三原 • 红拳印记
红拳起源于关中,是流传于陕西乃至西北的一个古老拳种。因为地处西北,红拳体现西北浓郁的强悍民风,在拳风上表现出粗犷而泼辣,雄浑而壮阔,刁钻而霸蛮,凛凛如刀,呼呼劲风。红拳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扎根三秦厚土,其内容丰富、技法全面,以撑补撑斩为其母、勾挂缠粘为其能、化身闪绽为其妙、钻身贴靠、腿法凌厉、刁打巧击为其法,突出八字八法的技击特点:撑、斩、勾、挂、缠、拦、沾、挎。
红拳在技法和理念上融入了三原地域性的文化浸润,在拳架上雍容大气、挥洒自如,在筋骨遒劲中又有柔化之功,在行拳走架上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不温不火,一种气定神闲的大气从头到脚,从头至尾,使得红拳被称为 " 软拳 "。
01
鹞子高三出三原
三原古为京畿之地,文人武将辈出,唐代名将李靖文武双全,民间习武健身之风自古甚行。
" 家住陕西在三原,离城四十在陵前。要问我的名和姓,飞腿鹞子是高三。" 人称 " 鹞子高三 " 的红拳一代宗师高占魁(1812~1904)就出生在清末陕西三原陵前镇高家壕(今马额高家村),历来被陕西武术界尊为一代红拳宗师,曾先后游历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访名师,学过少林、通臂、花、猴拳等。完成了他广泛吸取众家之长,对于 " 高家拳 " 的思考和定型,逐步形成完善而独立的技术体系。道光二十一年,武林群英汇聚渭北以武会友," 高三 " 武艺超群,一举夺魁。而高派红拳也以 " 撑斩为母,勾挂为能;化身为奇,刁打为法 " 的特点闻名遐迩。
02
红拳文化广传承
2008 年红拳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 2008 年起,红拳的保护得到了陕西省相关机构的大力扶持,红拳的保护传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红拳老艺人 " 活态传承、活力再现 ",红拳 4 次登上央视《武林大会》,2011 年荣获央视《武林大会》五拳种擂台精英赛团体冠军,同年又被《中华武术》杂志评为 30 年传承最给力拳种。
三原的红拳发展也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民间传习人士的全面响应。目前,三原县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保护基地 1 个,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培训中心 1 个,培训基地 2 个,红拳传习所 8 个,训练站点 22 个。以红拳为代表的武术进校园工作已全面展开,已有 57 所学校开展了武术进校园活动,已有 35000 余人接受了训练。
0303
举办活动展风采
三原红拳赛事活动的持续举办,见证了这一传统武术的蓬勃生命力与广泛影响力。自 2017 年首届县域武术大赛点燃全民练拳热情起,三原红拳赛事不断升级,从地方舞台走向全国乃至国际视野。
2018 年第十三届全国红拳传承人展演交流大赛,吸引 10 省市及俄、美等国 65 支队伍参与,让 " 千年红拳 " 与 " 文化三原 " 的名片开始走向更广阔的天地;2019 年赛事规模再创新高,147 支队伍、2500 余名选手的对决,将红拳的全国影响力推向新高度。即便在特殊时期,2021 年、2022 年的网络红拳大赛依然热度不减,不仅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模式,更吸引 15 国及国内多省市爱好者参与,参赛视频超 4000 条,展现出红拳跨越地域与时空的吸引力。2023 年第十七届赛事,16 国及国内 13 省市的 173 支队伍、2506 名队员齐聚,再次印证了三原作为红拳传承重镇的地位。2024 年第十八届赛事,共有来自俄罗斯、美国、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等 15 个国家和地区的红拳爱好者以及 12 个省的 156 支队伍 3160 名队员同台竞技,为红拳的传承与发展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如今,红拳大赛已在三原成功举办六届,成为陕西省品牌体育赛事。这些赛事不仅推动了红拳在国内外的传承与交流,彰显了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更以 " 以武为媒 " 的方式,助力三原文化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源 / 三原文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