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海河奔涌,文脉悠长。8 月 9 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天津市委宣传部指导的 " 何以中国 · 和合共生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天津启动。
启动仪式分为 " 河海津韵 "" 津非昔比 "" 天下一家 " 三个篇章,多维立体展现独树一帜的津派文化,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在 " 河海津韵 " 篇章,《南桃北柳》《镇馆之宝》《不止建筑》等主题演绎对河海文化、民俗文化、文博文化、红色文化等进行了生动呈现。
《镇馆之宝》邀请到天津博物馆馆长姚旸和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姚剑波。姚旸表示:" 我们在现场为观众介绍了能够反映天津历史文化脉络和特色的三件文物,通过文物来推广天津历史文化,让大家了解天津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脉络,这些历史遗迹和文物也印证了天津这个城市正在不断前行,不断繁荣。"
姚剑波表示," 平津战役纪念馆有着丰富的革命故事,比如在平津战役期间,大清河是把军事物资从东北地区运往天津的主要交通要道,但是数九寒天、河面冰冻,就在这关键时刻,无数群众挺身而出,组织了一支 4 万人的破冰队,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生生凿开了 130 多公里的大清河,保证了军事物资安全。可以说,天津是一座充满英雄气息的城市,我们愿意把平津战役讲给更多的人,让红色精神持续传递。"
在 " 津非昔比 " 篇章,《天工开物》《京津冀 240 小时》《九河谣》等主题演绎鲜活讲述新时代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天津大学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副主任刘秀云介绍说:" 天津大学脑机接口技术在明东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今天主要展示了在医疗领域的一些应用。另外,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在科技前沿突破、应用转化落地、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2024 年天津大学开办了全国第一个脑机接口专业方向,希望这一系列成果为天津、为中国抢占世界脑机接口高地,培养国之所需的脑机接口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在 " 天下一家 " 篇章,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在华留学生、在津外国友人分享了自己与天津的不解之缘,为即将召开的 2025 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献上祝愿。
来自南开大学留学生巴丽娜告诉记者:" 上合组织峰会即将在天津召开,可以让世界了解更多的天津文化,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作为一名留学生,从小在中国和俄罗斯两个上合国家之间长大,从家人身上看到了学习中国文化的积极性在提高,我自己也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尤其是天津的曲艺、传统文化特别吸引人。"
活动现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行业代表等共同发布重点网络宣传项目。《峥嵘岁月 · 家国记忆》老兵口述历史项目发布人、来自航天五院的孙占海表示,从一名普通战士到航天战线 " 舱门守护人 ",天津这片热土是他奋斗的支点,见证了空间站核心舱总装的奇迹,更以 " 新质生产力 " 的蓬勃活力,托举起大国重器的诞生。他将与大家共同聆听老兵口述历史,以敬畏之心记录峥嵘岁月,以匠人之魂编织家国记忆,让红色血脉在新时代奔涌不息、永续传承。
与会领导嘉宾共同启动 " 何以中国 · 和合共生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此前 8 月 7 日至 9 日,来自全国二十余家媒体的近百名媒体工作者和正能量网络名人齐聚津城,以一场集中采风活动为牵引,奔赴天津古文化街、杨柳青古镇民俗文化馆、天津博物馆、天开高教科创园、名人故居、天津港等调研采访,深入了解津派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创新、不拘一格的气质,亲身融入天津喜迎上合组织峰会的热烈氛围,多角度展现天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活力与魅力,以第一视角讲述天津高质量发展故事。
" 何以中国 · 和合共生 " 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由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文物局)、人民网、天津市南开区委网信委、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主办,人民视频、津云新媒体承办。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新闻单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有关省市网信办和文物局负责同志,天津市有关部门、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全国主要商业网站平台负责人及媒体记者,知名专家、艺术家和正能量网络名人等 300 余人参加活动。(津云新闻记者苑美丽 杨晨 摄影刘乃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