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妙投 APP Author 董必政
作者 | 董必武
来源 | 妙投 APP
苦哈哈的光伏行业,开始玩起金融了。
稳定币的热度还没退,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 已经悄悄显露出下一个风口的势头。
光伏行业里,光伏电站就像一座没被充分开采的金山。它能带来稳定的发电收益,可短板也很明显,即前期投入大,回本慢,想转手也没股票、基金那么方便。
尤其是大型光伏电站,基本是电力、光伏企业的 " 专属 ",普通投资者插不上手。而布局光伏电站的企业也并不容易,资产会越做越重,经营压力、融资难等问题随之而来。
RWA 一来,就盘活了光伏电站这样的重资产,将进行代币化融资。企业融资路子宽了,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进来,一起分收益。
作为 " 舶来品 ",RWA 在境外相对成熟。因担心合规及监管,国内少有企业试着发行 RWA 融资。而协鑫能科在 RWA 融资模式上与蚂蚁数科交流后达成共识,获得了试点资格,完成了国内光伏领域首单 RWA 案例,成功获得超 2 亿元人民币的跨境融资。
这一突破,成为推动 RWA 在光伏行业的重要起点,也预示着一场重资产行业的变革悄然来临。
RWA 改变光伏
类似于企业 IPO 融资,RWA(Real World Asset)是一种创新型融资方式。
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现实中难以拆分和流通的资产(如房产、电站、设备等)数字化,变成可以在 Web3.0 生态中买卖、流转的数字资产。
在 " 平行世界 "web3.0 中,现实资产上链后,可变成了更小的份额,进行转让交易。这就像企业上市之后,股民可通过几千块钱买两手,成为世界 500 强、各行业龙头的股东。
不过,我们持有的不是股票,而是房子、电站、设备等资产相关权益的数字凭证。
这样一来,资产变得更 " 活 ",也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走向,尤其是重资产的行业。
在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为了打消业主、开发商的顾虑和资金压力,其商业模式被设计出
好多种,比如:业主直投模式、送电站模式、第三方自持、EMC 能源管理模式等。
本质上,光伏电站的收益模式只有 2 种:售电、转让。很多模式只是用售电的全部或部分收益去补贴转让的费用而已。
协鑫能科、晶科科技等不少光伏电站企业的打法就是 " 轻资产 ",即部分电站项目股权转让或合作共建,部分优质电站项目长持有运营。
因此,我们在这些公司的利润表中可以看到,转让电站带来的投资收益占不小的比例。比如:
2024 年协鑫能科的投资收益为 2.79 亿元,占净利润的 47.93%。
轻资产的玩法在于退出机制,也就是转让。
以前建电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政府按度电 0.4 元进行补贴,银行抢着放贷。随着补贴退坡、平价上网,再到新能源发电全面市场化。新能源发电电价已经出现下行趋势,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报便存在了不确定性。
随着国家发改委的 136 号文正式生效,2025 年 6 月后新建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要完全市场化交易。
现阶段,国内光伏电站的底层逻辑已经彻底变了,光伏电站的持有方开始 " 甩卖退出 "。
据不完全统计,2024 年以来中广核、国家电网、国电投、东方电气等 30 多家央国企挂牌转让光伏项目。其中,国电投转让旗下近 40 家新能源公司股权。其中,涉及光伏、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 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 180 亿元。
据华夏能源网统计,广东能源、广州发展、广东电力等地方国有能源企业和投资平台成为主要接盘方。竞争格局也从央国企主导变成地方国企和投资平台来主导。
协鑫能科在年报中表示,由于光伏市场环境发生变化,部分央企、国企纷纷出售光伏资产,分布式光伏项目转让难度加大,要求新开发项目投建初期,提前洽谈收购意向或通过合作共建模式开发业务。
一方面,光伏企业比拼成本控制与市场化交易能力,以提高项目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还要考虑到 " 电站如何转让退出 "。
接下来,这不仅要考验光伏电站企业的运营能力,比如:通过提高自发自用比例、虚拟电厂等手段提高项目收益率;还将考验到光伏企业能否将光伏资产转让获得收益,把光伏电站盘活。
随着协鑫能科的 RWA 发行成功,RWA 便成为了一个 " 变相退出 " 的新渠道,可以让全球投资者参与。
虎嗅妙投认为,具备 RWA 发行能力的光伏企业,将敢打敢拼,去建设运营更多的光伏电站,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RWA 如何发行?
中国大陆对于 RWA 的监管非常严格,全面禁止了 ICO 代币化发行,也就从根本上禁止了区块链模式 RWA 的探索。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等地区对于 RWA 基本上采取了积极监管的态度。
协鑫能科发行的 RWA,也是在香港进行试点。
RWA 的发行,可以理解为将资产链与数据链打通的过程。
在资产链上,RWA 上链对资产要求产权清晰、收益稳定(年均发电量可预测),且具备物联网数据采集能力,确保资产运营数据实时上链。
协鑫能科这次上链选取的底层资产是湖北 / 湖南 82MW 户用光伏电站。除了协鑫能科的团队,RWA 发行时需要资产评估师、审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人员一起参与。
其中,律所主要负责搭建跨境架构,并出具法律协议,确保资产权益 " 出境 " 的合规性,以满足《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及 "37 号文登记 " 等监管要求。而资产评估师、审计师,需对底层资产进行评估、经营状况等进行核实。
在跨境架构上,由于光伏电站在境内,发行人需要在香港设立 SPV(特殊目的公司),通过收益转让的方式将光伏电站的收益权益转移至香港 SPV,实现法律风险隔离。SPV 作为独立法人,可将底层资产(如:电站收益权)与原企业资产负债表分离。若原企业破产,SPV 持有的资产不受债权人追索,保障投资者权益。
在数据链方面,蚂蚁链提供技术支持,将电站运营数据(发电量、收益等)通过物联网设备的采集,经 AI 算法处理生成标准化数字资产。
从权威信源了解到,为了做到 " 可信 ",协鑫能科做了 3 流合 1 的模式。
第 1 条流是业务流,屋顶上面顶多能装多少块板子是固定的,配合着测光软件,基本上一年能发多少度电是算得出来的。
第 2 条流叫设备流,就是逆变器的 API 接口是直接开放的。发了多少电,直接从逆变器上采集,并不经过二次处理。
第 3 条流是现金流,就是收到了多少电费。这三条流都是完全独立存在的,可相互进行交叉验证。
光伏电站数据上链后,就需要对资产数字化编码。每座电站生成唯一数字编码,记录位置、装机容量、发电效率等参数。数据加密后存储于区块链(蚂蚁链),实现不可篡改和全生命周期追溯,确保数据真实可溯源。
资产数字化之后,就是通证(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益证明)的设计和发行。每单位代币代表的是光伏电站收益权,2 亿元收益权被拆分为等值通证,单份通证金额可根据投资者需求定制。
本次协鑫能科发行的 RWA,仅面向香港持牌投资机构(如券商、基金),未开放散户参与。
在资金回流方面,为了满足合规性,据知情人介绍,首单光伏 RWA 用的是法币进行交易,美元对美元。当时路径是通过伦敦转到香港,然后再走 QSL 通道,再到境内变成人民币,然后进行交割,来满足合规性要求。
后续,发行方会定期披露资产信息。另外,根据智能合约,发电收入自动按代币持有比例分配至投资者钱包。
如果将 RWA 发行流程分为链下操作和链上操作。
链下操作层面来说,一般的 RWA 代币化发行需要制作合规文件,进行资产的尽职调查,以及接入链上账本并定期披露资产信息。
而链上操作更多是技术性的问题,涉及如何选择区块链网络,如何维护链上账本,以及将代币分发给分销商或者投资者钱包。
按照目前来看,不仅是光伏,所有信息化程度高的行业都可以发行 RWA,像能源、金融、医疗等。《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 2.0》提出,将推动贵金属、有色金属、可再生能源等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展示技术多元应用。
不过,影响到 RWA 大规模落地,仍然会是成本。
RWA 发行时需要资产评估师、审计师、律师等中介机构人员一起参与,相关服务费必不可少,RWA 就像是披着区块链外衣的 ABS。
至于,谁来承担中介费用?就需要发行方、服务商双方来协商。
那么,为什么要参与发行 RWA 呢?
虎嗅妙投认为,蚂蚁数科之所以这样提前布局 RWA,其目的在于发行的稳定币可以买收益稳定的资产。类似于支付宝的闲置资金可以买余额宝等基金理财产品,留在自己能辐射的生态。
不仅如此,调研发现,发行 RWA 一个最大的魅力在于赚 " 生态 " 的钱,直接代币化,通过代币增值来提升自身的收益。
如何赚 " 生态 " 的钱?代币增值,不仅在于底层资产的增值(如:电站的发电量、电价增长),更在于生态中流动性的溢价,也就是代币的流通。
眼下,RWA 的生态还未形成,还处于社群的状态,还需更多的资产方、资金方等参与节点的建设。
据虎嗅妙投了解,头部光伏资产方(如: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对 RWA 都有意向,不少金融机构也主动向协鑫能科抛出 " 橄榄枝 "。
未来随着监管细则完善,投资者可通过持牌机构合规渠道直接购买代币。
结语
当区块链开始啃食现实世界的资产蛋糕,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改写游戏规则。光伏企业效率提升,投资渠道更多,这一波 RWA 催生新的机遇,虎嗅妙投也将持续跟踪。
EN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