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 08-11
一次新技术思想的吁请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翻开《在机器的边界思考》,首先遭遇的是哲学术语的语言屏障,它们横亘在阅读的路上。但在缓慢的阅读过程中,那些关于物、机器、自然、人与艺术的困惑,竟渐渐被梳理出脉络。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的困境,尤其是在技术与人性之间找平衡。对技术挑战的深刻洞察引发了许煜的一种强烈责任感。他的理论写作实际上是一种吁请,这种吁请基于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现实:" 技术不能被我们以泰然自若的态度来对待。" 正因问题宏大而急迫,他必须严谨地追本溯源,以明确吁请的方向并找到共鸣的前行人。

《在机器的边界思考》,许 煜 著,李仁杰 蒋雨航 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 年出版

在本书的开头,许煜通过阐释 " 节奏的个体化 ",呼吁一种新的技术进程,而不仅仅是调控一个完全自动化的环境。我们每天准时起床,按部就班地上学、工作,接受可量化的考核,在社会的共性中寻找自我认同——标准化、数据化看似带来公平与效率,却也让我们习惯以自动化的逻辑思考与运作。人变得不可信,甚至要 " 去人化 "。

许煜呼吁一种新的认识论——不可计算者才是超越计算性经济的核心,它能在精神经济或力比多经济中发挥具体功能。如今,广告早已侵入出租车后座、地铁、电梯,甚至视频播放前的每一秒等待时间。未来,经济条件有限的个体是否只能靠忍受广告换取基本的生活体验?这种异化令人不安,而人工智能在消费主义裹挟下的发展,似乎正加深这种忧虑。运算性环境正在取代海德格尔所说的 " 世界 ",而许煜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将 " 不可计算者 " 整合进运算性之中。

处于人工智能实践初期的我们,常囿于 " 机器是否具有创造力 " 或 "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 " 这类问题。但将人与机器简单对立,终究会落入思维的窠臼。许煜指出,文化与技术的对立源于人们对后者的忽视乃至误解,而这种误解正加剧着人机共存的困境。长期以来,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常常将其视为一种次要的存在。这种压制主要体现在 " 哲学不断制造对立的概念上,比如自然与技术、文化与技术、精神与技术 "。在此,许煜引入斯蒂格勒的观点:技术有一个普遍的维度,即可以被理解为记忆的外化,以及人化过程中身体器官的解放。与此同时,许煜还建议,我们必须研究西蒙东关于技术性起源的思辨,以便通过将自然与技术重新连接来完成文化对技术的重新整合。

许煜提出了 " 技术多样性 " 或 " 宇宙技术论 " 的概念,强调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差异在宇宙、道德与技术活动的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不应将技术简单地视为好的或坏的工具,而是需要构建一种全新的技术思维。这种思维应超越自然与技术、人类与非人类、现代与非现代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抵御经济或政治经济主导的单一话语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

对许煜来说,思考宇宙技术的多样性必须回归地方性,我们不能从历史比较方面来简化对技术的研究。技术的多样性实际上根植于地方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地方性重新融入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中,以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定义技术的概念。这里的关键在于强调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需求,通过鼓励地方社区自主发明和创造,该地的人们能够在技术创新中找到与自身文化身份相一致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地方的自我认同感与归属感。其核心并不在于单纯保护现有的多样性,而是在于创造新的多样性。打开技术问题就是打开地方性,回归地方性隐含了一种对普遍性的重新思考。

就此而言,读者能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技术塑造的个体,更是能够塑造技术、理解世界的参与者。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阅读 自动化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