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新闻网 前天
150余幅“卢禹舜式家乡映象”传递“哈尔滨时光温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随着哈尔滨今年夏天文旅持续爆火,当百年老街的欧陆风情、太阳岛的绿意盎然等越来越多的哈尔滨热门景点成为游客眼中的 " 打卡标配 ",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哈尔滨籍著名艺术家卢禹舜,用细腻的写生画笔,定格了作为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心目中独有的 " 家乡映象 " 与 " 时光温度 " ——日前,在禹舜美术馆展出的 " 乾坤大象 · 江山锦绣 " 中国画作品展中,以 150 余幅以哈尔滨为主题的写生作品为核心,通过卢禹舜不同于以往磅礴写意风格的笔触,呈现了这位哈尔滨出身的著名艺术家心中的家乡:既有冰雪覆盖的老街巷、夏日葱茏的松花江畔,也有市井烟火中的平凡角落。在哈尔滨文旅火爆出圈的这个夏天,这些画作不仅是一份 " 本土视角 " 的城市美学记录,更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了一扇 " 走进去 " 的窗口:不必走遍大街小巷,通过艺术画作同样能沉浸式感受这座城市的肌理与呼吸。

打开 " 五感 ",

沉浸式感受 " 卢禹舜式的家乡映象 "

走进展厅,参观者的脚步不自觉地慢了下来。驻足每一幅画作前,他们或俯身凝视画中细节,或退后两步感受整体构图。

来自广州的游客吕博谦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口这次在夏天来哈尔滨旅行,一直计划在旅行期间,一定要看一次当地画展。他们在网上提前搜索到这次画展的信息,非常兴奋。" 卢禹舜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家,我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所以对他笔下的哈尔滨更加好奇。" 他表示,这次观展不虚此行,真的非常感动,为卢禹舜笔尖流淌的哈尔滨细腻的城市肌理深深吸引,更沉浸于宏大场景中那抹悠远的城市意境," 看到这些画作,像是触摸到了哈尔滨充满温度的另一面。"

在这个由 150 余幅写生作品构成的 " 哈尔滨城市艺术空间 " 里,卢禹舜用心灵与画笔为观展者打开了一场 " 五感 " 全开的沉浸之旅——画作中,有的是哈尔滨如今最火的打卡胜地,有的是无数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心目中共同的儿时记忆:《赤热的冰雪》中,人群的轮廓仿佛融化在斑斓色彩里,若隐若现地伫立在树影之后,像是从时光深处浮现的记忆碎片——人们站在画前,恍惚间自己似乎也成为那群眺望老建筑的人群之一,与画中人共享同一片天空下的静默与怀想;《诉说生生不息的史诗》则以极具触感的笔触还原了老建筑的岁月痕迹:砖墙风化的颗粒感如此真实,木质门窗的纹理仿佛还留着经年的温度,连带着空气中似乎都飘散着列巴的麦香与墙土的质朴气息,唤醒了人们心底关于老哈尔滨的儿时记忆……

150 余幅作品,通过策展的动线,让每一个观展者深入 " 卢禹舜式的家乡映象 " 之中——不止城市风景的视觉感受,更像是一次调动 " 五感 " 的心灵对话:当目光掠过画布,似乎能听见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钟声的悠远回响;指尖仿佛触碰到松花江畔微凉的夏风,或是冬日里老街砖石的粗粝质感;甚至能隐约嗅到街角面包房飘出的香气,混着城市特有的烟火味道……

那是卢禹舜心底有温度、有记忆、有呼吸的家乡哈尔滨。他以其独特的笔墨语言、构图巧思与色彩运用,将这座城市的自然风光、街景风貌与民俗文化编织进每一幅作品,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勾勒出一个既熟悉又新鲜、充满活力与生命力的哈尔滨。让市民与游客在欣赏艺术同时,真切感受到了哈尔滨的魅力与温暖。

用笔墨重构乡愁:

从变迁中寻找家乡的根与魂

卢禹舜过往大部分作品,一贯以神秘深邃的静观意境构建画面,赋予观者悠远绵长的哲思空间。他倾向用广阔的视角和磅礴的写意,表达对祖国锦绣河山的无限赞美:巍峨的山川河流,古老的古城遗迹,在卢禹舜的笔下都被赋予新的生命与活力。这种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深厚底蕴,更是卢禹舜以现代审美视角的创新与升华,突出绘画的魅力与底蕴同时,让人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但这次展出的作品,卢禹舜却是以细致的工笔线条、更具个人风格的设色技法、沟通层次与色彩情绪,让家乡的每一处风景都承载着情感重量:不仅仅是对地理风貌的记录,更是对城市变迁的细腻观察,对文化根脉的深情回望。

于是,传统写生的单一视角被打破:

笔墨浓淡不再只是技法的呈现,而成为记录城市光影流转的情绪注脚;

构图层次不再拘泥于古典范式,而是随着松花江畔的建筑群拔节生长、中央大街的欧陆风情与市井烟火交织而灵活延展;

色彩情绪更不再是客观再现,而是饱含着对老街砖瓦褪色过程的细腻观察,对城市天际线悄然更迭的深情凝视。策展人透露,这是卢禹舜的主动选择——他想让人们不是来 " 看 " 哈尔滨,而是 " 走进 " 哈尔滨。

在这些聚焦哈尔滨的作品中,卢禹舜用画笔捕捉的从来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城市 " 微表情 ":老街拐角处一缕穿透树叶的光影,记录着四季更迭中建筑与自然的对话;冬日窗棂上凝结的霜花,凝固了北方冬季特有的静谧与温暖;市井生活中某个推车叫卖的剪影,定格了市井烟火里的人情温度。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经过极具个人风格的笔墨重构,变成了承载城市记忆的符号——它们像散落在时光长河里的珍珠,被串起成一部关于哈尔滨城市变迁的 " 日常史诗 "。

市民刘玉新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三次来看这场主题展。在土生土长的哈尔滨市民看来,这些画作 " 常看常新,每次看都有不同感受 "。他告诉记者,从哈尔滨家乡人的角度来看,这些画作不止家乡 " 外在美 ",更是卢禹舜的 " 内在情 "。他以艺术家的眼光细腻观察,重新回望家乡,重构乡愁,捕捉了很多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与瞬间。这些被重新诠释的日常,正是家乡在城市变迁中始终未变的根与魂。因此,卢禹舜更像是以新的方式去勾勒哈尔滨故事,让更多家乡人在观展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共鸣。

" 时光温度 " 中的哈尔滨,

也是 " 精神栖息地 "

观展现场,不少外地游客告诉记者,尽管并非成长于这片土地、这座城市,也从未感受到城市中的那些岁月往昔,但很神奇的是,他们从游客视角感受到的哈尔滨,很多部分都和卢禹舜笔下的哈尔滨 " 高度重合 "。

吕博谦告诉记者,特别是在哈尔滨这几日,走在城市街头,那种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都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松弛。直到走进这场展,他意识到,这座城市的 " 时光温度 ",就藏在每一幅画作里、每一条老街转角处,每一个被岁月温柔以待的瞬间。"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生机勃勃的呼吸感,哈尔滨更像是我的‘精神栖息地’。"

当人工智能以算法秒生千万张图像时,卢禹舜带有家乡 " 时光温度 " 的作品,正泛着温润的光——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被勾勒出岁月的包浆,松花江的晨雾氤氲着市井的烟火,老建筑的红墙绿瓦沉淀着时光的温度……每一笔墨色的浓淡枯润,都是卢禹舜与家乡对话的印记;每一处留白的虚实相生,都藏着他与家乡的深情凝视。

这或许正是卢禹舜创作的本真用意。在 40 多年来的艺术生涯中,卢禹舜始终将家乡视为他的 " 精神原乡 "。他在展览前言中动情写道:" 在这里,四季更迭不仅是岁月的流转,更是艺术灵感的不竭源泉……艺术是连接自然、历史与人心的桥梁。每一幅作品,都是我与自然、城市和人民心灵对话的结晶。"

当越来越多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穿过中央大街的人潮,驻足于画作前,凝望那些熟悉的街角与建筑时,他们触摸的不仅是艺术的美学表达,更是一座城市历经沧桑仍葆有的生命力——那些未被高楼大厦遮蔽的老建筑呼吸,那些未被快节奏稀释的生活褶皱,那些藏在砖瓦缝隙里的人间温情……在这座城市里,人们收获的不仅是冰雪与夏日的视觉盛宴,更是在喧嚣、忙碌的生活中寻得的一方精神栖息地。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实习生 佟波 记者:王坤 文 / 摄 / 视频

编辑:马云鹏

相关标签

欧陆 哈尔滨 写生 艺术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