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 " 疯狂 " 的镜头——它们有的重达百斤,有的价格比豪车还贵,它们都挑战着光学和物理的极限。
佳能 EF 1200mm F5.6L USM:拍卖纪录保持者
这款接近一米长、重 16.3 公斤的镜头,是佳能工程师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造出的最极端自动对焦长焦镜头。它采用 13 片镜片组成的光学结构,其中两片是萤石玻璃,其制造过程极为复杂,每支镜头需要 18 个月才能完成,其中近一年时间都花在萤石玻璃上。
这款镜头从 90 年代初到 2006 年的时间里,也仅生产了 20-30 支左右。当年的售价高达 9 万美元,在 2021 年,其中一支在拍卖会上以 58 万美元成交,创下了镜头拍卖价格纪录。
蔡司 Apo Sonnar T* 1700mm F4:当价格不是问题
这款镜头的重量达到了夸张的 256 公斤,整体长度则堪比天文望远镜。
它是蔡司当年专为一位来自卡塔尔的富豪定制的野生动物摄影工具,在它的 15 片光学镜片中,有些单镜片就比许多相机 + 镜头还重。
由于镜片过大、过重,传统的对焦马达很难推得动它的对焦镜片,而蔡司改用了一套类似天文望远镜使用的对焦控制系统,为了制造它的镜片,蔡司甚至重新开发了玻璃铸造、研磨和抛光技术,可以说可能一片镜片的成本就堪比一辆汽车。
适马 200-500mm F2.8:" 巨兽 "
作为史上唯一一支在 200mm 到 500mm 焦段内始终保持 F2.8 光圈的长焦变焦镜头,它重量达到了 15.4 公斤。在这支镜头上适马采用了许多新设计,比如通过内置电池驱动变焦和自动对焦,镜筒上还有 LCD 屏显示焦距和对焦距离。光学上,则使用了多种特殊低色散玻璃控制色差,还能搭配增距镜,变成一支 400-1000mm F5.6 镜头。
尼康 6mm F2.8 Fisheye:能看到自己背后的镜头
这是一款于 1972 年推出的鱼眼镜头,前镜片的直径 20 厘米,能拍下 220 度视野,其整个生产周期都不到 200 支,前镜片中心厚 7 毫米,边缘厚达 60 毫米。
它了内置 5 种滤镜,可通过旋钮切换,对焦用杠杆而非对焦环。重 5 公斤,可以在胶片上形成直径约 23 毫米的圆形影像,主要用于科学和工业领域。
蔡司 Planar 50mm F0.7:从 NASA 到库布里克
这款镜头最早是 NASA 向蔡司定制用于科学实验,它具有 F0.7 的超大光圈,进光量是 F1.4 的四倍。
这款镜头仅生产了 10 支,其中 6 支供给 NASA,3 支被库布里克用来拍摄电影;剩下 1 支由蔡司自行收藏。虽然最初为科学实验设计,但它最出名的用途还是拍电影,据说现在,库布里克拥有的 3 支镜头中的 2 支可供租赁使用。
佳能 PE 300mm F1.8:赛场上的秘密武器
这款镜头上面那款蔡司还要稀有,仅生产过 4 支,它是专为赛场的 " 终点冲线摄影 " 设计,需要依靠支持 " 条带成像 " 技术的相机来进行拍摄。前镜片巨大,整支镜头必须使用专用的支架才可以使用。
关于这款镜头的信息非常稀少,佳能也未公开过其详细规格,详细参数也并未出现在佳能的 " 相机博物馆 " 页面和相关新闻、技术文献中。全世界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专业摄影师有幸体验过这款镜头,有摄影师曾描述它有着 " 超越传统长焦镜头设计的画质表现 "。
尼康 300mm f/2 IF-ED:弱光远摄的终极方案
在 70 年代材料和工艺下,尼康能把 300mm 的镜头做到 F2 光圈,几乎已是光学技术的极限,它采用内对焦和超低色散镜片,镜头整体重达 7.5 公斤。
它在一些禁止使用闪光灯的活动拍摄中是革命性的,300mm 焦距 +F2 的光圈,可以能拍到远处主体在自然光下的画面,从序列号记录来看,该款镜头的总产量也仅在 450 支左右。
尼康 1200-1700mm F5.6-8 IF-ED:最夸张的变焦镜头之一
这款镜头是有史以来规格最夸张的变焦镜头之一,这款镜头一共也只生产了 20 支上下,相当稀有,狗崽仅仅是在尼康博物馆中看到过这款镜头的真身。
由于规格夸张,它仅是变焦就相当费劲,重量也相当重,比较难以手持。但它这个夸张的长焦变焦规格,确实对野生动物和体育摄影师来说是前所未有的灵活。
徕卡 APO-Telyt-R 1600mm F5.6:真正的 " 孤品 "
这款镜头由卡塔尔王子定制,全球仅此一支,重量达到了 60 公斤,预计造价超过 200 万美元。这款镜头集成了徕卡当时最顶级的光学技术,得益于复消色差技术,结合最顶级的光学镜片和设计,即便达到了是 1600mm 这样的超长焦规格,也几乎消除了色散。
不同于其他的一些还能基本上算是 " 按订单生产 " 的镜头,这支徕卡是真正的孤品。据说卡塔尔王子将其用于私人庄园中的野生动物摄影(这庄园得多大啊……)。使用时需要专门的支架,据说卡塔尔王子甚至为此专门改装了一辆奔驰汽车。
极致镜头的遗产
这些极端镜头的技术,其实很多时候是作为实验性质,展现了厂商在镜头开发方面的实力,其中有许多技术在日后也被逐渐 " 下放 ",让摄影镜头技术越来越强大。
今天镜头画质往往超越这些 " 巨兽 ",重量却只有几分之一。但它们依然令人着迷——是人类智慧与工艺的纪念碑,提醒我们:摄影史上最伟大的创新,往往诞生于解决 " 不可能 " 问题的时刻。
图文来源:fstoppers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