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淡季,还是体现出了淡季的特点。
8 月 1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公布了 7 月的汽车市场数据,从总体来看,7 月,包括传统淡季、部分厂家年度设备检修等因素下,汽车产销节奏有所放缓,环比呈现季节性回落。
但与此同时,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 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汽车消费信心得以持续提振," 确保下半年行业平稳运行。"
中汽协数据显示:7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59.1 万辆和 259.3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 7.3% 和 10.7%,同比分别增长 13.3% 和 14.7%。1-7 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823.5 万辆和 1826.9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2.7% 和 12%,产销增速较前 6 个月分别扩大 0.2% 和 0.6%。
所以,淡季体现在环比数据方面,但同比仍体现为两位数增长。
另一方面,传统燃料汽车的国内销量,也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增长:7 月,传统燃料汽车国内销量 98.1 万辆,环比下降 17.4%,但同比增长 8.4% ——所以从消费者层面来看,主流消费仍在传统燃料和新能源车型之间徘徊。
7 月,汽车国内销量 201.8 万辆,环比下降 12.7%,同比增长 12.6%。1-7 月,国内销量已经突破了 1458.8 万辆,同比增长 11.8%。所以,今年的市场行情明显高于 2024 年,且增速也非常可观。
根据百度搜索的数据来看,2025 年前 6 个月,全球汽车销量为 4632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仅为 21.4%。将全球数据与中汽协数据进行比对:中国汽车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且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增长。
所以,不对比不知中国汽车的努力程度,也无法对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形成明确的概念。
回到正题,在汽车市场两大分支之中,乘用车对大盘数据的影响非常明显:7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229.3 万辆和 228.7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 6% 和 9.8%,同比分别增长 13% 和 14.7%。1-7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1583.8 万辆和 1584.1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3.8% 和 13.4%。
刚才提到,在传统燃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主流消费者仍在徘徊。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方面来看,亦是如此。中汽协数据显示:7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24.3 万辆和 126.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6.3% 和 27.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在新车总量中的占比达到了 48.7%。
1-7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823.2 万辆和 822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39.2% 和 38.5%,新能源汽车新车占比为 45%。
50% 几乎是新能源汽车的一道门槛,从前两年新能源汽车爆发时增长到现在,始终徘徊在 50% 左右,但截至目前都还是没能突破半数。
再来细分新能源市场状态,纯电动车型仍占主力,7 月销量 81.1 万辆,同比增长 47.1%,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 45.1 万辆,同比增长 2.8%。累计数据来看,1-7 月,纯电动车型累计销量 524.6 万辆,同比增长 46.9%,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累计销量 297.2 万辆,同比增长 25.9%。
而新能源乘用车各级别销量,也体现出新的变化:1-7 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集中在 A 级和 B 级,累计销量分别为 226.5 万辆和 201.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2.2% 和 10.2%,且 "A0、A00 级受政策拉动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
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乘用车的消费信心也越来越足。中汽协数据显示:7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 160.4 万辆,同比增长 21.3%,销量占有率达到了 70.1%,较上年同期上升 3.8%。1-7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 1087.3 万辆,同比增长 24.4%,销量占有率达 68.6%,同比增长了 6.1%。
在国内销量增长的同时,中国乘用车出口也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7 月,乘用车出口 49.9 万辆,环比下降 0.5%,但同比增长 25.2%。1-7 月,乘用车出口 310.3 万辆,同比增长了 13.3%。
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也更受欢迎。7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 22.5 万辆,环比增长 10%,同比增长 1.2 倍。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22 万辆,环比增长 11.9%,同比增长 1.2 倍。
1-7 月,新能源汽车出口 130.8 万辆,同比增长 8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 125.4 万辆,同比增长 81.6%。而在新能源汽车出口数据之中,插混汽车表现更为亮眼—— 7 月出口 8.5 万辆,环比增长 12.9%,同比增长 2.2 倍。1-7 月,插混汽车出口 47.5 万辆,同比增长了 2.1 倍。
作者:刘英 LY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