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长宁区消防部门获悉:今年以来,长宁区全力打造 " 家门口 " 的社区微型消防站,已分别在黄金城道、剑河路等 5 个高密度区域建设社区微型消防站投入使用,配备队员 40 人、消防车 5 辆。
长宁区作为上海中心区,辖区内高密度居住区、复合业态建筑与历史老房交织并存。虽然辖区内已有三个消防救援站和一个特勤站驻点,但仍有群众希望如果 " 家门口 " 就有社区微型消防站,就能在火灾发生后 " 黄金时间 " 内更快响应。
面对这一挑战,2024 年,长宁区消防救援局与长宁区应急局紧密协作,把社区微站建设融入本区安全城区建设发展大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根据长宁高密度区域科学规划站点选址,全力构建力量前置、反应迅速和覆盖全域的点位网络。
为建强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实战 " 真功夫 ",长宁区消防救援局制定了系统化培训大纲,派遣辖区消防救援站消防员开展消防救援知识装备应用培训,组织社区微站队员聚焦灭火救援实用理论知识和实战科目,常态开展技能轮训和灭火实操。经过岗位技能培训与考核有效提升了社区微站队员专业水平和战斗力。今年上半年,长宁区 5 个微型消防站共接处警 311 起,疏散群众 13 人,挽回群众财产损失 200 余万元,有效遏制了灾情扩大,为专业消防救援力量赢得了宝贵时间,真正实现了 " 秒级响应、分钟到达 " 的 " 家门口 " 守护。
为深耕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安全 " 责任田 "。长宁区消防救援局将社区微站嵌入基层消防安全治理和 " 多格合一 " 综合网格治理,持续开展九小、沿街门店、居民社区等火灾防控巡查 477 家,督改整改隐患 103 处,有效降低了家门口的火灾风险。同时,依托区城运中心平台将社区微站人员化身 " 移动宣传站 ",在人员配置上试行 "4+X" 组合,在原有 4 名社区微站队员基础上,与物业人员和居民消防志愿者 "X" 结对,定期走街串巷、敲门入户,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提醒用火用电用气安全、教授灭火器使用方法,结合日常巡逻,清理楼道杂物、巡查飞线充电、劝导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发放宣传资料 5500 余份。发挥社区微站地理优势,开放社区微站接纳 800 余人并开展消防科普讲座 20 余次。
为建实社区微型消防站的应急 " 硬实力 ",长宁区消防救援局联合街镇投入专项经费,为全区微站统一配足配强消防车辆和器材装备,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出台多项实施方案,为微站管理和运行维护提供制度保障,为实战化运行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体系支持,时刻保持微站 " 拉得出、用得上 " 的战备状态。同时联合区文明办建立微型消防站服务荣誉保障体系,激发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荣誉感。
长宁区消防部门表示,年内将进一步推进社区微站和小型站建设,新增微站 3 处,完成微站升级小型站 1 处,达成 "7+2" 站点规模。未来,长宁区将持续深化微型消防站实战化运行,致力于将每一座微型消防站打造成居民身边的 " 安全前哨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