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矿概念股,再迎高光时刻。
8 月 11 日,期货市场刚一开盘,碳酸锂期货所有合约便全线涨停,涨幅达 8%,并一举拉动多晶硅、工业硅等多个反内卷工业品期货品种大涨。
随着市场对 " 反内卷 " 向上游传导的预期持续共振,叠加之前所关注的枧下窝矿到期临时停产预期兑现,锂矿股迎来罕见全面飙涨。
押注锂矿股三季报的资金,开始蠢蠢欲动。
01 全线暴涨
碳酸锂产业链无疑是撑起今天的 A 港股市场最重要的力量。
截至收盘,A 股和港股市场的锂矿概念股连带整个碳酸锂产业链在开盘后也跟着显著飙涨,万润新能、德方纳米、新宙邦、湖南裕能等多股涨超 10%,盛新锂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江特电机等强势涨停。
港股的锂矿股涨幅更为夸张,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分别收涨 18.19%、20.91%,双双创出阶段新高。
这两家矿业巨头作为 A 港股两地上市股,它们的 H 股如此大涨,显然意味着明天其 A 股依旧有很大潜力跟上港股涨幅空间,并带动整个板块继续上冲。
从资金面来看,今天锂电板块的主力资金净流入 44.64 亿元,位居所有行业板块前列,其中亿纬锂能净流入多达 8.38 亿元,天赐材料、德方纳米、湖南裕能等股也净流入超过 4 亿元,显示资金对后市的看涨情绪飞速高涨。
另外,周一早盘澳洲锂矿股也大幅走强,其中 Liontown 资源有限公司股价一度暴涨超 22%,Pilbara 矿业有限公司大涨超 17%,Mineral 资源有限公司涨近 12%。
消息面上,宁德时代 8 月 11 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宜春项目采矿许可证 8 月 9 日到期后已暂停了开采作业,正按相关规定尽快办理采矿证延续申请,待获得批复后将尽早恢复生产,该事项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不大。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停产时长或达三个月。
此前 7 月中旬,江西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就要求 8 家涉锂矿山企业在 9 月底前完成储量核实报告编制,引发市场关注。该 8 座矿山采矿权生产规模为 7390 万吨(原矿)/ 年,在产 7 座,实际在产规模为 4390 万吨 / 年,占国内月度产量的 20% 左右。
而枧下窝采矿规模 4500 万吨 / 年,平均品位 ( 氧化锂含量 ) 0.27%-0.28%,满产状态下年产碳酸锂 6 万吨,每月产量可达 5000-6000 吨,占去年全国总产量的 9.4%。但该矿提锂成本较高,据说完全成本高达 10 万元 / 吨。
枧下窝矿到期能否无缝衔接生产是近期市场尤为关注的重点,甚至被市场认为是作为 " 反内卷 " 政策下供给侧效果能否真正落地的信号之一。上周四、五两个交易日,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因此还大涨了 10.54%。
如今预期落地,价格继续上涨至 8.1 万元 / 吨,也激发了市场对于锂矿以及其他工业品产业链反内卷的巨大预期。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三季度碳酸锂供需紧平衡的背景下,此次停产或造成单月数千吨的供应缺口,叠加传统补库季节来临,锂价短期仍有反弹空间。
对宜春其他锂矿来说,根据新《矿产资源法》影响下,宜春市自然资源局已要求相关矿山补充资源储量报告,截至时间为 9 月末,届时将综合考虑是否需按新矿法规定重新审批采矿证。
但可以肯定的是,低品位锂矿面临的资源税率大幅提升,且对环保要求更高,高成本又低效产能控制是必然举措。这在未来对碳酸锂价格起到一定托底支撑。
同时,今天市场还有一个关于 " 探讨磷酸铁锂材料行业内卷及去落后产能方案。" 的会议在投资群传播,佐证锂电材料供给侧改革的猜疑。
02 行情能走多远?
碳酸锂价格能涨多高,是影响锂矿概念股行情能走多远的关键。
中信期货指出,枧下窝矿到期事件直接导致单月数千吨供应缺口,叠加市场对其他矿山停产的担忧,短期内形成阶段性供需紧张。银河期货数据显示,8 月上旬碳酸锂已从累库转向去库,库存下降约 1.2 万吨。
但另一方面,反内卷不等于涨价,起码不等于大幅涨价。" 涨价去库存 " 的逻辑只有短期炒作,实际并不可能。随着碳酸锂价格飙升,必然会刺激供给端大幅增长。
反内卷政策的关键背景是预期终端需求不足以覆盖庞大产能导致中上游陷入严重价格内卷,为避免严重企业严重内卷破坏行业生态引发多方面危机才出台的政策。目前碳酸锂的供需平衡格局相对多晶硅来说健康得多,但潜在增量产能空间同样巨大。
根据 SMM 数据,2025 年 7 月中国碳酸锂产量 8.15 万吨,环比 +4%,2025 年 1-7 月累计产出 51.1 万吨,同比增长 41%;截至上周,碳酸锂周度开工 57.31%,同比 +7.09%,其中锂辉石开工 63.5% ( +3.17% ) ,云母 50.16% ( +13.99% ) ,盐湖 48.22% ( +8.09% ) 。
当前的碳酸锂随时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增产调节,对于锂价形成潜在压制。
目前,多家机构预测,如果 " 反内卷 " 执行政策超预期(如锂矿开采审批收紧),价格可能上探 8 万 -9 万元 / 吨。花旗则预计,供应中断的情绪将在未来几天推动锂价升至超过 8 万元/吨,随后回落至 7 万 -8 万元/吨的交易区间。
不过,另外也有一些机构预测,四季度供需将重回过剩,价格可能下探 7 万元 / 吨。
按照这样来算。当前的碳酸锂期货价格上涨空间似乎也没有太大了。
但如果按照预期的价格来看,对锂矿概念股的利好却已经足够大。
据 SMM,A 股 12 家上市锂公司锂盐加权平均生产成本由 2023 年的 11.22 万元 / 吨下降至 2024 年的 6.67 万元 / 吨。其中盐湖类企业生产成本仍然处于第一梯队。
从上市公司数据来看,国盐湖提锂企业如盐湖股份、西藏矿业,现金成本在 2.5 万 -4.5 万元 / 吨。澳洲锂辉石一体化企业如天齐锂业,成本在 5.0 万 -6.5 万元 / 吨。非洲锂辉石企业如中矿资源,成本为 4.5 万 -6.0 万元 / 吨。
据机构分析,2024 年,头部有锂盐资源的企业仍在增产,其中天齐锂业、华友钴业、中矿资源和天华新能受益于新项目投产和爬坡,产量增长超 2 万吨。在其他锂矿企业可能面临控产的当下,这些锂盐企业无疑是明显收益的。
如果后续锂价能维持目前的价格或以上,锂矿行业的估值修复空间和确定性都是非常不错的。
据 Wind 统计,今年一季度,A 股锂矿板块 21 家上市公司中有 14 家盈利,7 家亏损。整体来看,相比 2024 年一季度同期的业绩已有所好转。其中,盐湖股份净利润 11.45 亿元,排名第一,西部矿业、藏格矿业净利润分别为 8.08 亿元、7.47 亿元。但仍有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赣锋锂业、盛新锂能、江特电机 2025 年第一季度净亏损金额分别为 3.56 亿元、1.55 亿元、0.43 亿元。
到了二季度,尽管碳酸锂价格继续探底到 6 万元 / 吨区间,但行业业绩出现分化,部分企业扭亏或减亏,部分企业亏损扩大,而头部开始扭亏。
比如天齐锂业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 0-1.55 亿元,其中一季度盈利 1.04 亿元,据此估算二季度盈利 0.28 亿元 -0.51 亿元。
赣锋锂业也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亏损 3 亿元 -5.5 亿元,其中一季度亏损 3.56 亿元,据此算二季度亏损预计为 -1.94 亿元至 1.94 亿元,亏损环比有所收窄。
6 月之后,碳酸锂价格迎来强势上涨,截至 8 月 11 日,期货主力合约价格累计涨幅近 35% 至 81000 万元。目前的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行业余约 6.7 万 / 吨的成本线。
以天齐锂业为例,简单假设三季度末价格维持在 8 万元 / 吨,同时假设天齐锂业的平均成本是 6 万元 / 吨,那么其吨利润将有 2 万元。
根据公开信息,天齐锂业 2024 年第三季度碳酸锂产量为 11937 吨,假设今年三季度也能维持该水平即约 1.2 万吨,那么将意味着此项的利润可能有 2.4 亿元,这环比二季度盈利 0.28 亿元 -0.51 亿元的水平将是数倍的增长。
当然,其他如盐湖股份这些行业巨头,是碳酸锂生产成本最低的,受益程度或许会同样极为可观。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枧下窝矿到期面临暂时停产后,大量资金开始押注碳酸锂后续涨价以及锂矿企业三季报业绩的原因。
多家机构认为,尽管此次停产对碳酸锂行业的供需平衡形成实质性利好,并预期短期仍有上涨空间,有望带动锂电产业链整体价格与盈利的修复。
不过整体来看,碳酸锂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并未扭转,对下半年的整体需求增量依旧缺乏想象空间,行情能否反转仍需要时间观察。(全文完)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