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视新闻剑指互联网保险行业,深度曝光水面之下的 " 暗礁险滩 ",揭开投保容易背后 " 理赔难 " 的深层次陷阱:
名不副实的 " 百万保额 " 噱头,隐藏条款成拒赔利器,自动续保暗藏 " 偷梁换柱 ",营销与合规的 " 设计性割裂 " ……
央媒突然发声,让这两年稍显沉寂的互联网保险行业一时风口浪尖,也引发业内对其十年狂奔的回望与深思。
十年水阔鱼大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过去十年的互联网保险行业,那便是水阔鱼大。
2013 年,中国平安、腾讯、蚂蚁金服联合发起设立众安在线,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企业,标志着行业迎来爆发期。
2015 年,监管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政策利好推进行业上行跃迁。同年,互联网保险赛道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
比如,近年来谋求上市的手回集团、i 云保、白鸽在线、轻松健康集团、青民数科等,都是趁着 2015 年前后 " 互联网 + 保险 " 的这股创投浪潮创始的。
得益于数字化、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运用,切中用户对保障类产品便捷性、普惠性、个性化的需求,自众安在线拉开序幕,互联网保险行业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的局面。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从 2013 年至 2023 年,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从 290 亿元攀升至 4949 亿元,保持着年均超 32% 的高增速。其中,2022 年保险业的互联网渗透率首次突破 10%,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在此期间,不仅诞生了众安在线、泰康在线、易安财险(现 " 比亚迪财险 ")、安心财险四大互联网保险,也涌现出京东保、蚂蚁保、腾讯微保、水滴保、梧桐树等一批线上投保平台。
众安在线于 2017 年 9 月 28 日挂牌港交所,发行价 59.7 港元 / 股,之后股价一路上行。众安在线点燃的上市 " 火炬 ",折射出彼时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如日中天。
在互联网大潮和资本的共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了 " 掌中保 ",他们对网络保险这一新兴业态的接受度在快速上升。
一位业内从业人员称," 在线投保平台推动了很多产品的升级换代,比如医疗险、惠民保等。智能核保和可视化条款可以让客户更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信息差明显缩小。"
优势和变化具象在数据里。《2024 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提到,2024 年,近六成消费者的家庭年保费超过 8000 元,其中 95 后的线上购险率达 84%,成为线上购险率最高的群体。
同路不同向
身为国内第一批互联网保险企业,众安在线、泰康在线、易安财险、安心财险这四家公司,以全新的商业模式,即不设立分支机构,销售和理赔均在线上进行,在同一条河流奔涌。
但十年后,这四位 " 先驱 " 却走出了同路不同向的命运分野。
先来看境遇差不多的易安财险和安心财险。
易安财险于 2016 年获批开业,起步阶段较为顺利,2017 年便斩获净利润 711 万元。
但随着业务扩张的脚步愈发激进,其经营遭遇重挫:2018 年,易安财险亏损 1.99 亿元;2019 年,因为踩雷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一款名为 " 保融通(融通四海)" 的产品,再度亏损 1.67 亿元。
据柒财经了解,2018 年到 2020 年一季度末,易安财险累计 " 亏损 6.28 亿元,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直线下滑。2020 年 7 月,银保监会决定对易安财险实施接管。两年后,易安财险破产重整,同时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
最终,比亚迪在 2023 年初收购易安财险 100% 股权,并更名为比亚迪财险。至此,易安财险这个名字遁入历史,其成为行业内首家 " 倒下 " 的保险企业的故事,一直流淌在媒体的指尖笔头。
同样走势的还有安心财险。2018 年,米缸金融突发大面积逾期,正式宣告爆雷,这殃及了为该平台用户提供履约保证保险服务的安心财险。受这起事件影响,2020 年三季度,原银保监会抛出《监管函》,要求安心财险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
2020 年 10 月,安心财险增提信保业务未决赔款准备金约 3 亿元,致使其 2020 年四季度各项指标 " 大变脸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保险业务收入、净利润、净资产均由正转负,分别为 -176%、-2.67 亿元、-5.07 亿元、-2 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偿付能力为负值,安心财险的业务支柱—车险,于 2021 年初被监管叫停,并限制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由此导致公司彻底陷入停摆。
相较之下,依托于母公司的支持,泰康在线的情况就好多了。不过,其近三年业绩表现不佳,净利润持续缩水,2024 年暴跌 41.31% 到 0.5 亿元。
数据来源:泰康在线财报
相对于前三家,众安在线凭借科技 + 创新,比如宠物险、运费险领域的颠覆性产品,成长的要好很多。
数据显示,2024 年众安在线实现总保费收入 334.17 亿元,同比增长 13.3%,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7%,综合成本率为 96.9% ,连续四年保持承保端盈利;按总保费规模计,众安在线位列国内财险行业第八,比 2023 年又前进一位,稳居互联网保险市场份额首位。
2025 年一季度,众安在线保费收入继续快速上扬,同比增长 12.74% 至 79.57 亿元。
数据来源:众安在线财报
流量生意下的 " 暗礁险滩 "
过往十年,互联网保险以标准化、短周期、易上架为核心设计逻辑,大幅提升承保效率,为消费者创造了触手可及和高性价比的体验,但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行业的野蛮生长和内卷加剧,这种依赖流量的 " 轻量化 " 打法也埋下了不少隐患,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2025 年 5 月,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一份测评报告揭示,蚂蚁保等平台在互联网保险销售中存在多项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隐忧,包括产品名称与保障内容不符、信息披露不充分、营销语言夸大误导以及人工客服缺位等问题。
7 月底,央视报道揭露了互联网保险行业的乱象:名不副实的 " 百万保额 " 噱头,隐藏条款成拒赔利器,自动续保暗藏 " 偷梁换柱 ",营销与合规的 " 设计性割裂 " ……
比如,营销时常将 " 百万综合意外险 " 标语打在最醒目的位置,可当消费者满怀期待点开细则才发现,所谓 " 百万 " 仅适用于空难事故,普通意外身故保障缩水至十万元,医疗补偿更是只有一万元。
再者,基于 " 快速转化 " 的短视指标驱动,商家人为制造认知屏障,把 " 无理由全额退 ""0 门槛 ""100% 赔付 " 等极具冲击力、诱惑力的词汇放在宣传页首页,把限定条件、免责条款等关键信息深藏在 " 文字迷宫 " 或多层次级页面里,对消费者形成系统性的误导,也为日后莫名其妙的 " 扣费 "、不知情 " 续保 "、" 理赔难 " 等顽疾埋下伏笔。
黑猫投诉上,有用户吐槽,在腾讯微保刷到广告,就给家里人投保了,可到理赔的时候,说额度没到,最后自费了 15000 元,但 " 广而告之 " 时并没有说。
图源:黑猫投诉
此外,不少用户反映泰康在线在非本人意愿,或者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被自动扣款。
据柒财经实测,部分线上保险平台的人工客服形同虚设,有的发起咨询后才知道是与 AI 机器人对话,难以针对复杂问题给予有效解答;有的刻意抬高门槛,要求消费者先扫码关注公号、注册账号并提交手机或微信等个人隐私,才能进入相应界面;有的仅提供在线留言选项,不开放任何实时交谈渠道……
以上种种,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互联网保险狂飙猛进后留下的顽瘴痼疾,也是行业十年狂奔之后,一场关乎信任与规范的深度转型,所有业内选手都无法回避的下半场命题。
联系我们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