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前天
亿元大单后,交付是一道“鬼门关”?人形机器人“量产加速度”:“松延动力们”拼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个 8 月,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未来场景似乎离我们更近了一步。

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 " 的场馆外,时时排起一眼望不到头的进场队伍。场馆内,机器人便利店、机器人咖啡等零售服务点围着一层层的观众。不少专业观众,或是家长带着孩子,借由大会展台,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在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之前," 量产 " 是一个门槛。

"8 月份,我们想做到 200 台的交付能力。" 在 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北京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松延动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延动力)CFO(首席财务官)韩深任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说。

8 月 1 日,松延动力公布 7 月实现量产交付 105 台人形机器人,总交付量环比增长 176%,创下公司成立以来最高量产及交付纪录。

作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上一炮而红的初创企业,松延动力启动量产不足 2 个月。但据其透露,目前公司单月交付量已跻身头部,成为继宇树科技之后,人形机器人 " 千台俱乐部 " 的新 " 玩家 "。交付目标翻倍的背后,松延动力刚刚于 8 月 5 日宣布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

当下,人形机器人正快速走向商业化。包括松延动力在内的不少创业公司,今年合同额都超过了 1 亿元。然而,订单来了之后,压力就给到了产能和交付层面。

" 今年是松延动力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松延动力创始人兼董事长姜哲源之前曾对外表示。同时,正如姜哲源形容,交付是一道 " 鬼门关 "。商业化洪流之下,人形机器人 " 量产 " 竞速正如火如荼。

人形机器人 " 量产加速度 "

"4 月份爆单其实超过了当时的预料,我们 5 月份就开始推进量产,到 6 月份开始逐步跑通量产。" 韩深任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群访时,回顾了公司快速发展的量产化过程。

在提升交付能力上,大会前夕,松延动力宣布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金浦资本领投,北汽产投、中金资本、品科能源、赟汇资本、优山资本、卓源资本、元智未来等跟投。

在本次采访中,韩深任也表示,这一次的融资,包括目前在进行的后续的融资,都主要用于研发、供应链以及生产车间相关的投入上。

记者注意到,松延动力短时间内产能确实有着较大程度的提升。交付量已经从 6 月的 40 台,提升到 7 月的 105 台,接下来 8 月还有 200 台的交付目标。

韩深任对记者表示,短期内产量的突破,源于工厂对制造工艺的熟悉和摸索出来的经验。随着客户的反馈,公司对生产工艺进行了迭代。后续将会持续进行一些半自动化、自动化设备的改进,以提升产能。

原本的上游供应链的核心卡点,也在逐步破解。韩深任表示,虽然最初上游供应链没有预想到具身智能大规模的量产爆发,但后续反应非常迅速,不管是原来的汽配供应链,还是新晋的人形机器人供应商,都能在短时间内调整产线去供货。

在场景落地上,松延动力选择了 " 两条腿走路 "。两条产品线中,双足机器人主打教育科研和商业展示,强调运动控制与稳定性;仿真人机器人则切入导览、养老等交互场景,突出情感交互价值。从目前的交付数据来看,教育教具 / 商业演出订单占比超 60%,文旅展厅需求正在增长中。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宇彤 摄

本次大会上,松延动力能够模仿人类面部表情的仿生机器人也得到关注。不少观众来到展台给自己的面部肌肉来上一段 " 广播体操 "," 挑战 " 仿生机器人的模仿能力。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今年 5 月推出的第二代仿生机器人 " 小诺 " 已经有了新的进化,不再是单个的头部,还结合导览的需要,加上了轮式的下半身。

在韩深任看来,在泛化性、准确性要求没有那么高的细分场景中,机器人会先走出来,然后再往一些需要精细化操作的场景过渡。而松延动力的下一步计划是在第三季度完成 " 量产逻辑闭环 ",能保证给客户带来量产化的突破。

" 模型未收敛、数据不够用 ",人形机器人能靠出海破局吗?

本次大会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如果顺利,未来 1~2 年或者 2~3 年可以达到人形机器人的 "ChatGPT 时刻 ",最慢的话需要 3~5 年。

但王兴兴同时也认为,目前机器人的硬件能力虽然是够用的,但并不足够好,想要更大规模、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硬件肯定要继续完善。最大的难点还是目前整个具身智能 AI(人工智能)模型在本质上还没有达到一个阶段性突破的临界点。

在松延动力的视角下,也有着相似的看法。而 "ChatGPT 时刻 " 的到来,仍需要建立在模型跟数据的落地跑通之上。

在韩深任看来,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 " 模型未收敛、数据不够用 " 的阶段,产业尚未达成统一的范式。

目前来看,各家除了在模型上 " 各显神通 ",在数据问题上也有着不一样的解法。

如,银河通用等企业押注 " 合成数据 ",松延动力则是选择通过 " 数据采集计划 ",建立数据生态,破解数据积累不够的卡点。据姜哲源此前透露,松延动力在今年 5 月的生态战略大会的闭门会上,就上肢操作领域发布了一项数据采集计划,做了一套低成本的数据采集设备,希望借此实现真实场景数据规模化的采集。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宇彤 摄

在厂商探索落地场景、商用场景的现阶段," 出海 " 也成为近期具身智能产业热议的话题。

据本次大会开幕式上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 35.6% 和 25.5%,连续 12 年位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中国的具身智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松延动力也打算开拓海外市场。据韩深任透露,公司将在今年第四季度(Q4)正式以代理商的模式走向海外。开拓海外市场将会是松延动力 Q4 以及明年的重点。对于出海地区的选择,韩深任表示:" 用户在哪里,松延动力就在哪里 "。

据他观察,具身智能在海外和国内目前的场景偏向趋同,国内渗透的比较好的场景中,海外市场也有着更多的诉求,尤其在教育科研的重叠度会更高。

" 拿到亿元订单 " 是人形机器人产业迈向大规模普及的前夜。目前,宇树、优必选、智元也都迎来了商业化时刻。通往千家万户的路上虽仍有行业瓶颈待破,但量产的车轮已滚滚向前,出海的征程也蓄势待发。

每日经济新闻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机器人 融资 世界机器人大会 北京 中金资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