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真正好用的设计工具?
没错,AI 生图这件事已经很久了,但好用、实用的产品却不多。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并不是模型本身不够强大,而是单一的模型很难真正接地气地理解我们真实的设计需求。
这时候设计 AI Agent 就能派上用场了,这两天高密度地玩了一下扣子空间新推出的设计功能,启发挺多,一起和大家仔细聊一聊——
一、扣子空间的工作原理:如何通过跨模态协作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行动?
很多生图工具效果一般原因在于,它们大多数是 " 翻译机 " ——把你的文字翻译成图片。
它们不会思考你真正想要什么,不理解设计的逻辑,更不懂得如何像设计师那样工作。
废话少说,我们先来看一个 Case,作为一个设计小白,我打开扣子空间,选择 " 设计 "Tab,输入了如下简单的 Prompt ——
" 请给 2025 年暑期档的《南京照相馆》设计四款海报,画面风格、文字要切合电影本身的主题和故事。"
下面是 5 分钟之后它生成的海报——
那么,我们来看一看扣子空间具体是如何工作的,以下是它的创作过程——
我们看到,扣子空间在接到需求后,表现得像个老练的设计师——
首先,它很像接了个 brief,马上开始头脑风暴,迅速抓取了电影的核心信息——剧情、导演、主演、主题。
接着,它通过多次的搜索和分析,确定了四款海报的不同侧重点:历史真相、小人物觉醒、南京记忆、胶片抗争,每个方向都精准切中电影主题。
可以看到它的思考和搜索是交替进行的——先思考,再搜索,然后再思考,又继续搜索,很 " 人类 "。
接下来就是常规操作——调用设计工具,生成海报,确保生成的提示词和项目的风格是匹配的。
最后,生成后检查所有海报是否符合要求,通知用户任务完成,附上所有生成的海报文件,结束任务。
当设计 Agent 有了理解、规划、工具、上下文的完整能力之后,它其实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
我们还以《南京照相馆》为例——
假如你想在小红书发一个标题为 " 除了《南京照相馆》,另外两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同样值得铭记 " 的笔记。
你要如何组织素材?
或许你只需要在扣子空间中输入如下指令——
" 我想在小红书上发一篇关于《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的笔记,请帮我做 6 张图,前 3 张分别介绍电影《南京!南京!》的演职人员、剧情简介、金句短评,后 3 张分别介绍电影《金陵十三钗》的演职人员、剧情简介、金句短评。"
5 分钟后,一份排版和内容都恰到好处的小红书笔记就生成好了。
同样,假如你看了《南京照相馆》之后,想将张纯如寻找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故事快速讲给更多人听,你也可以在扣子空间输入如下指令——
我想发一篇名为—— "《南京照相馆》背后的历史:寻找 " 南京大屠杀 " 真相的弱女子张纯如同样值得铭记 " 的微信文章,请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推文并排版。
同样,五分钟后,一篇内容、结构、排版都属上乘的 4000 字文章就完成了。
没错,Agent 和模型的最大区别,就是 Agent 能智能地调用工具完成任务。
可以看到,扣子空间背后是跨模态协作的结果——
文本理解模型负责需求解析,视觉理解模型负责参考分析,知识检索模型负责信息补充,创意生成模型负责灵感产出,图像生成模型负责最终执行。
而这些不同工具之间的配合是实时的、动态的。
事实上,现实中设计团队(比如 4A 公司)就是这样配置的——有创意总监、视觉设计师、文案策划等不同角色,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
理解了扣子空间设计功能的基本原理,我们就能进一步知道它具体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了——
二、成本和效率——请不起设计师的小微企业、自媒体作者、职场牛马从此有了 " 外挂 "
" 扣子空间 " 到底切中了什么需求?
在我看来,它切中的是 "Vibe design",即和 "Vibe coding" 类似的 " 氛围设计 "。
什么意思?
通俗地说 "Vibe design" 就是用动嘴就能做的设计,这个需求现实而强烈——
一个靠谱的平面设计师,月薪至少 6K 起步,在北上广轻松过万。
对于一个月营业额可能才几万的小餐厅,或者刚起步的自媒体工作室来说,这简直是天价。
而更要命的是,设计需求往往是碎片化的,今天要个海报,明天要个 logo,后天又要个活动配图,全职设计师请不起;
找外包设计师,一张海报 200-800 元,质量还不一定让人满意,来回改稿更是折磨。
我身边有个做烘焙的朋友,每次新品上市都要做宣传图,之前找淘宝设计师,一张图 150 块,改来改去最后还是很难如人意。
后来干脆自己用美图秀秀和 PPT 拼拼凑凑,效果可想而知。
这就是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作者面临的尴尬——有设计需求,但承担不起设计成本。
扣子空间这类设计 AI Agent 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解决这个痛点——
咱们来看一个 Case ——我弟弟在合生汇和长楹天街开了两家热卤店,由于是现做现卖,所以到晚上 8 点左右,发现当天的货可能卖不完的时候,就会开始打折。
这时候就需要往老顾客群里丢一张 " 晚间特惠 " 的海报,以前海报做起来和改起来都非常麻烦。
而现在用扣子空间则很快就搞定了,只需要随便找一张参考图,输入——
请根据参考图,设计 6 张风格类似的海报,主要信息—— " 卤力鸭晚间特惠,买 30 送 15",次要信息—— " 一锅只卖四小时 "、" 不添加任何黑科技 "、" 加群再送 5 个鸡翅尖 "
5 分钟后,6 张海报齐刷刷就好了,效果出色、重点突出。
更关键的是一键生成多张,量大管饱,而且你可以快速迭代,不满意就重新生成,没有额外成本。
对自媒体作者来说,扣子空间也非常实用。
以前发个看起来专业一点的小红书,要么网上找素材(担心版权),要么花钱买图库(成本不低),要么自己用 PS 硬拼(效果感人),甚至很多人直接是用 PPT 做的。
我们直接看几个 Case ——
1." 请按参考图的风格设计 6 张海报,介绍 6 位唐朝的诗人,包含姓名、简介、代表作,我想发小红书。"
2." 请为中国 56 个民族的 3D 潮玩盲盒分别设计一个包装 "
3. 请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设计录取通知书 "
职场人士的需求可能更加零散但同样刚需,做个工作汇报的 PPT 封面,设计个部门活动的海报,给客户提案做个示意图。
这些需求不大,但很频繁,而且往往很急,现在只需要和扣子空间直接聊,5 分钟出图。
而更重要的是,目前扣子空间完全是免费的,也就是你无论发多少需求,成本都是 0。
这意味着你可以批量生成、批量修改,而无需承担任何费用。
当然,这里面还有个心理成本的问题。
很多人其实有设计需求,但被 " 专业 " 二字吓到了,觉得设计是个很高深的事情,不敢轻易尝试。
而 " 扣子空间 " 降低了这个心理门槛,你不需要懂设计原理,不需要会用 PS,只要能描述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行。
三、魔鬼藏在细节中—— " 扣子空间 " 如何在设计层面打磨体验?
设计这个东西,很多东西是很微妙的,能用和好用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距。
在高强度跑了上百个任务之后,我看到了扣子空间在设计层面的诸多细节打磨——
首先非常直观的是——当你的需求不够明确时,它会进行详细的反问。
尽管这个产品特性几乎是通用 Agent 产品的标配,但对于设计类 Agent 而言,它的作用是非常直观的。
原因在于,对很多小白用户而言,我的需求甚至我自己都没有想清楚,而这个反问的目的就是辅助我们来真正想清楚我们要什么。
我曾经发过这样一个需求——我做了一个线下连锁奶茶品牌,叫 " 兔子快跑 ",请帮我设计一套 VI
扣子空间在收到需求之后进行了一番思考,确认我提供的信息实在太有限了。
因此给我发出了四个问题——定位、目标人群、设计风格、特定要求。
很显然,它认为这些要素对于 VI 设计非常重要,确认具体信息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设计工作。
当然,如果这些问题都提供几个可点击的可能选项,那就更好了,即用户不用进行重新打字,只需要进行选择点击就行,但瑕不掩瑜。
没错,我以前在微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好的 UX 设计师也不是拿着需求就开始做,而是先问一堆问题搞清楚需求,这种专业的工作流,今天被融进了 AI 产品里。
其次,扣子空间提供了非常直观的修改选项。
很多用户会下意识地说,如果我要改图,我直接自然语言输入不就完了吗?
没错,自然语言当然可以修改,但如果你只是对很小的细节不满意,那么直观的修改就会是效率更高的选择。
比如,我上面生成的海报 " 满 30 减 15",如果想修改成 " 满 30 减 10",那直接用 " 无痕改字 " 就是更快的修改方式。
扣子空间提供了 "AI 修改 "、" 擦除 "、" 无痕改字 "、"HD 变清晰 "、" 去背景 " 五个最常见的选项,方便用户进行直接的细节修改。
这个细节并不起眼,但实际使用中的确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最后,扣子空间在很多场景上做了很好的 " 一致性 " 保持。
一致性是 AI 设计的一大痛点,当做一系列的图,风格都是统一的,突然冒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异类,那显然是不能接受的。
特别是在漫画等讲究连续性的场景,前一张图主角枯瘦如柴,后一张图肥头土脸,那问题就大了。
风格上的一致性是比较容易做的,在提示词上进行相应的统一风格描述就行。
难的是人物一致性上,人的五官细节是无比细腻而微妙的,根本没办法仅仅通过提示词描述保持一致。
而从实际体验看,扣子空间的人物一致性上表现不错。
在将《小王子》转换成漫画的任务中,卡通形象小王子在五官、发型、服饰上都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除此之外,扣子空间还有很多产品体验层面的细节。
比如,如果它认为该任务除了图之外,还需要其他形式的交付,它也会生成相应的文件。
像我提交的 " 熊猫快跑 " 的 VI 设计任务,它除了相应的 VI 设计图,还提供了 "VI 使用手册 " 的 md 文件,非常贴心。
四、给设计小白挖掘 " 扣子空间 " 潜力的三个实用小建议
扣子空间这种一键式设计工具,目标用户中必然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设计小白。
那么,普通人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 " 扣子空间 " 的设计价值呢?
以下是我总结的三个实用小建议——
建议一:用好参考图
审美不够,参考图来凑,这话听起来不太好听,但确实是最实用的建议。
参考图的作用是帮你把模糊的想法具体化。
你说 " 我想要现代简约风格 ",AI 可能理解成一百种样子,但你丢一张苹果官网的截图过去,AI 立刻就明白了。
到哪里去找参考图?
答案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地方。
我个人会选择在小红书、Pinterest、Instagram、Midjourney 的首页以及像站酷等专业设计网站到处逛逛,看到喜欢的就截图保存。
需要做图的时候,直接把参考图丢给扣子空间,说 " 按这个风格来 ",效果比纯文字描述好太多。
参考图不一定要和你的需求完全一致,你可以用 A 图的配色,B 图的构图,C 图的字体,扣子空间很擅长这种风格融合。
建议二:任务前先和 AI 聊一聊
很多人习惯直接提需求,但我建议先花几分钟随便找一个 Chatbot 聊聊你的想法。
比如你要做个餐厅的海报,不要直接说 " 给我做个海报 "。
而是先描述一下:" 我开了家川菜馆,主要做家常菜,客人以附近居民为主,想做个外卖活动的海报。"
然后问问 AI:" 你觉得这种情况下,海报应该突出什么?"
这种预热性的对话能帮你理清思路,AI 会从专业角度给你一些建议。
比如应该突出实惠、突出家常味道、还是突出快速配送。
有了这些思路,你再提具体的设计需求,效果会好很多。
我现在每次做复杂任务前,都会先和 Claude 聊 5 分钟,把背景、目标、限制条件都说清楚,这个习惯让我的任务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建议三:降低期望,拥抱迭代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很多人期望 AI 一次就生成完美的结果,结果往往很失望。
AI 设计的正确使用方式是:快速生成、快速迭代。
第一版可能只有 60 分,但你可以快速调整方向,第二版变成 70 分,第三版 80 分。
这种渐进式的完善,比追求一次完美要现实得多。
这是同一个任务——
" 请给托尔斯泰三本最著名的作品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三本著名作品制作书籍封面 "
我的第一稿
我的第二稿
我的第三稿
我见过有人为了一张海报,花两个小时优化提示词,试图一次成功。
但实际上,用那个时间生成 20 个版本,挑出最好的再微调,效果会好很多。
而且要学会 " 够用就行 " 的心态,如果你只是发个朋友圈,70 分的图就够了;如果要印刷海报,再追求 90 分。
根据使用场景调整标准,咱们不要把所有任务都当成艺术品来做。
记住,扣子空间是免费的,这意味着试错成本几乎为零。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试几次呢?
这三个建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使用中能帮你避开很多坑,多动手之后你就会发现我说这三点是靠谱的。
结语
体验了 " 扣子空间 " 这几天,我个人感觉其最大的价值就是——
小餐厅老板不用再为一张海报发愁,自媒体作者不用再为配图纠结,职场人士不用再为 PPT 封面抓狂。
这些看似琐碎的需求被满足后,释放出来的价值可能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还要大。
当然,扣子空间还不完美,细节精度、指令遵循都有提升空间,暂时也不支持视频生成。
但方向无疑是对的——让 AI 真正理解设计逻辑。
我毫不怀疑,接下来的设计工具会越来越像扣子空间这样:善思考、能互动、会迭代,这才是人机协作应该有的样子。
本文所有图片由扣子空间(coze.cn ) 生成。
—— End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