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联,需要你的加星
点击上方蓝字→主页右上角 ···→设为星标⭐
你好呀,我是朵朵 ~
感觉今年各地新开的博物馆真不少,而且开一个火一个。
比如今天朵朵分享的这个,经常是一票难求,以至于有网友在炫耀:" 是谁约上了?是我!"
它就是今年 6 月才正式开放的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
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龙源路街道
8 月 31 日前,周一至周日 09:00-18:00
需提前在官方公众号预约,免费
每天 17:00 放票,提前 3 天预约
它是一座遗址博物馆,而且是关于史前文明的,以往一说到这些,总感觉很枯燥,但它却能够收获这么高的关注度,新馆到底有什么魔力?
朵朵下面就从「建筑、典藏、互动体验」三个方面和你分享这座博物馆~
-1-
建筑本身
也可以是展览的一部分
新馆最有趣的地方,首先就是它的建筑设计,走进来,举目四望,看不到屋子,进 " 村 " 不见房!
1.97 万平方米的建筑隐身于大地,屋顶与地面齐平,上面是 1800 平方米的覆土绿植。
整座建筑就像是植物扎根、生长在土地里,与天地自然融合,充满了 " 呼吸感 "。
是的,这是全国最大的下沉式遗址博物馆。
一条长长的向下坡道,把我们带入地下的展馆,两侧是巨大的黄色夯土墙,粗犷质朴的黄土肌理藏着仰韶文化的奥秘。
仔细寻找,还能发现墙面里镶嵌着五颜六色的小贝壳,像一个个 " 小彩蛋 "!
拐个弯,一面以 " 黄河文化 " 为主题的艺术墙充满了视觉冲击力!
河南大河村遗址、陕西半坡遗址、甘肃大地湾遗址 ... 一个个响彻考古界的仰韶文化遗址,分布于黄河流域,灿若繁星。
这堵艺术墙突破了自然空间的束缚,将黄河文明的辉煌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走在墙下,站在 " 遗址 " 中,会意识到: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黄河是一条孕育了伟大文明的河流。
它与展馆里 " 大河汤汤 "" 大河流域 " 的篇章呼应,是一个精彩的伏笔。
8 米高的水幕倾泻而下,演绎 "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新馆最受观众欢迎的拍照打卡点之一。
画面由静转动,在视觉上能够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走过时光之河,也就正式走进黄河流域的古老时空。
到这里,还没有正式看展,朋友圈 9 宫格照片已经全部拍完了!
和其它博物馆 " 建筑是建筑,展览是展览 " 不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新馆的建筑本身就是展览的一部分。
它不仅丰富了参观体验,还通过现代建筑语言实现了对黄河文明的解读和呈现。
-2-
文物典藏
70% 展品为首次展出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首个全景式呈现「新石器时代 - 仰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仰韶文化,距今约 7000 年至 5000 年,因 1921 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
河南大河村遗址以仰韶文化堆积为主,先民们在这里生息繁衍长达 3300 多年,被誉为 " 黄河边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 "。
展馆汇集了全国 30 余处仰韶文化遗址精华,1600 多件珍贵的文物,其中近 7 成是首次亮相。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核心成就,在仰韶文化所有遗址中,大河村遗址的彩陶纹饰是最多的、最亮眼的,馆内的主要文物也是彩陶。
其中,最特别的是与天文有关的纹饰,有太阳纹、月亮纹、日晕纹、彗星纹等等。
这些纹饰表现出大河村先民对宇宙星空的观测、记录和感悟,大河村因而被称作 " 星空下的村落 "。
它们比殷商甲骨文上的天文信息还要早 2000 年左右,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这件放在展厅 C 位的白衣彩陶盆是 " 镇馆之宝 ",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色彩鲜艳,白色、红色、棕色、黑色的对比强烈。
第二个印象就是大,它的口沿直径为 45.7 厘米,口径之大在我国同时期的器物中非常罕见。
除了鲜艳、大,这件陶盆的图案也很出色!
它的口沿处有 8 组直线纹组成的对称图案,腹部则是 4 组由方格纹和圆点纹组成的对称图案。
严谨的构图说明大河村先民在设计这件陶盆时,已经有了对称和均分的概念,对数学和几何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它的诞生一定是奇迹!仔细看,即便它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裂纹,它的主人也没有放弃它。
而是小心翼翼地钻出两两相对的小孔,再用金属补齐。这就是体现中国人爱物、惜物美德的古老工艺——锔补。
锔补工艺最早见于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的出土把锔补的历史往前推进了 4000 年。
这件彩陶双连壶是仰韶文化 " 大明星 ",它曾作为大河村遗址的代表性文物在河南博物院展出。
不少伙伴都在河南博物院见过它,听过它的故事。也正是这件文物,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郑州大河村遗址。
一别 50 年,如今随着新馆开放,它回家 " 省亲 " 了。
红陶底色,配上黑色的平行线纹,传达极简美学。这是原始社会最早出现的酒器之一,是 " 天下第一壶 "。
据专家推测,它是部落结盟时部落领袖盟誓的酒器,共饮一壶酒,表示同盟。
因此它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造型——由两个大小形制相同的壶并列连接而成,看上去就像两个肩搭肩的好朋友。
这个造型,见证了 6000 年前部落联盟的友谊和中国礼制文明的发端。
-3-
互动体验
沉浸式感受仰韶文化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之所以开馆就爆火,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展陈 " 体验感出众 ",用网友的话说:" 各种互动可以轻松硬控小孩 3 小时!"
一进展厅,眼前黄河 " 翻涌的波浪 " 呼应了 " 大河汤汤 " 的主题,寓意大河流域孕育人类文明。
中心的星空柱,则巧妙诉说着大河村是 " 星空下的村落 ",将 6000 年前先民思索过的浩瀚星河带进室内。
馆内共设置 6 大篇章:大河汤汤、大河流域、仰韶文化、星罗棋布、大河村遗址、华夏泱泱。
展览从世界大河文明的宏观角度切入,再深入细分到中国大河文明、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
层层递进,全方位全景式再现距今 7000-5000 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之光。
现代感、科技感是展馆带给朵朵最直接的感受。
裸眼 3D、三维交互、场景塑形、幻影成像、Mapping 投影、CG 光影特效这些前沿数字技术在馆内大量使用,参观体验度拉满!
要重点推荐「仰韶印象」这个大型沉浸式数字化展示项目。
在这里,展馆通过数字技术和实物造景,还原了仰韶先民的生存环境、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筑房技术、捕捞和渔猎。
穿行于丛林聚落之间,鸟叫声传来,一时间分不清现实和置景。
在这里,可以目睹先民捕鱼、狩猎、收割谷物,团结在一起抵御天灾。
看他们制陶、一笔一划在彩陶上勾画日月星辰、花草树木,耳边是噼啪作响的窑火声。
以往在博物馆,史前文明距离我们最遥远、最陌生,堆积的陶陶罐罐让人提不起兴趣。
在这里,直接 " 穿越时空 ",化身仰韶先民,身临其境 " 参与 " 先民的生活。
除此之外,展馆里还设计了大量的实物模型,把那个久远的时代和我们联系起来。
说了这么多,仰韶先民长什么?这件复原的人像模型给了我们答案。
据研究,仰韶文化遗址中女性平均身高约 160cm,男性身高约 167cm,与现代人十分接近。旁边有标尺,你可以和先民们比比身高。
除了制陶,仰韶先民修建房屋的本领也十分高超。在基建这一块,我们中国人真是从古至今的优秀!
展览通过大量的建筑模型,告诉我们,不同阶段仰韶先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木骨整塑陶房是大河村遗址的特色之一。先民们先在地上插上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绑上横木,从两边摔泥,形成泥墙。
关键步骤来了:最后对整个房屋进行火烧。这样筑成的屋子不仅结实,而且冬暖夏凉。
展厅里还还原了仰韶文化房基 F1-F4 遗址,这是我国已发现的同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房屋建筑基址,历经 5000 年。
有意思的是,这件豪宅是套间,是最早的 " 三室一厅 "。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你完全可以边玩边学习:
在 AR 体验区做一回彩陶修复师,在考古现场模拟区当小小考古家,听虚拟讲解员 " 陶陶 " 讲解文物,触摸陶片,感受远古历史的温度。
馆内还有免费的 4D 电影,画面效果逼真,小朋友看得超级入迷!
漫步至尾厅,《文明星火》缓缓奏响,漫天星光营造出仪式感,大河汤汤,一切又仿佛回到了起点。
但仰韶先民的样子、他们伟大的创造和他们留给我们的启示,沉淀在我们的心间。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里,我们可以清晰完整的看到:
中国历史是怎样从原始部落走向古国时代和王国时代,看到中华文明如何从奠基到形成一路走到今天,生生不息。
一键获取大河村遗址纪录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