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少林寺的住持释永信因为涉嫌刑事犯罪而被带走调查后,迅速在全网掀起了一股 " 假和尚 " 的讨论浪潮。一位曾经享誉全球的和尚都能如此骄奢淫逸,难免让人对如今的那些所谓 " 大师 " 还能有多少水平感到怀疑。
说实话,其实类似这样的新闻一直以来都屡见不鲜,而且不只是发生在中国,在西方更是常见,不过在西方国家一般也算不上 " 贪污 ",而是正经的 " 赎罪卷 "。
或是觉得 " 人无完人 ",不少信徒开始从另一个角度寻找 " 信仰解读 ",那就是 AI。一些网友发现,现在不光能用 AI 解签、占卜,甚至还能让 AI" 化身 " 大师,带你在线修炼、传授佛理、教授道法,甚至进行所谓的 " 心灵开悟 ",只能说大家确实是把 AI 给 " 物尽其用 " 了。
图源:抖音
虽然这件事听起来就很魔幻,但是细思之下又似乎有些道理,饱览群书且无欲无求的 AI,可能还真是宗教话事人的最佳 " 人 " 选。
或许有人好奇,小雷为什么突然聊起这个话题,要说起因还是前段时间写的 " 机器女友 " 一文在发布后,无意中看到某个平台的一篇评论,原文太长就不放上来了,反正归纳起来核心就是:" 人类在 AI 里寻找情感的共鸣必然不能长久,想要学会如何在 AI 浪潮中自处,请关注 xxAI"。
这段评论大概率是 AI 写的,但是这并非其中最抽象的地方,而是它一方面在否定 " 人们从 AI 身上寻找情感寄托 ",一方面又推崇 " 从 AI 那里获得精神寄托 ",颇有些左右手互搏的味道。
这个评论也让我注意到了一个此前没有留意到的赛道—— AI+ 宗教,而在详细搜索了相关信息后,我发现这个赛道其实已经有了不少探索者,并且并不乏成功案例,作为伴随人类发展数千年的文化,宗教正在因为 AI 的出现而发生从未有过的变化。
事实上,文章开头提到的释永信也早已注意到了 "AI+ 宗教 " 的趋势(只能说不愧是最会做生意的和尚)。在 2023 年时,释永信就带着团队前往美国的 Meta 总部,发表了一场 " 关于禅宗与 AI" 的演讲,认为 AI 将作为工具给修禅者提供众多帮助,后续释永信还前往苹果总部与库克见面,至于两人是否有谈到 AI 就不得而知了。
图源:小红书
释永信在彼时还是将 AI 视作一种新的工具,凭借庞大的数据库可以帮助修禅者检索资料,同时也能结合现有资料和大师观点给出一定的解读。他恐怕也想不到,后续会有人将 AI 塑造成 " 觉者 ",甚至去讨论 AI 是否有意识,AI 是否也能 " 修禅 " 的话题。
在小红书上,就有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将佛经和相关著作 " 喂 " 给 ChatGPT,然后引导 ChatGPT 进行思考,通过这种与 ChatGPT 一起 " 修禅 " 的做法,让 AI 与自己都能得到提升。
看起来很玄学?那就对了,毕竟修禅这玩意不就是 " 玄学 " 吗?虽然小雷一贯是不支持封建迷信的,但是也不反对别人信教,只不过想让 AI 也来 " 信教 " 那确实是有点想多了。毕竟,现阶段的 AI 其实并不具备思考能力,所有回答都只是基于数据库的海量资料所做的排列组合。
至于网友说 " 随着我和 AI 的交流深入,他的许多看法都和我不谋而合 ",这就更正常了,AI 记忆与用户的对话,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调整后续的回答。所以很多人才会逐渐沉迷 AI,因为当你与 AI 聊得越多,他就越懂你,现实中即使是挚友也未必能比 AI 更了解你。
当你与 AI 畅聊宗教时,或许会为 AI 时不时冒出来的金句、思考而震惊,但是细究之下你会发现,其实 AI 背后站着的是人类宗教史,你只是在与一个 " 通古烁今 " 的机器对话而已。
不管你怎么看待 AI+ 宗教,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个赛道真赚钱,甚至都不用有多强的技术,只需要整合好 AI 资源并对数据库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尝试着捞一桶金。
比如在美国非常火的圣经对话助手 "Bible Chat",这个 app 在全球已经拥有超过 500 万的用户,在美国 App Store 的畅销榜上常年处于前十,免费榜基本稳定前三。在 2024 年的收入预计超过 1500 万美元,收费项目也很简单,订阅和购买,年费订阅为 59.99 美元,终身购买为 99.99 美元。
图源:Bible Chat
而 Bible Chat 提供的功能也很简单,提供祈祷导引、经文查询和阅读,以及根据用户对圣经的掌握程度,提供个性化 AI 学习计划。此外,app 会提供由 AI 撰写的文章,根据 app 官网描述,每一篇文章都经过对应的 " 专业人士 " 审核修改后才会发布,以此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虽然 Bible Chat 的官网将自己的体验吹得天花乱坠,但是熟悉 AI app 的朋友大概是有些不屑一顾的。先不说其中大多数功能都是简单的问答对话,即使是稍微复杂一点的 AI 学习计划,事实上也是通用型 AI 大模型自带的功能,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微调就可以直接使用。
不过,就是如此简单的功能也让 Bible Chat 的团队在两年时间里营收超 6000 万元,给了整个科技圈一点小小的震撼(考虑到回报率之高)。
不仅是海外,国内其实也有不少类似的 app,比如 "AI 大藏经 ",一个借助 AI 来解读和翻译佛经的 app,也是颇受用户欢迎。
除了 app 外,常逛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朋友,估计也看到过用 AI 语音 +AI 形象 +AI 文案的所谓 " 佛学大师 ",内容涵盖心性修炼、打坐冥想步骤、经典佛经解析,给人一种诡异的 " 专业感 "。
这条赛道的盈利逻辑并不复杂,首先宗教和玄学内容本就容易形成精神依赖,而 AI 更是让这种陪伴变成 " 全天在线 ",自然也就带来了更高的转化率。但问题在于,这种商业化一旦缺乏监管,就容易演变成打着 " 修炼 " 旗号的变相营销,甚至涉及虚假承诺和心理暗示。
图源:AI 生成
如果只是简单地提供佛学经典、冥想技巧等文化或健康类内容,倒也没有所谓,但是从营收角度来说,多数类似的账号都会逐渐走向 " 开运 "" 转运 "" 消灾 "" 保佑 " 等暗示性的承诺。
小雷身边其实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家里人年初给我买了个所谓的 " 太岁化解符 ",内附一张印刷的 " 开光证 ",说是从抖音上的 xx 大师处花了 19.9 元购买的。后续小雷用淘宝的以图识图搜了一下,外观完全一致的手串在淘宝售价为 7.41 元,原始成本估计低于 5 元,毛利率轻松超过 70%。
图源:淘宝
而且,这只是利用宗教来赚钱的手段里最轻微的,通过 AI 来笼络信众,发展成私域流量,然后再推销所谓 " 灵修功法 "" 大师护佑 ",售价动辄几千上万且几乎是无本买卖。另外,如果用户长时间处于这种信息茧房中,很容易形成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依赖,进而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
所以,小雷也想提醒所有人注意类似的宗教骗局,包括身边的家人朋友,不要沉迷在一些所谓的 "AI 佛学大师 " 的讲学中,避免越陷越深。AI 佛学、AI 修道的流行,虽然是新技术与传统文化碰撞的一个缩影,但是其背后所潜藏的风险也是值得所有人警惕的。
当然小雷也并不打算一棒子打死所有的 "AI 宗教 ",从正面的角度来说,AI 宗教也有利于 " 宗教祛魅 ",让宗教回归本质,引导人们向善、为处于困境中的人提供心灵寄托,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