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佳儒
近一个月内,上纬新材凭借超 800% 的涨幅登顶 A 股 " 涨幅王 ",其股价的强势表现,背后是智元机器人拟收购该上市公司控股权的资本动作。
在智元机器人收购案之后,另一起非上市公司反向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也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8 月 5 日,停牌 5 个交易日的安车检测发布复牌公告,称矽睿科技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贺宪宁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拟取得该公司控股股东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矽睿科技的收购案较智元机器人收购案更具特殊性,该公司是一家正在冲刺 IPO 的企业,其资产证券化 " 双轨并行 " 的路径,在当前 A 股市场极为罕见。
矽睿科技的这一收购案被称作 " 教科书式 " 操作,除了资本运作策略的灵活性,更体现在收购方案的设计与成本控制上:通过 " 股权收购 + 表决权委托 " 的组合模式,公司仅以 3.22 亿元便取得了市值超 60 亿元上市公司的控股权。
相较于收购控股权策略的设计,安车检测投资者更聚焦于业绩层面。根据公开信息,安车检测 2022 年以来连续亏损。而矽睿科技也曾经历连续亏损,2024 年才扭亏。投资者核心关切在于,矽睿科技控股后能否推动安车检测业绩实现实质性改善。
IPO 长跑 4 年仍在辅导期,
矽睿科技 3 亿撬动 60 亿
时间拉回到 7 月 29 日晚,安车检测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贺宪宁的通知,其正在筹划股权转让及控制权变更相关事宜,公司股票自 7 月 30 日上午开市起停牌。
值得注意的是,7 月 29 日当天,安车检测股价放量大涨 11.87%,这样的涨幅在近几年都极为罕见,当日收盘股价报 26.01 元,创 2025 年以来新高。
到了 8 月 5 日,安车检测收购案细节出炉,矽睿科技拟协议收购贺宪宁持有的上市公司 6.43% 的股票,每股 21.84 元作价,转让价款的总额为 3.22 亿元。
从转让价格看,每股 21.84 元作价较安车检测停牌前的 26.01 元,相当于 84 折。8 月 6 日复牌后,安车检测上演 20CM 涨停,贺宪宁转让价折扣更大了。
鉴于智元机器人收购案中,上纬新材股价狂飙,市场上有声音猜测:安车检测 20CM 涨停只是开始?
然而,安车检测股价随后掉头向下,8 月 7 日、8 日、11 日、12 日跌幅分别为 7.34%、6.74%、0.11%、1.56%,8 月 12 日收盘市值为 60.73 亿元。
除了股票转让,贺宪宁还同意将其持有的占上市公司 13.57% 的股票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矽睿科技行使。本次权益变动后,矽睿科技将合计控制上市公司 20% 的表决权,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这意味着,矽睿科技仅用了 3.22 亿元,就控股一家市值超 60 亿元的上市公司。
根据公告,在贺宪宁 6.43% 的股份转让完成的前提下,贺宪宁后续拟将其持有的 13.57% 股权在解禁后转让给矽睿科技,具体转让价格等以后续协议为准。
作为收购主体的矽睿科技,其自身正处于 IPO 长跑中。根据公开信息,矽睿科技曾在 2021 年、2023 年两度接受上市辅导,目前仍处在上市辅导阶段。
2025 年 7 月,矽睿科技辅导机构国泰海通发布了辅导进展报告,其中显示正在协助公司 " 完善业务发展战略、募投项目用途及投资规模等事宜 "。
IPO 辅导是上市流程的起点,即便辅导顺利完成,企业还将经历受理、问询、上会、注册、发行等一系列环节。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矽睿科技未来的 IPO 计划如何,此时能够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都相当于为自身多增加了一层保障。此次收购行动,也让其多了一条借壳上市的路径。
借壳上市的核心在于取得壳公司控制权,既可以由借壳方直接通过股权收购成为控股股东,也可由其实际控制人入主上市公司,矽睿科技以控股股东身份控股上市公司,符合前者的操作逻辑。
这一安排与矽睿科技自身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公司股权极为分散,无单一股东持股比例超过 10%,不存在实际控制人。基于此,收购完成后,上市公司安车检测也将同步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矽睿科技去年刚扭亏,
如何助安车检测业绩脱困?
安车检测控股权变更之际,投资者目光聚焦于业绩改善,矽睿科技控股安车检测的牌怎么打?如何帮助上市公司业绩脱困?
根据公开资料,安车检测是机动车检测行业的龙头企业,提供机动车检测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智能驾驶员考试与培训系统解决方案、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解决方案、公路治超非现场执法解决方案等。
近几年,安车检测陷入业绩困境。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 4.48 亿元、4.62 亿元、4.48 亿元,增长乏力;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 3140.55 万元、5852.20 万元、2.13 亿元,亏损金额不断扩大。
进入 2025 年,安车检测的业绩数据依然不乐观,营收 1.15 亿元,同比下滑 8.23%,归母净利润亏损 403.48 万元,由盈转亏。
作为收购方,矽睿科技业务和业绩情况如何?
根据公开信息,矽睿科技为国内传感器龙头企业,产品包括多款 MEMS 传感器,磁性传感器芯片及汽车与物联网智能模组和系统,应用市场包括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并向智慧医疗、元宇宙、自动驾驶市场演进。
业绩方面,根据公告,2022 年至 2024 年,矽睿科技营收分别为 4.89 亿元、6.37 亿元、8.46 亿元,持续增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51 亿元、-3.60 亿元、1.54 亿元,2024 年刚扭亏,持续盈利能力有待观察。
从业务上看,矽睿科技和安车检测主业不同。去年刚扭亏的矽睿科技,如何跨界帮助安车检测扭亏?
根据公告,矽睿科技意在利用公司在投资管理、产业规划等方面的优势,为上市公司业务发展赋能,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及管理效率,增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目前,矽睿科技具体赋能措施还不明确,有待观察。
参考智元机器人反向收购的案例,智元机器人拟推动上市公司新增业务。不排除矽睿科技控股后也推动上市公司新增业务,尤其可结合双方在汽车电子(矽睿传感器应用)与机动车检测场景的潜在协同,通过新业务帮助上市公司走出亏损困境。
此外,矽睿科技股权结构虽然分散,但明星股东众多,涵盖了国资背景企业、知名投资机构以及产业龙头企业等,这些股东资源有望为上市公司提供有力支持。
比如,矽睿科技持股 9.471% 的第一大股东为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上海市国资科创投资平台;持股 6.755% 的上海云锋麒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的背后是云锋基金;持股 5.066% 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则是小米科技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
未来,矽睿科技 " 双轨并行 " 的资本路径能否走通,其能否凭借产业资源与股东背景,为连续亏损的安车检测注入实质性增长动能?而其自身四年的 IPO 长跑,又会因这场控股案发生怎样的改变?我们将保持关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