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泰国店陷 " 撞脸 " 风波,设计师风格趋同引行业反思
近日,泡泡玛特在泰国曼谷地标性商圈暹罗天地开出的 760 平方米旗舰店,本应是其加速东南亚市场布局的里程碑事件,却因 " 撞脸 " 争议迅速登上热搜。
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对比图,指出该店与名创优品 2024 年 10 月开业的 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上海南京东路)在设计风格上高度相似,引发业界对零售品牌全球化扩张中如何保持设计独特性的热议。
网友列出的相似点包括:高饱和度的色彩模块式风格、用流动线条划分产品区域、游乐园感的门面和整体风格,甚至天花板上荧光色块的布局逻辑也十分接近。
更有业内人士透露,两家门店与 2022 年竣工的泡泡玛特全球旗舰店均由知名建筑设计公司唯想国际负责,主持设计的都是设计师李想。
这场设计争议折射出当前零售行业的 " 同质化焦虑 "。一方面,高饱和度色彩、流畅动线和沉浸式体验已成为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主流设计语言,各品牌难免出现 " 审美撞车 "。另一方面,同一设计师或团队的风格延续性,也可能导致不同品牌门店出现相似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品牌的核心定位其实差异显著:泡泡玛特以自有 IP 潮玩为核心,泰国旗舰店融入了 " 水文化 " 等当地元素,入口处 4 米高的 MOLLY 泰国限定雕塑是其独特标识。名创优品则主打平价联名商品,MINISO LAND 全球壹号店以 Hello Kitty 等 IP 专区为特色,开业 9 个月单店销售额已突破 1 亿元。
在泡泡玛特业绩高速增长的背景下(2025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不低于 200%),此次设计争议为其全球化扩张敲响了警钟。
如何在保持品牌识别度的同时,避免陷入 " 设计模板化 " 陷阱?如何更好地将当地文化元素融入门店设计,打造真正差异化的消费体验?这些都是泡泡玛特等出海品牌需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随着零售行业竞争的加剧,品牌们需要在借鉴流行元素与保持独特性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而这或许才是此次 " 撞脸 " 争议带给整个行业最有价值的启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