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各路互联网厂商孜孜不倦的教育,"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 这类说法早已深入人心。" 免费 + 广告 " 这套组合拳更堪称是互联网厂商最有创造力的发明,也将互联网行业的网络效应和商业公司的盈利需求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现在,AI 行业也开始有样学样。在 OpenAI 最新的 GPT-5 模型发布后,马斯克旗下 xAI 方面旋即宣布,其最新的旗舰大模型 Grok 4 也面向全球用户免费开放。同时马斯克在与广告商的一场讨论中表示,计划在 Grok 中引入广告推送机制,未来 Grok 回答问题时将插入广告内容。
不得不说,马斯克绝对堪称是 "Copy from China" 的积极实践者,他不仅正在试图将 X 拓展成超级 App,还开始学习国内互联网产品经典的 " 基础功能免费 + 分层订阅 + 广告 " 这个业模型。事实上,xAI 一边免费一边加广告几乎是必然,因为目前整个 AI 赛道的玩法与国内互联网行业经典的 " 烧钱换市场 " 堪称是如出一辙。
对于 PC 互联网时代的免费模式,美国《连线》杂志总编克里斯 · 安德森早在 2009 出版的《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中,就瞄准了这种数字化网络时代的商业未来,并表示 " 当一种互联网软件以趋近于零的生产成本和同样趋近于零的流通成本抵达海量用户的时候,其价格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趋近于零。"
然而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事情的发展远超克里斯 · 安德森的预料,国内互联网厂商已经不再拘泥于用纯粹的免费吸引用户,而是贴钱来获客," 补贴 " 成为了互联网免费模式的新主题。
事实上,AI 行业也是沿着互联网行业探索出的这条道路在前进,在目前大家能使用的头部 AI 产品中,无论 ChatGPT、Grok、Gemini,还是 DeepSeek、豆包,其实都是厂商补贴的结果。
只可惜,AI 厂商的补贴几乎快走到了尽头。对于给 Grok 加广告的决定,马斯克给出的说法,是其团队致力于让 Grok 成为全球最智能的人工智能应用,而且现在他认为已经基本达到了这个目标,所以接下来就是解决昂贵的 GPU 等成本问题。
AI 大模型的成本极高早已是公认的事情,这不仅仅体现在庞大的 GPU 集群上,而且 GPU 集群构成的数据中心运行的每时每刻都需要耗费庞大的电力来供能,以及海量的水资源进行散热。为此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甚至盯上了核能,试图让传统的大型核电站重焕生机,以满足 AI 产业对能源的需求。
那么问题就来了,AI 大模型成本高昂并不是 2025 年才被提出,马斯克的 20 万颗英伟达 GPU 更非今年才下的订单,为什么突然就要收回成本了呢?其实这都要怪 OpenAI 的 GPT-5 远低于预期。由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的 GPT-5 表现不佳,并未复刻一年半前划时代的 GPT-4,以至于许多用户都吐槽 " 还我 GPT-4o"。
作为 AI 业界的领头羊,OpenAI 的 GPT-5 不仅没有让业界看到走向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征兆,反而有了远离的意味。事实上,GPT-5 是一个并不协调的产品,它的通用性甚至还不如 GPT-4o,可是在搜索、代码和处理多模态任务的模型能力等少数具有商业化潜力的场景,它的表现又极为突出。
不难发现,OpenAI 在 GPT-5 上就已经改变了产品思路,放弃了向用户提供一个大而全的通用模型,而是选择了向付费意愿强的用户提供 " 封装在模型中的专业服务 "。简而言之,GPT-5 在能吸引圈外人的 " 图一乐 " 功能上开倒车,但在更有实际价值的生产力场景加码。
要知道实现 AGI 这一愿景,是资本市场会为 AI 行业投入海量资金的基础,有了 AGC 这根 " 胡萝卜 ",AI 革命才能是成立的。随着 OpenAI 憋了一年多的 GPT-5 正式发布,他们在 2029 年实现 AGI 的路线图似乎将会被推迟,这就导致整个 AI 行业的估值被重构。当投资者发现 AGI 只是一个近在眼前、却遥不可及的梦时,如今整个业界的非理性繁荣无疑就到了出清的时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斯克的 xAI 这样做更像是未雨绸缪。当业界一致向 AGI 狂奔的日子结束,大家就需要脚踏实地思考如何实现盈亏平衡,OpenAI 选择了聚焦少数关键领域、以提升 ChatGPT 的付费渗透率后,xAI 走上 " 免费 + 广告 " 这条路也就不稀奇了。
有了海外大厂吃螃蟹,国内 AI 厂商估计也会摸着 OpenAI 和 xAI 过河,大家免费使用 DeepSeek、豆包、元宝、通义千问的日子可能要到头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