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能源网 前天
都说光伏协同创新不可能,BC生态圈却把这件事做成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者 |  田思

编辑 |  韩成功、王东

在疯狂内卷的光伏行业,企业家们很喜欢说生态建设和协同创新,但真正去做并且落地的极少。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竞争是你死我活,没有真正的朋友,让同行强大就是养虎为患!

但是,隆基绿能(SH:601012)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李振国 " 不信邪 "。2023 年,隆基启动了 BC 生态圈建设,期望以领先的 BC 技术(背接触电池技术)为抓手,构建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共享未来的协同创新体系。

" 希望创造出一个不同于过去十几年光伏行业的生态环境。" 李振国说。

如今,两年过去,BC 生态圈从一开始的应者寥寥,发展到枝繁叶茂,隆基的这份坚持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截至 2025 年 5 月底,隆基已累计与全球 191 家生态伙伴展开技术对接,与 44 家合作方达成 55 项合作,完成 23 处产业链技术布局,覆盖硅片、电池、组件、系统方案、氢能、生物质、工程技术 7 大领域。

2025 年 6 月,隆基绿能发布了 " 众行者计划 ",进一步筑牢协同创新和生态共赢的坚实底座。8 月 2 日,隆基在 2025BC 生态创新峰会期间揭牌了全球 BC 生态协同创新中心,进一步构建出 " 自主创新 + 协同合作 + 知产保护 + 业务保护 " 的完整体系,敞开双臂欢迎更多术有专长的产业链企业加入。

独行快,众行远。BC 生态圈构建给严重内耗的光伏行业树立了样板,更给行业反内卷带来了多重启示。"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建设光伏新生态可能且可行。

" 模仿 " 伤害了整个行业

作为一位光伏 " 老兵 ",李振国对光伏行业存在的 " 模仿 " 问题感触颇深。

" 过去 20 年,光伏行业几乎任何一项创新,都会迅速成为行业的公共知识。" 李振国说。

在光伏快速增长期,产品供不应求," 短缺 " 经济掩盖了上述现象存在的问题。即使是模仿者建设了新产能,也不会对创新者的市场份额有多大影响,因为创新者本身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可是,一旦光伏出现供需错配,由增量时代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技术的迅速扩散就会显现出巨大的杀伤力,波及全行业。

在市场合作中,甚至有供应商不尊重客户创新的现象存在。李振国表示," 技改中,大家都参与了多次实验、验证,也为之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成功后,一些供应商就把技改作为卖点到处宣扬,在全行业进行推广。这种做法伤害了协同创新的客户。"  

此外,技术创新保护机制的缺乏,还使得新技术的红利期十分短。在 2025BC 生态创新峰会的开场演讲中,李振国提及," 一些企业的组件线、电池线刚建成没两年,投资还未收回就又有了新的技术替代。"  

隆基绿能分布式事业群产品与解决方案中心总裁吕远也对华夏能源网表示:原来一款产品盈利周期可持续一至两年,但现在即便是功能性产品,它的盈利周期也仅有 6-12 个月。

面对这诸多乱象,李振国认为必须做出改变," 一定要充分汲取行业教训,再也不能重走过去的老路。"

" 现在整个行业哀鸿遍野,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创新保护。我们既要把 BC 技术更广泛地推向市场,又要避免重蹈光伏行业的覆辙,构建起 BC 技术护城河,让行业更加良性、可持续地发展。" 李振国说。 

四维一体的创新新模式

2023 年,隆基正式启动 BC 生态圈建设。2024 年 7 月,隆基全球分布式研发中心落户嘉兴,同时发布 " 伙伴 + 隆基 " 协同创新生态体系。今年 6 月,隆基又发布 " 众行者计划 ",再到今年的 BC 生态创新峰会上一系列的升级完善,隆基致力于打造的 BC 生态创新体系已经基本成型。

一旦出现创新线索,隆基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很快就能对接跟进。目前,隆基已构建起了专职化组织、全链条流程、全过程跟踪、收益分享机制的完善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以 " 自主创新 + 协同合作 + 知产保护 + 业务保护 " 为核心的四维一体的开放创新生态。

此外,隆基还成立了协同创新部门,专职负责内容复杂、不明确的协同创新项目的评估、规划以及跟进等。在隆基官网上,专门开辟了合作申报通道,只要是有创新想法、想和隆基合作的都可以申请,对接渠道非常畅通。

在合作中,隆基将项目权益等级分为战略生态权益、价值共创权益以及基础协作权益。不同级别的项目,可获得不同的权益,甚至还能获得股权投资、共同申报荣誉奖项、价值收益共享等。隆基希望与合作伙伴在高度互信、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共赢的价值创造。

协同创新产生的超额收益,隆基也会与合作伙伴共享。当然,加入 BC 生态圈的供应商也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保护好与客户的协同创新成果,防止技术泄露。

李振国认为,BC 生态圈模式类似于海外名企的核心供应链体系,如三星、LG、苹果、特斯拉等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 总体来看,在 BC 生态圈中,隆基是在管理、供应链、创新等环节上做好工作,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去做制造。" 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认为。

" 我们深知独行快,众行远,唯有协同联合创新,共享收益和价值,才能将 BC 的‘高效蓝图’转化为行业的‘普惠现实’。" 李振国表示。

互利双赢让合作之路宽且长

" 单打独斗的模式正在成为过去时,协同创新不仅是技术发展的需要,更是商业文明进步的体现。" 深圳市石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石金科技 ")董事长李文红告诉华夏能源网说。

作为隆基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石金科技确确实实感触到了协同创新的价值。

在一次数据分析中,隆基发现某基地现场舟页损失大,成本占比高,便邀请了石金科技到现场交流。双方通过现场技术和数据分析,最终找到了问题根因。紧接着,双方成立了专项对石墨舟从结构、材料、应用与维护工艺等多维度进行改良,在产能提升、耗材降低、良率提升方面均实现了改进。

" 原来我们给客户供应产品是进不了现场的,对现场工艺并不熟悉,改进和沟通起来很麻烦。跟隆基合作以后,我们可以接触到真实的生产场景和关键数据,才了解到行业真正的痛点和需求,才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帮助我们的合作方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甚至颠覆性创新,也能求得自身的发展。" 李文红说道。 

在协同创新机制下,供应商与隆基的对口部门直接对接,设备商、自动化商、光伏制造端客户等几方人员齐聚车间现场组织技术讨论,就像内部会议一样,很快就能拿出解决方案,这让协作产生了最高效率。

对合作伙伴而言,参与协同创新使其创新研发的方向更加精准,收益也得到保障。比如石金科技,在协同创新以来获得的新增业务收入达亿元级。

另据浙江晶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海向华夏能源网介绍,他们公司为隆基供应焊带,每年保持 50% 以上的增长势头。目前已拥有余姚、天津两座工厂,2024 年产值规模达到 12 亿元,成为焊带领域的后起之秀。

" 原来是‘乱枪打鸟’,十款产品中真正赚钱的可能只有一款。现在我们逐渐演变成从市场需求导向和应用场景导向来做产品,大家的创新研发方向确定性比较强,且能保持一定的毛利润。" 吕远表示。

协同创新也使得参与其中的企业技术红利期大幅拉长。隆基和宁夏小牛的合作,就是一个典范。由于协同创新体系的 " 保密机制 ",至今宁夏小牛的 BC 串焊机在行业内依然保持独家领先,这使得宁夏小牛连续 4 年维持 30% 左右的高毛利,还增加了 10 多亿元的销售业绩。

协同创新带来的 "1+1>2" 价值,让整个 BC 产业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光伏技术迭代中最强劲的力量:

一方面,BC 不断刷新光伏电池最高效率,今年 4 月隆基自主研发的 HIBC 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27.81%,创造了 HIBC 硅电池效率的最新世界纪录,这让更多合作伙伴看到了 BC 技术的巨大潜力。

另一方面,BC 产能也在快速增长,客户认可度在急剧提高。沈文忠教授统计,BC 产能已从 2023 年的 8-9GW 增加到去年的 25GW," 今年量产规模预计在 45-50GW,三到五年后,BC 有望达到 300GW 乃至 400GW 的产量,成为市场上主流产品之一。"

这正是隆基和众多创新合作伙伴乐见所成的大未来。" 龙头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吸收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中的技术优势和创新潜能,推动 BC 在技术和成本上处于领先地位。做起来一个新产业,最终大家都是受益者。" 李文红表示。

在远大愿景和良好机制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伙伴主动加入 BC 生态圈。华夏能源网了解到,隆基近几年新增主动提报协同创新提案有 154 项,其中 79% 都来自非现有供应商,跨行业伙伴占到 26%。目前已有 23 处技术、 55 个项目开始在合作。

" 隆基在 BC 领域的持续投入,正是为了打通技术产业化的关键路径,为生态伙伴搭建高价值平台,将 BC 的‘高效蓝图’转化为行业的‘普惠现实’。我们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将协同创新推向新高度,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李振国说道。

END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光伏 李振国 产业链 隆基绿能 供应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