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摘商业评论 08-13
研发费用裹足不前,AI是飞鹤的“解药”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飞鹤依然坚持短期主义,想通过此前几年屡试不爽的大手笔宣发策略,赢下 AI 和全球化之战,似乎只是刻舟求剑之举。

作者 / 无字

出品 / 新摘商业评论

婴幼儿奶粉行业红利加速收窄,飞鹤讲出了 AI" 新故事 "。

图源:飞鹤

2025 年 7 月底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飞鹤展示了 AI 生态体系以及全生命周期 AI 服务场景。与此同时,飞鹤旗下功能营养品品牌飞鹤爱本还首推 AI 功能营养品,并重点展示了三大核心 AI 成果。

由于蕴含着巨大的想象力,随着技术逐渐成熟,AI 已然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导向。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表示,要 " 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化升级 "" 大力发展智能企业 "。

在此背景下,飞鹤积极加码 AI 技术,确实契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I 技术高深莫测,企业持续斥巨资进行研发投入才有可能攻克。

尽管飞鹤适时讲出了 AI" 新故事 ",但其研发费用和宣发费用却此消彼长。这似乎说明,飞鹤仅仅在宣发层面实现了 AI 化发展。

市场红利消逝,飞鹤股价暴跌

与大部分消费品聚焦普通消费者,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不同,婴幼儿奶粉的主要受众为 0-3 岁的儿童,市场空间相对较为有限。近两年,中国出生率不断下滑,存量婴幼儿数量收窄,更是为婴幼儿奶粉市场蒙上了一层阴霾。

头豹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 年 -2023 年,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从 1957.92 亿元下跌至 1768.7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51%。预计 2024 年 -2028 年,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将从 1635.26 亿元进一步下跌至 1128.8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扩大至 -8.85%。

所谓形势比人强,即便连续多年制霸婴幼儿奶粉赛道,飞鹤也难以在行业天花板不断走低的背景下稳住业绩。

财报显示,2021 年后,飞鹤的业绩就步入了下行通道。最新中期业绩预告显示,2025 年上半年,飞鹤营收为 91 亿元 -93 亿元,同比下跌 7.87%-9.86%;净利润为 10 亿元 -12 亿元,同比下降 37.17%-47.64%,创五年来中期业绩新低。

面对萎靡的业绩,诸多券商纷纷下调飞鹤的评级。7 月 7 日,浦银国际发布研报指出," 终端需求下滑可能导致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对飞鹤长期价盘的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 "。基于此,浦银国际将飞鹤评级从 " 买入 " 下调至 " 持有 ",并下调目标价至 4.88 港元 / 股。

无独有偶,花旗也发布研报称," 鉴于飞鹤股价或因其疲弱财报表现出现负面反应 ",将飞鹤的评级从 " 买入 " 下调至 " 中性 ",并将目标价从 7.10 港元 / 股下调至 5.50 港元 / 股。

图源:百度

券商只能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嗅觉敏锐的投资者早已开始用脚投票。截止 2025 年 7 月底,飞鹤股价报收 4.67 港元 / 股,相较 2021 年初的 25.7 港元 / 股的高点,缩水 81.83%。

加码 AI 背后,

飞鹤研发和营销费用此消彼长

行业天花板不断走低的背景下,飞鹤选择发力 AI 生态体系以及全生命周期 AI 服务场景,似乎是希望通过 AI 技术提高供应链的运转效率以及产品质量,进而在存量市场攫取 " 增量 " 收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AI 技术并不会凭空而至,而需要企业在硬件建设、算力支撑和场景适配等多个维度持续投入大量资源。比如,2025 年 2 月,阿里就对外表示,未来三年,公司将投入超 3800 亿元,用于建设云和 AI 硬件基础设施,投入总规模超过去十年总和。

图源:飞鹤 2024 年财报

对比而言,2022 年 -2024 年,飞鹤的研发成本分别为 4.93 亿元、6.11 亿元以及 5.85 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 2.31%、3.13% 以及 2.82%。纵向对比不难发现,飞鹤的研发成本占比不光十分有限,并且还有下滑的迹象。

诚然,行业竞争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公司的业绩高度承压,飞鹤确实需要控制成本,以保住利润。然而颇为反常的是,飞鹤并未同步控制营销费用。

众所周知,飞鹤曾相继签下吴京、章子怡等一线明星,并频频冠名《超级演说家》《聪明的答案》《我就是演员 3》等热门综艺。这主要是因为,飞鹤每年的宣发费用以数十亿计。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 年 -2024 年,飞鹤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 65.45 亿元、67.09 亿元以及 71.81 亿元,费用率分别为 30.71%、34.35% 以及 34.61%,不断侵蚀利润空间。

然而,2021 年以来业绩持续萎靡的现实,很大程度上昭示出,飞鹤大手笔宣发策略的转化率正不断走低。

凡此种种,说明飞鹤战略层面极度短视,其虽然意识到了 AI 技术可能帮助公司 " 提质增效 ",但却难以忍受 AI 技术漫长的投入期,仍严重依赖大手笔宣发策略,称得上是 " 短期主义者 "。长此以往,飞鹤或将沦为时代的弃子。

奔赴海外市场,

飞鹤缺乏 " 安全感 " 红利

或许是因为意识到了 AI 难以在短时间内帮助自己打开想象空间,飞鹤正积极扬帆出海,试图靠海外婴幼儿奶粉市场的增量红利,平衡国内市场的下行压力。

2024 年业绩说明会上,飞鹤董事长冷友斌表示,飞鹤未来将 " 积极布局海外婴幼儿奶粉市场,到高出生率国家和地区完成出海任务。"

据了解,2024 年 3 月,飞鹤获得加拿大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产品定位中高端,目前产品已在线上亚马逊、线下沃尔玛等渠道上架。预计 2025 年 6 月左右,飞鹤将进入菲律宾,随后覆盖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产品同样定位中高端。

越南卫生部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 年,越南总和生育率为 1.91。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与之类似,均拥有接近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显著高于中国市场,婴幼儿奶粉需求旺盛。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海外婴幼儿奶粉市场并非有待开发的蓝海,而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红海。目前,达能、雀巢等国际老牌乳企已凭借出众的品牌势能,成为新兴市场的头部玩家。

图源:雀巢

专注于食品饮料的垂媒《小食代》援引调研数据称,2024 年,在菲律宾,雀巢、利洁时和雅培三大奶粉公司占据约九成市场份额。无独有偶,在印度尼西亚,达能、日本森永乳业及雀巢也占据近七成市场份额。

图源:新浪财经

正如冷友斌于 2020 年 5 月接受采访时所言," 飞鹤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 ",消费者的认知是 " 好的就是贵的,虽然飞鹤有 200 元以下的奶粉产品,但是高端产品卖得更好。" 飞鹤在中国市场崛起的关键诱因在于,三鹿奶粉事件后,中国消费者缺乏 " 安全感 ",不再信任低端奶粉,盲目追求高端奶粉。

然而,海外婴幼儿奶粉市场的监管颇为严苛,缺少 " 三聚氰胺红利 ",飞鹤很难靠简单粗暴的高价叠加大手笔营销策略,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成功突围。

透过财报,可以明显感受到飞鹤海外业务面临的竞争压力。2022 年 -2024 年,飞鹤来自美国市场的营收分别为 2.08 亿元、2.07 亿元、1.64 亿元,呈逐年下降态势。虽然飞鹤已成功切入加拿大市场,但 2023 年 -2024 年,该市场仅为飞鹤贡献 0.38 亿元和 0.39 亿元营收,不光微乎其微,并且没有强势增长的势能。

综合来看,飞鹤之所以问鼎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并非技术实力无出其右,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时代提供的机遇。利用消费者市场的焦虑情绪,飞鹤通过营销撬动高端市场,进而斩获了亮眼的业绩。

近年来,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下行压力较大,乳企唯有具备硬实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然而,飞鹤依然坚持短期主义,想通过此前几年屡试不爽的大手笔宣发策略,赢下 AI 和全球化之战,似乎只是刻舟求剑之举。

©  本账号长期数据支持来自天眼查

新摘网全新上线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全球化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券商 制造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