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经纪人
聚焦文娱发展,洞悉爆款方法论 ~
"
被天时地利人和成就的幸运儿?
"
意不意外?
梓渝首本杂志《风度》开售两小时销售额突破 5000 万,销量突破 75 万册,24 小时销量突破 90 万册,成为内娱实体刊史冠。今日第二本《势界》开售 35 分钟突破 715 万元。
这堪称 2025 年娱乐圈最 " 逆天 " 的现象之一。鞠婧祎、丁禹兮、王一博等杂志销量排名位居前列,毕竟他们是拥有国民度和出圈作品的头部艺人。但梓渝不仅根基尚浅,他出演的剧集因为题材敏感只能环大陆播出(甚至不是耽改,是耽美),作品只能算作 " 圈层爆款 ",这类题材在几年前已被内娱封禁,相关艺人也一度被冷藏。
在如今人才辈出的内娱,他的演技、唱功并不突出;非科班选秀出身,还曾背负 " 塌房 " 疑云,甚至被归为 " 风险艺人 "... 在缺乏国民级作品和广泛路人缘支撑的情况下,梓渝的 " 登顶 " 显得意外。
但他凭什么能创造如此惊人的 " 氪金神话 "?5000 万背后,绝非简单的粉丝狂热,或许是一场 " 逆袭 " 与时代风口的精准碰撞。它提示的内娱新 " 顶流 " 逻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成功路径?
人设炼金术
谈到内娱男艺人的成名之路,离不开 " 美强惨 " 三要素,偶像出身," 美型 " 外在的打造自不必说。重点则在于,如何诠释 " 强 "。在主观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梓渝的做法是,呈现励志形象,强调逆袭反差。
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 " 追梦少年 ",在偶像选秀综艺正热的年代,他参加《少年之名》《青春有你第三季》等,都没有出道。不过他后又作为 " 光合少年 " 组合的成员随团出道,先后发歌、参加团综,出席活动。
后来,大家看到的是努力的 " 娱乐圈底层打工人 ",和前公司解约之后,为还 60 万债务出没在服装店里打工,偶像到店员的身份落差,让他一度成为选秀艺人悲惨现状的 " 代言人 ",但彼时的他一直在安慰粉丝,并不自怨自艾,放弃梦想。直到今年凭借一部《逆爱》出圈,关注度和讨论度在微博平台超越内娱顶流,被多个业内人士提起,完成华丽逆袭。
" 梦想 " 一直是能够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词语,逆袭打脸一直是能够让观众热血沸腾的爽文元素,梓渝的经历则完美符合大家对于这类角色的想象,激起了很多人的共情,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粉丝愿意为他砸钱,陪他 " 称王 ",或许是投射了自己对于 " 强者 " 的期待。
美强惨三要素里," 强 " 的一面说完了,就到了 " 惨 " 的一面。如果仅仅停留在以上的 " 人设塑造 ",那么内娱艺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 " 爽文故事 " 不足为奇。而梓渝的厉害之处在于他非常善于塑造弱势形象,又敢于表达先行拿下话语权,同时提供给粉丝情绪价值。
眼泪是他的 " 制胜法宝 "。《逆爱》出圈之后的生日直播里,他在 4000 万观看人数面前落泪感叹 " 被大家喜欢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后来还边哭边拆礼物,最后对着镜头抹泪问 " 我妆没花吧 "。" 塌房疑云 " 之后的贵阳音乐节上,他又流下眼泪,坦言 " 非常非常珍惜大家的喜爱和支持,我会恢复成之前的‘元气小鱼’ "。
语言是他的 " 战斗武器 "。2023 年初,他自曝遭队友郑星源殴打脸部。同时在声明中表示,因为账号被公司收回,已有半年时间无法登陆官方账号。彼时公司回应的语焉不详和队友的负面传闻和他理有据、字字泣血、先发制人形成对比," 遭受霸凌 " 愈发可信。虽然在今年 7 月 25 日,另一位当事人发文称 " 互殴 ",但真相仍扑朔迷离,梓渝的陈情并不能推翻。
梓渝吸粉,离不开他的弱势形象,激起了粉丝的保护欲望。而他能够固粉,离不开他对于个人和公众情绪的精准把握。内娱的很多艺人,都由粉丝话术 " 哥哥只有我们了 " 完成虐粉提纯一条龙,而他则是从自己开始就先行提供给大家一定程度的情绪价值,能够有更大的效果自然不足为奇。
风口操盘手
梓渝能够走到今天,还应该感谢的是内娱庞大的耽改市场,以及《逆爱》的幕后推手柴鸡蛋。他走的是一条标准的耽改(美)造星路径,即通过一部耽改影视作品,剧内演绎 CP,剧外花絮给 " 嗑糖点 ",双管齐下实现飞升。甚至他的这部作品因为 " 环大陆播出 ",内容还要更为露骨,也就更有爆点吸引观众。
柴鸡蛋,《逆爱》的创世神,同时也是多部耽美影视作品的 " 亲妈 "。她之所以脱颖而出的原因是,在别的作者还在擦边搞 " 兄弟情 " 的时候,她手下的角色的情感关系都是直给露骨的;别的作者卖出影视版权就大功告成,她则是自己当导演当编剧做选角搞衍生,左手造星 " 柴男郎 ",右手完成整条 IP 商业化链路,反馈到观众身上,就是权威和放心。
商业层面上链路完整,情感层面上情绪给够。对于观众来说,柴鸡蛋就算 " 环大陆 " 也要给大家喂上这口饭,很难不让大家有一种彼此站到一起的情感,而这部剧集确实也是当年的口味,各种戏码一如既往,让人怀念起当年的《上瘾》《盛势》,就更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而对于演员来说,耽改 CP 进化到如今的 6.0,相关吸粉流程已然驾轻就熟,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出 " 集大成之感 ",都是娱乐圈浮沉多年的糊糊演员一朝逆袭,都是戏内戏外的惺惺相惜,都是镜头之外不经意间的眼神手势和互 CUE,都是分不清演员还是角色的 " 三十秒文学 "。
其实不进化到这种程度,观众们也会自我脑补。因为想吃到这口饭的受众已经等待许久。从 " 兄弟情 " 影视作品被封禁以来,年年都有 " 要抬回来 " 的传闻,反映出粉丝粘性之强、市场之大。而《逆爱》恰好成为第一部环大陆播出的作品,很难不让人尝尝咸淡,再加上柴鸡蛋的猛推,让很多观众从一开始的看热闹到吻上角色到吻上演员,进展得相当丝滑。
6.0 相对于 1.0/2.0/3.0 等更幸运的一点,在于如今的粉丝不仅会自我脑补,还会自我 PUA,即使是田栩宁和梓渝先后爆出负面传闻,很多粉丝也能包容,因为 " 大人,时代变了 "。如果说之前的内娱粉丝甚至接受不了 " 哥哥 " 谈恋爱,在这些年经历了一众猛料之后,对于相关 " 塌房 " 已经相当宽容。
当下粉丝追星的形式也有所改变,内娱有一批所谓 " 乐子人 ",秉承着 " 追星服务于自己心情 " 的理念,只要能嗑到糖,什么黑料都能当看不见,只要能继续追,辱追互损什么方式都行。不过不要被 " 乐子人 " 的话术蒙骗,这依然是自我 PUA,表面上是女本位,实际上 " 你的文字还爱他 ",神奇的是,乐子人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维稳了粉圈,她们边辱追边氪金,边吐槽边吻上,助梓渝更快地达成了 5000 万的小目标。
事实上,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庞大的耽美市场、柴鸡蛋出品的 " 质量保证 "、耽改 CP 成熟的造星路径、粉丝饿得能够自行 " 做饭 " 的种种前提下,其实无论是梓渝还是田栩宁亦或是其他人,都有一朝爆火的可能性,而他们恰好是被选中的幸运儿。
精密协同组
想要达成这 5000 万小目标,反应迅速的团队,分工明确的粉运也相当重要,他们必须默契协同。梓渝爆火之后,工作室、传话小喇叭先后配齐,粉丝团进行重组,一切都比照流量艺人进行配置。而以他负面舆情为例,前女友 7 月 23 日晚上九点发文,他的账号晚上十一点就做出回应,相比于很多团队的 " 装死 " 行为,两个小时的反应时间可以说是非常迅速。
回应的内容也不是工作室冷冰冰的声明,而是艺人本人言辞恳切的抱歉。第一步是对不起," 对不起你,让你这么痛苦,还逼得你要用这种方式找我 ",第二步是把责任揽给自己," 这是我的错,我没有处理好我们的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前两步都是用 " 我 " 和 " 你 " 进行一对一主观视角的对话,相对能够安抚前女友的情绪。
第三步是和公众解释两人感情的来龙去脉,依然是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 " 我必须为此承担所有的责任 ",第四步解释自己回应的原因," 回应不是迫于压力,而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会努力做一个更成熟、更负责任、更敢于沟通的人 " 并且宣布暂停一段时间的公开工作。整体看来,呈现出来的是一个相对诚恳、负责任的公众形象。
虽然公众对于他的相关行为仍然存在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有着一定公关能力的团队,进行了有效公关。后来这件事情的风向则变成了男女朋友的打情骂俏,真正核心的是否有失德行为则变得不再重要。再加上梓渝晚于田栩宁被爆出负面新闻,而田栩宁则深陷 " 奶爸疑云 ",更让前者被集火的程度低于后者。
后续工作室则持续性释出物料,每周一首新歌发布,近 20 分钟的音乐节记录短片,仿佛从未有相关负面新闻发生一样,再加上他本人音乐节哭泣道歉,粉丝的情绪得到了有效安抚,正好在这个时刻,时尚杂志进行官宣,粉丝自然憋着一股劲,证明对他的爱 " 没有改变 "。
而在杂志氪金这件事情上,粉丝内部分工明确,后援会和大粉早早放出消息以及杂志目标实时动员,组织粉丝氪金。微博账号 " 极速飞鱼计划 " 注册微店,以 " 为杂志提供储存地 " 的名义进行集资,称 " 杂志用于线下点位推广,小卡回到粉丝手上 ",类似韩娱专辑 " 不运回 " 模式。而大粉也是同步发出虐粉话术 " 不到 2000 万就可以回家了 "" 不理想小鱼可能要回去种地了 ",又是一波催氪,最终氪到超过 5000 万。
从头至尾,梓渝吸纳了相当一部分具有追星经验、深谙粉圈的粉丝,因为粉丝方面的种种话术、行为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糊糊艺人成为流量的粉圈必经之路,就这样,一批本就各有目的的粉丝掌握话语权,又在艺人和团队的默许下,对底层粉丝进行 " 围剿 ",但她们对此却甘之如饴。
结语
梓渝的成功有他的优势所在:会人设塑造、懂情绪价值,又赶上 6.0 的天时地利,成就了这样一位 5000 万的杂志顶流。他更像是一个特例,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甚至天时地利大于人和,或许不管谁成为 6.0,都有爆红机会。
目前看来,未来他的发展路径还不算明朗。出演相关影视作品,片方越来越注重避免风险,其过往作品的敏感性以及 " 塌房疑云 ",出品方是否敢于选用还是未知数。在人才辈出的内娱,往往更看重综合实力,梓渝需要继续努力。
当下如何维持住 " 圈层顶流 " 的优势,线上发歌拍摄杂志,线下参加音乐节召开见面会,让粉丝有更多参与感,逐渐稳固粉群。尽可能多签约短线商务,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同时宣传正面形象参加公益,争取官方媒体背书。先将这几项做到齐头并进,会有更多事业上升机会。
— THE END —
撰稿 | 麻薯
责编 | 拂风
主编 | 栗子
合作 | 乌鸦 & 牌妹
星标一下有好运哦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