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榆林 08-14
榆阳:盐碱地变身“米粮仓” “生态包袱”成为“绿色财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入秋时节,榆阳区鱼河镇郑家沟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已进入灌浆期。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泛着盐霜的 " 不毛之地 "?如今,通过系统性治理,榆阳区让盐碱地重获生机,实现了从 " 生态包袱 " 到 " 绿色财富 " 的华丽转身。

在无定河沿岸的鱼河镇至上盐湾镇,曾经分布着大量盐碱荒地。" 遇旱裂口子,遇涝泛碱花 " 是这些土地的真实写照。榆阳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蒋宏介绍,当地创新采用 " 工程 + 生物 + 农艺 " 综合治理模式,通过土地平整、健全排灌系统、增施有机肥、作物轮作和生态防护五大措施,让盐碱地焕发新生。

" 种稻洗盐是我们改良盐碱地的成熟技术。" 榆阳区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边永胜告诉记者,今年引进的稻花香 6 号和中科发 5 号两个新品种表现优异。通过采用钵体育秧和摆栽技术,水稻扬花期比往年提前 10-15 天,既保证了品质又提高了产量。

在鱼河镇,新开发的 2120 亩高标准水稻田已集中连片承包给种植大户。种植户常成欣喜地说:" 过去这片地盐碱严重无法耕种,通过治理后实现了水稻规模种植,今年预计亩产可达 1300-1400 斤,两个月后就能收割。"

据了解,榆阳区现有盐碱地与低产田 2 万多亩。去年首期完成 5000 多亩整治后,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已突破 8000 亩,预计增产水稻 1600 吨。蒋宏表示,剩余的 1.7 万亩整治任务将继续推进,最终实现 " 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 " 的高标准种植基地。

从 " 十年九不收 " 到 " 高产田 " 的蜕变,榆阳区走出了一条科技赋能盐碱地治理的特色之路。随着治理技术的不断完善,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正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 " 粮仓 "。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生物 华丽转身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