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 年 8 月 15 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 5000 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 6 个月(182 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8 月分别有 4000 亿元 3 个月期和 5000 亿元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8 月 8 日央行开展 7000 亿元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后,15 日再开展 5000 亿元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显示当月央行共计超额续作买断式逆回购合计 3000 亿元。
中信证券宏观分析师赵诣指出,相较于 6 月、7 月 2000 亿元的投放规模加量,8 月买断式逆回购释放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信号。
超额续作买断式逆回购 3000 亿元
王青表示,此次公告符合市场预期,意味着当月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注入中期流动性 3000 亿元。8 月分别有 4000 亿元 3 个月期和 5000 亿元 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此外,8 月还有 3000 亿元 MLF 到期,预计央行也有可能加量续作。
当月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4000 亿元,6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5000 亿元,续作后,8 月 3 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实现 3000 亿元资金净投放,而 6 个月期品种完全对冲。赵诣分析,8 月 5 日以来央行 OMO(公开市场操作)持续净回笼,虽然上半月资金面整体宽松,但伴随税期临近和超长债发行压力抬升,以及存单到期压力上行,央行选择维持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的操作模式,且相较于 6 月、7 月 2000 亿元的投放规模加量,释放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信号。此外,8 月共有 3000 亿元 MLF 到期,预计后续也可能会维持小幅净投放的操作模式。
对于买断式逆回购加量净投放背后的主要原因,王青分析,7 月 30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政府债券发行使用,8 月会继续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此外,当月存单到期规模较大,监管层持续强调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而 7 月信贷增量出现负值,主要受 6 月信贷透支,以及隐债置换等短期因素影响,8 月新增信贷将恢复正值。这意味着 8 月在短期市场流动性继续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下,中期市场流动性有一定收紧压力。
分析师:短期内降准和恢复国债买卖的概率不大
王青判断,8 月央行会继续通过 MLF、买断式逆回购注入中期流动性。这一方面有助于在政府债券持续处于发行高峰期阶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另一方面也释放了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力的信号,有助于推动宽信用进程,强化逆周期调节。整体上看,8 月市场流动性不会延续 7 月下旬开始的持续收紧过程," 反内卷 " 推升市场利率的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他进一步判断,在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三季度外部波动及经济增长动能变化有待进一步观察的背景下,短期内降准和恢复国债买卖的概率不大,央行更可能通过 MLF 和买断式逆回购等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不过,7 月制造业 PMI 指数在收缩区间再度下行,结束了此前两个月的回升过程。这意味着近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他预计,四季度初前后央行有可能再度实施降准降息。
利率是资金供求关系的价格信号,利率低位下行反映信贷供给相对充裕,资金需求方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更加容易、成本更加优惠。
从银行间市场资金交易最新价格来看,8 月 14 日 DR007 加权利率 1.4424%,较上一交易日降 0.98bp。近 5 日平均利率为 1.4740%,显示最新资金价格继续走低。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日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在任何时刻都要关注 7 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因为 7 天期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是主要政策利率,是释放政策信号的主要途径。
张旭说,银行体系流动性受货币政策操作、现金投放或回笼、财政收支、外汇流入流出、存款准备金率、市场主体持有资金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他表示,公开市场操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银行体系流动性 " 削峰填谷 "。例如,当流动性波峰出现时,公开市场投放量会降低以 " 削峰 ";当波谷来临时,公开市场操作便倾向于净投放以 " 填谷 "。
每日经济新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