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茯苓
回顾 2025 暑期档第一个月的长剧对垒,除腾讯选择排播了刑侦缉毒题材的《扫毒风暴》以外,爱优芒都「派兵」受众敞口较广的爱情题材:一部古偶《朝雪录》,两部现偶《樱桃琥珀》和《深情眼》。
从热度和声量来看,在 7 月份的周期中,爱奇艺拔得头筹。悬疑探案古偶剧《朝雪录》三集续看率达 81%,播放量峰值达 10365,冲入爱奇艺历史总榜 top6,集均播放量超 2700 万,成为今年爱奇艺继《漂白》和《临江仙》之后第三部破万剧集。
被寄予厚望的、打出「IP+ 流量 + 顶配班底」组合拳的青春校园爱情剧《樱桃琥珀》不及预期,最高热度 9100,广告从 10 个锐减至 1 个,未进优酷年度拉新榜。
由于题材限制,现偶的戏剧张力相对于古偶天然逊色,仿佛起跑线就落下一大截。如果说前半程,《樱桃琥珀》被《朝雪录》压过一头,那么后半程,芒果 7.21 播出的、可以称得上是暑期小黑马的《深情眼》又对其造成了双重夹击。
「现偶难出爆款」的魔咒似乎被《深情眼》这部中小成本剧的高话题度高声量打破了。在收官一周后,《深情眼》仍居抖音剧集榜 top1,热度峰值达 1.8 亿,断层领先。官抖视频有 20+ 条破百万点赞,单条最高点赞近 200 万。强大的话题统治力也有效反哺了剧集播放量,云合市占率峰值达 10%,制作等级为 A 的腰部剧播出了 S 级的效果。
对于《深情眼》来说,1 号认为,它的热播一半要归功于剧宣。而《朝雪录》的成功也离不开其从剧内到剧外的 CP 张力。今天,1 号就来聊一聊偶像剧的 CP 营销。
营销也要更精细的颗粒度
首先,我们来看看《深情眼》,1 号认为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它的营销方式——精准。
《深情眼》讲述了「钓系御姐」叶濛(张予曦 饰)和「阴郁年下」李靳屿(毕雯珺 饰)在相互救赎中揭开家族恩怨,最终收获爱情的故事。文本设定不算新鲜,剧情内容也并不复杂,但是这样一块看似平凡的石头却有两个闪耀的切面:第一,张笑安导演极具氛围感的镜头语言;第二,男女主堪比建模脸的高颜值搭配。
《深情眼》的剧宣精准把握住了这两个方面,不断折射、放大它的光芒。预热期释出花絮、海报,主要聚焦两位主演自然暧昧的互动,并打出「完颜」印象标签;播出期发酵名场面剧情和台词,将剧中电影感画面精心剪辑成高质短视频,助力破圈传播。
另外,《深情眼》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受众并精准地选择了主要宣传阵地。这样一部都市情感题材的姐弟恋,观众画像多为女性且市场较下沉。对比微博和抖音的同期剧集榜单热度,可以看出,相对于重「热点舆论」的微博和偏「小众文化」的豆瓣,《深情眼》将主要的宣发精力都投放在了更加「泛娱乐、轻松化」的抖音,为自己的商品找到了愿意买它的人,以小搏大,撬动了下沉路人流量池。
除了在方向上精准的判断外,《深情眼》剧宣的出圈还得益于有求必应的「活人感」官方。浏览《深情眼》的抖音账号,可以发现它每天发布视频的时间和频率基本是固定的,评论区粉丝许愿想要看到的翻拍图,也会马上安排,执行力超强,给人感觉专业且用心。
非常特别的是,账号的主页背景图还会跟随剧情播出的进度替换为名台词,还有用捡手机文学开头的台词混剪,疑似小说妹掌控剧宣账号,人味儿十足。
再来看看《朝雪录》,1 号认为它的 CP 营销方式成功在——适配。
《朝雪录》讲述了大理寺卿之女秦莞(李兰迪 饰)经历家族变故、身份颠覆后,凭借高超的医术和勘验术,携手世子燕迟(敖瑞鹏 饰)破悬案、寻真凶,最终为父沉冤昭雪的故事。
《朝雪录》并非单纯恋爱的古偶,还是一部单元探案的悬疑剧,女主有着超越时代的先进观念和智慧独立的人物设定,故事有新鲜感且符合当下市场审美。男主作为少年将军,与女主间的感情有着势均力敌的默契与张力,她负责「破案定真相」,他负责「武力护正义」。剧内,这是一份「双 A 式爱情」。剧宣则把握这个设定用最近很火的《mama》bgm 为两位艺人拍摄一段转场视频,收获近百万点赞。
「CP 感」是一种很玄的东西
好的营销是建立在产品的卖点之上的,所以 CP 营销成功的前提是艺人搭档具有 CP 感。至少,可以「演」出 CP 感。
CP 感是很玄的东西,从观众的视角来看,两个人是般配的、好嗑的。1 号总结,这是一种气质上的「和谐」:反差又互补,相似却不同,还挺难拿捏的。
比如,外形上,张予曦和毕雯珺从颜值到身材都非常相配,俊男靓女怎么看都养眼。李兰迪和敖瑞鹏则像一对「少年夫妻」,两个人亮亮的眼睛里洋溢着青春,「他们两个在一起给我的感觉是干净」。
而在合体宣传中,比如线上直播、扫楼、追剧团等活动,两个人的互动是自然的、没有距离感的、同频的,但还要留有一点害羞情态、暧昧氛围,才能给予 CP 粉无限遐想的「嗑糖满足」。
《樱桃琥珀》播放数据不高,有一部分归因于男女主 CP 感比较弱。「一位小孩装大人,一位大人装小孩。」赵今麦演女高中生是舒适区,张凌赫也有一定的少年感,但两人的体型差搭在一起,好像差得太多了,差到不在同一图层,让人出戏。而同样有体型差的、搭档出演《折腰》的宋祖儿和刘宇宁,却收获很多嗑糖剧粉,这其间需要把握的尺度在哪里,还是另有缘故?
《樱桃琥珀》中,女主带有牺牲和奉献色彩的古典爱情模式,与当下更强调女性独立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相悖;而由于缩减集数、剪辑混乱使得男主戏份「客串化」、人物动机立不住。CP 基础不稳难以破圈,剧集声量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被淹没了。
归根结底,所有的情感关系都是从剧里衍生出来的,当剧情、人设、演技……在观众心里留下标签的时候,CP 营销才有成立的可能,怎么嗑都有面儿。
对于粉丝来说,从对角色的喜爱到对演员的喜爱,是一种「移情」。我们常常心存「剧中的美好会照进现实」的一丝幻想,哪怕明知道是「营业」,但也会被这份「表面繁荣」给安慰到。真不真无所谓,主要图一乐呵儿,大大方方的互动反而更博好感。
对于演员来说,他们曾真切代入角色,当剧本足够扎实、感情线足够动人时,仿佛共同经历过一段人生的彼此,也会产生和对方惺惺相惜的「战友情」吧。言为心声、行为心表,粉丝们发掘出更多糖点,自然也变得水到渠成了。
CP 营销是万能的?
如果说营销的本质是通过构建价值认知(功能价值、情绪价值、社会价值等)来促成交换关系,那么 CP 营销的实质就是通过构建情感羁绊促成内容消费。
CP 经济是情绪价值货币化的典型代表,从影视 CP、综艺 CP,到虚拟的游戏 CP、动漫 CP,甚至是联名的品牌 CP,内娱各种大型活动在各大平台上的热搜,很大一部分也都是由 CP 话题贡献的。以低成本获得高回报,CP 营销成为被普遍使用的手段,资本早已洞察:嗑 CP 是人类的本质之一,情感配对,快乐加倍。
然而一旦发力过度,也会形成「情绪绑架」,造成反感。当 CP 剧宣的努力度似乎卷过了剧本身,网友也会说:「感觉现在的剧宣越来越像婚闹了」「酷酷一顿麦,直接按头嗑」。剧宣承担了制造初始热度、扩大声量、吸引观众的作用,当观众因为一个「戳到心巴」的浓缩片段而点开完整剧集后,如果剧情无法留住观众,剧集口碑就会遭到反噬。
对于艺人来说,CP 营销需要艺人在热播期的「高配合度」,而在剧集播完之后,也注定走向「剧终人散」的宿命。嗑糖时有多狂热,资本的利益博弈就有多冰冷,在粉丝情感转化为数据和消费价值后,单独运作一个艺人比两人共享收益更有利可图,这也注定了爆剧 CP 之后必然是粉丝的提纯大战,两位艺人也再难同框、形同陌路。
「高调营销」和「体面解绑」似乎天然不能共存。CP 营销就像流量江湖中的「速成心法」,短期内能够帮助艺人收割巨大的热度红利,但是如同邪修往往伴随反噬,解绑后的舆论漩涡可能比当初泼天的流量来得更为汹涌。所以 CP 营销更加适合新人或需要快速破圈的艺人,而长远来看,唯有以演技淬炼和作品积淀铸就的修为,才是演员们在浮沉中稳立潮头的真章。
1 号结语
观众每天的时间就像 1 个 24 小时的恒定容器,在优先将工作、学业、家庭生活等刚性需求填装后,还能留出 1-2 个小时专心追剧,实属难得。
所以每天观看长剧的大盘人数是有上限的,同周期的作品一定是被挑选的竞争关系,剧宣的作用就是放大那个被选中的原因,让观众一眼看到。
剧宣的加成有多少?它能吸引更多观众点开第一集,给作品一个被「审判」的机会;如果剧集质量过硬,或许至少能帮助增加 20% 的留存受众。而 CP 营销则是绝对的流量密码,在好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热度成倍爆发。
但是脱离内容的营销只是虚假的泡沫,唯有与内容深度绑定,以创新玩法精准洞察受众,才能实现有效拓圈。因为真诚的力量最大。
《主编浅度》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