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侠 08-14
马斯克,看人准,用人狠!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内容来源:笔记侠于 2025 年 7 月 13 日到 20 日举办的 Global PPE(国际政经哲)25 级美国模块硅谷站课程内容。

分享嘉宾:硅谷资深人才专家 Tom Zhang 博士(笔名 @硅谷猎头)。

责编  | 贾宁  排版  | 拾零

第 9113  篇深度好文:5476  字 | 13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说:

顶级人才是怎么选出来的?又是怎么调动起来的?

咱们看看马斯克是怎么干的。

他招人,不看名校光环,偏爱 " 自己动手拆过车 " 的高中生。面试时,就爱揪着细节死磕,没真本事?三句话露馅儿。

他管人,路子更 " 野 ":苹果店之父来卖车,五角大楼将军幕僚长去谈政府补贴,26 岁小年轻挑大梁?在特斯拉,这都不是事儿。

他坚信:真金不怕火炼,高压才能出钻石。所以,他给的任务,一个比一个 " 变态 "。沟通?别层层汇报了,有问题直接找他本人。

更狠的是,他的字典里没有 " 不可能 " 三个字。

中国 70 年没批过外资独资车企?他偏要干,还干成了。

火箭零件贵上天?他扒开 " 航天资质 " 的外衣,成本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他总能找到猛人、干成猛事?今天咱们就把这背后的一套 " 反常识 " 的选人、管人逻辑和 " 敢把天捅个窟窿 " 的企业文化拆解清楚。

做企业、带团队的朋友,耐心看完这篇内容,必有启发。

一、特斯拉的企业文化

(笔记侠注:特斯拉的企业文化是第一性原理思考、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像创始人一样思考——主人翁精神、快文化、打破规则。)

1. 第一性原理思考(Reason from the "First principles")

 

我认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行动时不会考虑 " 缺人才 "、" 没技术 " 等问题。他们的思考逻辑是:首先判断这件事是否重要?是否值得去做?只要确定了方向,就开始行动,资源自然会随之而来。

 

想要成就非凡事业的人,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特点:勇于追求宏大的目标。早年我曾经在新浪财经发表的一篇文章,讨论 " 第一性原理 " 思考方式——一种不拘泥于传统认知、敢于质疑既定规则的思维方式。

例如,过去美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部件极其昂贵。而 SpaceX 团队成功地大幅降低了这些部件的成本。所谓 " 航空航天资质 " 的概念,在当时行业中形成一种虚高的定价惯例,任何产品一旦贴上航空航天的标签,价格立刻暴涨 N 倍。但马斯克颠覆了这一现象,成功实现了成本控制。

但我们回顾历史,五六十年代的汽车甚至很少用到芯片,那个年代的人类已经发射卫星,甚至登上了月球。

马斯克的核心观点是:如今的消费级电子产品,其性能和可靠性在很多方面已经远超过去几十年前的所谓 " 航空航天级 " 标准。

本质上,第一性原理的关键,在于将问题追溯回其最根本的物理原理,拒绝被行业惯例或历史概念所左右。

2. 做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 Do the impossible )

其实就是敢想。

有一句非常励志的英文格言:" 向月亮进发(Shoot for the moon),即便未能成功,也会置身于星辰之中。" 谷歌的创新研发中心名为 "X"(笔记侠注:就是谷歌的 X 实验室),里面提出的项目概念就是 " 登月计划 "(Moon shot project)。其精髓在于要勇于追求宏大的目标—— " 干大事,干厉害的事 ",追求十倍的成效:十倍的增长、十倍的速度、十倍的优越性。

今天,包括自动驾驶汽车在内的许多突破性技术,都源自这种 " 登月计划 " 精神。要勇于设定高远目标,关键在于突破自我思维限制,不要被现有资源束缚而不敢设定宏大目标,资源是可以在前进过程中逐步获取的。

我在硅谷见过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大企业家和普通创业者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是他们都非常聪明能干,都很优秀。

不同点是,事业越大的企业家,越有许多貌似不靠谱的想法。

中小企业创业者的思维有资源限制,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有多少资源干多少事。但是成大事者的思维是先干再说,在干的过程中不断吸引资源。

所以,想要成就事业,必须敢想敢做。

3. 主人翁精神(think like owners)

每个人都要像公司的主人,类似中国的主人翁精神。

但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有主人翁精神呢?硅谷的文化是全员持股,创业公司主要以股票激励吸引人才。特斯拉的工人也有股票。Google、Meta 早期也是如此。

创业公司虽然小,可以拿股票吸引人,即使公司不一定能做成,也画出饼来分给大家。

二、马斯克的字典里,没有 " 不可能 "

1." 决策快 " 才能真的快

接下来谈谈 " 速度 "(笔记侠注:特斯拉的另一个企业文化是 Move Fast,唯快为尊)。

实现 " 快 " 的第一步方法是:决策快。

大家都知道 " 快鱼吃慢鱼 "。

尽管人人都追求速度,但很少有人深入探讨 " 如何实现快 " 以及 " 为什么会慢 "。毕竟 " 快 " 的好处显而易见。

很多企业家过分强调执行力,像《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类强调高效执行的书在中国广为流传,被许多老板买来激励团队,将速度慢的问题归结为团队行动迟缓。

然而," 快 " 的第一步并非始于执行层,而是始于决策层,始于老板的决策速度。

海军陆战队有一条重要的格言:"indecision kills"(犹豫不决会致命)。在战场上,你必须做出选择,不能原地不动。犹豫不决就会成为活靶子。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不做决策本身就是一个决策,而且其结果往往比做出错误决策后再进行修正更糟糕。

因此," 慢 " 的根源常常在于老板决策迟缓。当然,这也不一定完全归咎于老板个人,因为信息在组织中传递的过程中可能失真或丢失,导致信息传递至决策者时已不完整、不清晰。

要在信息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做出高质量的决策,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判断力。

任正非说过,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有 " 方向感 "。在局面混沌、方向不明时,领导者必须要给大家指明方向。

2. 所有 " 不可能 ",都是常规思维

实现 " 快 " 的第二步方法:打破常规。

我给一些商学院的访问团讲课时,常有人质疑:" 你这岂不是在鼓励违法?"

我解释说,打破规则的好坏有一个鉴别的方法:" 媒体头条法则 "。

如果你的做法打破常规,成为新闻头条后赢得广泛赞誉,就是创新性的突破。

相反,如果你的行为打破规则后招致批评,那就是被鄙视的违法违规。比如范冰冰的 " 阴阳合同 " 事件,其性质明显违法。

 

但马斯克的打破规则——例如把赛车的安全带用在飞船上——却被广泛称赞。他所打破的,是行业中一些固化的常规操作方式。

特斯拉在上海建独资工厂也是打破规则的典型案例。

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长达 70 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中国从未批准过外商独资汽车企业,所有项目都是合资形式,其政策核心是 " 以市场换技术 "。

但马斯克 " 不信邪 ",坚持要在华建立独资企业。当时特斯拉的高管普遍认为这行不通,因为合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规定。

马斯克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执着地追求他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有人认为马斯克运气极佳。

但我倾向于用中国古语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所坚持的方向符合发展趋势(" 道 "),因此获得多方助力,最终打破了中国 70 年未设外资独资车企的惯例。

三、马斯克怎样选人、管人?

1. 马斯克的招聘标准

创始人马斯克对人才有两个标准:first hand(第一手经验)和 hands-on(动手能力),早期他会亲自参与总监级及以上职位的面试,他认为该级别可能直接影响企业文化。

First hand ( 第一手经验 ) :强调亲身经历与主责性——项目经验必须源于自身直接参与和创造,而非挪用他人成果(如面试中夸大其词冒领同事功劳,就很容易在深度追问中被揭穿)。

马斯克在面试中会深度追问项目细节,针对候选人过往经验层层追问,未亲历者难以应对。

Hands-on ( 动手能力 ) :指实操与执行层面的亲力亲为精神,要求候选人 " 卷起袖子亲自干 "。

特斯拉偏好动手能力与实践精神强的候选人,比如高中时期即拆解改造汽车。

马斯克特别喜欢这类人才,因为他们有几种特质:

强烈内在兴趣驱动:自费投入复杂项目,肯定源于热爱。 

资源受限下的创造力:善于用有限资源解决问题。

应用导向(非纯理论学习):强调实践与操作能力。

这种强调 "Problem Solving&Hands-on Skill(解决问题与动手能力)" 的理念,构成了特斯拉独特的人才选择模型。

所以,特斯拉不在乎候选人是否有名校学历,而是在于特定领域具备卓越的特质或成就。

特斯拉的早期(2015 年之前),马斯克还会亲自审批(非亲自面试)每位新入职员工,即使在北京招聘一位维修工人。

马斯克非常重视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他通过赋予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高压环境),让人才在压力下淬炼,就像地层下的碳物质在高压中变成钻石一样。

2. 马斯克的管理风格

① " 跨界用人 "

乔治(George Blankenship),是特斯拉首任全球销售与车主体验副总裁,来自苹果公司,主导苹果零售店全球拓展。他自己本身无汽车行业背景,曾经在服装零售商 Gap(盖璞)工作,从店长晋升至高级副总裁,在全球开设 600 多家门店,包括在时代广场等核心商圈。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很善于跨界用人,他敢于启用无电子零售经验的乔治筹建苹果店。苹果店的标志性服务(如入口处店员持 iPad 接待)灵感,来自丽思卡尔顿酒店(Ritz-Carlton)的 " 门童礼宾 " 模式——旨在打造 " 宾至如归的客户体验 "。

特斯拉早期的商务副总裁 Diarmuid O'Connell 原来是美国四星上将鲍威尔将军的幕僚长,曾经美国五角大楼工作。

2014 年,加州、内华达州等各州都在争取特斯拉设厂,类似中国各省市的招商引资竞争。Diarmuid 跟内华达州讨价还价,最后拿到大概 12.5 亿美元的政府资助,包括各种税收减免。

② 重用年轻人

这不光是特斯拉的用人之道,硅谷都是如此。

在硅谷不能论资排辈。有时我帮朋友改简历。如果上面写 20 年工作经验,我说写 10 年就够了。20 年工作经验在硅谷并不令人自豪。

著名的硅谷孵化器 YC,我看过一组数据,多数被录取的创始人的年龄是 26-27 岁,差不多大学毕业 4-5 年。在硅谷有一句话叫 "experience is overrated",意思是工作经验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中美创业环境不同,中国的政商关系复杂,成熟的创业者更容易成功。

③ 制造紧迫感

另一个管理之道是制造紧迫感。这是所有顶尖企业通用的,无论政治或商业都需要为下属创造紧迫感。

有一次,马斯克在 SpaceX 星期天凌晨 1 点开全体会议。

④ 休假式裁员

马斯克常用的 " 休假式裁员 "。

他早年有一位秘书 Mary Beth,协助他同时管理 SpaceX 和特斯拉两家公司,长达 12 年,她希望涨工资,马斯克很不高兴,他回应秘书:你工作太辛苦,先休个假,我们评估一下。

这就是 " 休假式裁员 ",测试这个人在休假期间对公司的影响。

真正顶尖的创始人必须学会享受孤独,不惧众叛亲离。

⑤ 直接沟通文化

特斯拉强调企业内部的直接沟通。许多公司的文化是水平沟通,同级对话,基层员工和基层,中层和中层。但马斯克不一样,他要求在公司内信息必须沿最短路径流动,任何人可跨层级与任何人直接沟通。

马斯克的邮件节选 :

⑥ 扁平化管理

传统的管理层级理论是一个人可以管 7 个人,如果一个组织的层级是 7 层,最多可以管理 96 万人(1+7+7^2+7^3+7^4+7^5+7^6+7^7=960,800)。

但是层级太多,会导致老板很多信息听不到,而且信息在层次上传时会缺失。

有一个团建小游戏:大家排成一队,每个人小声说一句话,把话传到前面。信息在中间就变了。这个故事让大家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公司越扁平,越有利于创新。

在硅谷,好的管理方法是通过人才流动,传播到各个公司。管理层级的扁平化有助于最佳实践的传播。如果你有个好想法但需要经过五六个层级审批,最后某个环节拖延了,项目就干不成。如果你连续提了好几个想法都干不成,你就不想干了。所以组织的扁平化有助于创新。

最近几年,美国科技公司裁员,其中受影响的就是中层管理者,在微软,过去一个经理平均管 6 个人,现在一个人平均管 8 个人。

写在最后

你看,马斯克这套玩法,核心就三点:

第一,人是关键,但关键看 " 实干 " 和 " 真本事 "。学历、资历都是浮云,能上手、能解题、有热爱才是硬通货。

第二,管理为效率让路,为创新开道。层级、汇报线?能砍就砍。信息必须跑得比问题快。敢用 " 外行 "、敢压重担、敢破常规。

第三,文化是引擎," 敢想敢做 " 是燃料。用第一性原理扒光问题的伪装,用 " 登月目标 " 点燃团队的野心,用真金白银 + 股权激发主人翁精神。

说到底,特斯拉和 SpaceX 的奇迹,是 " 对的人 " 在 " 对的机制 " 下,朝着 " 疯狂但正确的目标 " 狂奔的结果。

这不仅仅是马斯克的魔法,更是硅谷创新土壤里长出来的硬核逻辑。

想亲身感受这种颠覆性力量?想和一线构建未来的人聊聊?

笔记侠 Global PPE(全球政经哲)26 级课程将持续深耕全球创新高地,2026 年美国模块硅谷 & 西雅图站课程再次启动。

这绝不是一次走马观花式的 " 海外游学 "。出海,是未来十年除了数智化之外的唯一机会,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AI,是未来十年除了出海之外的唯一机会,美国是 AI 的领先之地。

笔记侠 Global PPE(国际政经哲)直插商业与创新的腹地——深度走访顶尖企业、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与当地真正 " 局内人 "(企业家、创业者、高管)高频互动、深度讨论,目标明确:构建美国西海岸(硅谷和西雅图)生态的一手认知,链接关键资源,深度思考出海战略和 AI 战略。

为什么必须理解 "PPE"(政经哲)?

因为商业的表象之下是经济逻辑,经济被政治力量塑造,政治运行于法律框架,而法律则深深根植于文化土壤。

笔记侠 Global PPE(国际政经哲)的独特价值,就在于带你看透这层层递进的顶级决策认知框架。你将获得的,是与各领域(政、经、哲、法、商)置身美国的专家、企业家、创业者与高管人群开放交流的机会,他们提供的是普通海外游学无法复制的深度洞察。

与谁同行,决定你能走多远、看多深。

此行汇聚的,是中国第五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在高浓度、高质量的场域中,与最有可能定义未来的同行者实现认知的突破、资源的推进,思维的提升、价值的增强、情谊的缔结。

稀缺性,源于不可复制的组合:直击深层的认知框架 + 思想与实践引领的师资 + 第五代企业家同行者 + 深度本地链接。这构成了笔记侠 PPE 商学院校友圈的生态。

笔记侠 PPE 商学院,立志于未来商业领袖的摇篮,加入我们,与卓越者同行。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好文阅读推荐:

分享、点赞、在看,3 连 3 连!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马斯克 特斯拉 美国 阅读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