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构建数字公共服务体系,精准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
作者/ IT 时报 潘少颖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 我们从 2022 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在新加坡、东京、马来西亚等国都有业务布局。无论在哪个国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都会涉及数据合规相关的问题。" 在 8 月 8 日举行的 " 上海市数字公共服务驿站——勤创空间 " 揭牌仪式上,上海驭麟科技创始人兼 COO 谭鑫坦言,出海时常遇到数据合规的要求,公司通常先通过内部法务与战略团队开展初步分析,再结合网络信息及当地业已落地的企业朋友咨询,汇总形成评估意见后,结合团队能力与预算来精准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以此填补认知盲区并节省时间成本。
驭麟科技的业务拓展之路并非个例,众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与出海过程中,都面临着数据合规、资源对接、专业能力不足等挑战。如何更好地整合专业资源为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助力企业韧性增长?
上海市数据局副局长钱晓表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数字化转型动力不足,出海发展 " 水土不服 " 等痛点难点,对具有全球视野、专业知识,又能沉下心来交流的咨询服务需求十分迫切。德勤中国依托勤创空间服务驿站,发挥专业优势,实现供需对接,构建生态伙伴关系,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今年 4 月以来,上海市数据局在全市范围内启动 " 数字公共服务体系 " 建设,依托产业园区、创新空间等载体,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 " 套餐式 " 服务。目前,已有徐汇漕河泾、市北高新数通链谷、马桥人工智能试验区、嘉定汽车软件园等 4 家服务中心开门服务。
需求模糊成难题
" 精准画像 " 解困惑
" 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讲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企业,只是笼统地说‘想做数字化转型’,但没有具体方向,不清楚是聚焦销售端、营销端的数字化,还是内部管理如财务端的数字化;在面向资本市场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体现自身的数字化基因或调性。" 德勤中国审计与鉴证合伙人何铮在接受《IT 时报》采访时表示,企业往往会在需求上存在纠结和矛盾:到底是想 " 花小钱办大事 ",还是希望专业顾问能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长期陪伴企业成长。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始终是企业家们需要权衡的核心问题。
数字化转型需求模糊," 想转但不知道从哪入手 ";出海面临多国法规差异,合规风险高企;服务选择顾虑重重,担心标准化服务 " 隔靴搔痒 ",定制化服务成本过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集中显现。
鼓励企业敢于提出需求、清晰表达需求,正是解决这类共性问题的关键。正如钱晓所言,企业首先要明确自身想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之后可以向各个数据服务中心或是像德勤这样的专业机构提出需求,获得专业的支持。
" 我们更看重结果,能不能解决痛点,能不能带来价值。" 上海上勤集团财务负责人王海平举例说,比如遇到税务稽查,公司可能会寻求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帮助。虽然市场上有专门的税务咨询板块,但有些机构在介入前不了解企业的具体情况,很难精准解决问题。而且上海 16 个区的税务操作流程和要求存在差异,集团旗下几十家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区,对应的解决方案各不相同。这种情况下,他更倾向于选择个性化服务,并且始终坚持结果导向,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
在沉浸式空间
对接全链条需求
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之路充满具体而复杂的需求:从 " 买算力、接数据 " 的基础部署,到 " 布模型、装软件 " 的深度应用,再到出海后的合规经营,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支持。
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强表示,德勤中国作为上海数字公共服务体系的一员,将所擅长的各类专业服务注入这个强大的网络,与各类算力、模型、技术服务形成互补,共同为企业构建一个 " 硬核 " 与 " 软实力 " 兼备的赋能生态,帮助企业精准把脉、理清思路、制定方案,并最终将蓝图变为现实。
在勤创空间,企业家们可以在沉浸式的空间中,带领企业走出每天固定的工作环境,突破思维惯性,激发创造力,并生成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将专业机构的资源精准触达企业。无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数字化资源碎片化问题,还是出海企业遭遇的全球合规差异挑战,都能在这里找到针对性解决方案。
体系化的 " 实验室模式 " 成为连接专业与实践的桥梁。德勤中国勤创空间全国运营负责人刘燕介绍,勤创空间设置数字化实验室、中企出海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核心实验室。例如数字化实验室覆盖数字化营销、供应链优化等专项领域,曾为一家科技制造企业打造数字化营销监控体系,针对其 618、双 11 等营销活动,构建从 " 种草到成交 " 的全流程数据分析闭环,精准提升投放效果。
" 将通过‘小步试水’的模式降低企业顾虑,先解决最痛的问题,让企业用有限的投入看到效果,再逐步深化合作。" 何铮表示。
德勤中国曾为一家出海 70 多个国家的 AI 企业搭建全球隐私合规体系,既规避了合规风险,又控制了服务成本。这种服务理念,让越来越多企业愿意尝试专业服务,也让上海数字服务生态更加立体高效。
卢强表示,勤创空间在运营中有 " 三专 " 理念,首先是专业性,驿站虽兼具物理空间与虚拟服务的属性,但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有专门的团队深耕数字经济领域为数字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其次是专注度,会筛选出最适配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聚焦于为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提供服务;最后是专属感,企业在专属的场地空间开展辅导交流,让企业感受专属的服务体验。
驿站 + 中心
提供身边的全套服务
在传统工业时代,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支撑,直接决定着生产经营的基本条件;而进入数字经济时代,算力、算法与数据已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重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的数字经济活力领跑全国,不少中小企业已走上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但是零散破碎的技术拼图式服务并非中小企业所需,数字服务碎片化、供需对接难、算力和数据成本高等问题逐渐凸显,中小企业要自行整合多方资源,拉长了周期,提升了成本,还要面对不熟悉最新政策、找不到合作伙伴等难题。
对此,上海市数据局依托产业园区、创新空间等载体,首批在漕河泾、市北高新等园区落地 " 套餐式 " 服务,将算力、数据、模型等要素打包为标准化产品,降低企业获取门槛,既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也为区域数字生态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报道,上海首个数字公共服务中心落户于漕河泾开发区,提供的产品和专业服务不仅覆盖算力、网络、高质量数据集、大模型、区块链等线上产品,也涵盖法律、人才培训、战略咨询、政策申报等线下服务。
" 数字公共服务中心可以帮助企业打破行业壁垒,降低数据治理与接入成本。" 一家专注于计算机图形引擎领域的企业合伙人表示,根据目前测算,漕河泾数字公共服务中心大约能缩减公司在 AI 方面 10%~20% 的成本。
坐落于各园区的服务中心以及像勤创空间这样的驿站,将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等各方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企业的需求能够快速传递给专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促进数字产业的集聚发展,使上海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采访对象
来源/《IT 时报》公众号 vittimes
E N D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