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悍然策动了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14 年的浴血奋战中,一批新闻人以笔来战,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也成为了支援抗战重要的一部分。他们中有穿梭战场的报人,有穿透封锁的广播先锋,更有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的国际记者,共同铸就了抗战时期独特的新闻精神。
他们以笔为刃,开辟了抗战新战场。方大曾 1937 年骑着改装自行车奔赴前线,在绥远拍下《擦枪备战》系列照片,用沾满硝烟的相机记录全民抗战的最初影像。这位 " 中国罗伯特 · 卡帕 " 将《卢沟桥抗战记》投入稿箱时,胶片盒上的弹孔成为最真实的新闻注脚。华北平原上,22 岁的《冀鲁豫日报》记者柳朝琦在追击汉奸部队时中弹,临终前将密件嚼碎吞下,血沫与纸屑定格成战地记者最悲壮的注脚。抗战期间,邹韬奋领导的生活书店成为 " 文化堡垒 ",多次被国民党特务破坏。1941 年流亡香港期间,他坚持出版《全民抗战》。
广播战线电波穿云。1940 年延安宝塔山下,呼号为 "XNCR" 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次发声,播音员麦风在零下二十度的窑洞中播送中央的政策和抗战的形势,温暖电波穿透太行山区的风雪。这个被日军称为 " 红色喉舌 " 的电台,用自制设备将胜利希望送进千家万户,最终成长为穿透封锁线的精神利剑。
国际战线星光闪耀。斯诺在延安与毛泽东彻夜长谈,将《红星照耀中国》手偷偷运出封锁区,红色封面照亮纳粹笼罩下的欧洲。斯特朗在晋北发现 " 领导人与士兵共享同一碗小米粥 ",《人类的五分之一》让西方理解 " 人民战争 " 的真谛。
你或许不曾认识他们,但是他们所撰写的文章融入到了我们阅读的每一段历史中。在中华民族遭受外族入侵之时,他们以笔为枪,向外界传递战况,将各界爱国人士紧紧团结在一起,对外驳斥侵略者的无耻谎言,争取国际舆论支持。正是他们的记录,让我们现在看到完整真实的历史面貌,成为珍贵的史料,透过时间的尘埃,展示出先辈英勇不屈的精神。
这些新闻战士用生命证明:真正的新闻是时代的参与者,是燃烧的呐喊。他们的名字或许未镌刻在纪念碑,但那些穿越战火的文字与声音,早已化作民族记忆中最鲜活的注脚。从九一八的呐喊到胜利日的钟声,铁笔铸就的新闻精神,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
新闻与传播
微信号 : media-power
网站:media-learning.com
▇ 新传考研智库 洞察社会脉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