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汽车始终坚持长期主义和底线思维,推动中国汽车一路向上。" 魏建军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如此说道。
今年,长城汽车迎来了 35 岁生日。在这个全球汽车产业面临历史性大变局的时刻,长城汽车用事实证明," 老魏 " 说对了。
过去三分之一个世纪里,长城汽车凭借骨子里镌刻着的 " 技术为先 " 的价值血脉,见证引领着中国汽车产业由弱到强,由荒芜到繁盛。
以硬科技为底色,通过垂直产业链整合,对用户的极致负责,对员工的温暖关怀,长城汽车正让 " 中国汽车 " 这四个大字,实现从被质疑到绝对信任的深刻转变。
01
垂直整合
打造产业链舰队
截至 2024 年,我国已经连续 16 年位居全球汽车产销首位,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首破 1000 万辆,全球第一,汽车全年出口 585.9 万辆,蝉联全球出口冠军。
这绝对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时代。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虽在规模上笑傲全球,但汽车零部件和整车产业长期处于地位不对等状态,我国零部件和整车比为 1:1,而欧美日发达国家往往能够达到 1.7:1。
而且,我国许多自主品牌采用自主零部件的比例低于 50%。换句话说,我国汽车核心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常年位居第二大进口工业品之列,仅次于集成电路。
随着新能源转型和智能技术的不断渗透,高算力芯片、传感器、AI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高精尖技术成为未来竞争的决胜之匙。
因此,汽车零部件才是一国汽车产业的根基,犹如芯片之于 AI,发动机之于航空产业。
长城通过 35 年垂直整合,破除了核心零部件 " 卡脖子 " 的窘境,不仅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如坦克 500 是中国历史上首个搭载自研 3.0T+ 纵置 9AT 的车型,摘得 " 首发 " 优势;
更打造了三家世界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 2025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长城旗下蜂巢科技、精诚工科、诺博汽车赫然在列,分别位居 64、77、78 位。在中国企业中,这属于独一份。
今年共有 15 家中国企业上榜,4 家入围 TOP50。在长城等企业的奋力追赶下,全球汽车供应链话语权正在重新洗牌,中国企业不再是边缘配角,而是主角之一。
三家企业中,蜂巢仅成立 7 年时间,当外界认为它还是一家后起新秀之时,其就已经冲入了世界百强,这样的势能和速度令人刮目;
精工汽车已形成底盘、压铸、装备三大板块,更通过布局模具这一制造业命脉,实现自主掌控,让中国车企的 " 命门 " 不再受制于人;
诺博汽车系统多年上榜,覆盖汽车智能座舱、外装、橡胶三大系统。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自 2018 年长城将零部件公司全部独立,就完全遵循市场化竞争原则,绝不 " 护犊子 ",甚至单飞后的零部件公司一度拿不到长城汽车的订单。
诺博汽车系统当时就要和外资公司共同竞标长城汽车的业务,这样的决断和魄力熬炼了零部件企业的内功。
长城精工用 20 年攻坚,实现覆盖件模具 100% 自研,还能反向出口多个国际车企,海外业务占比超 60%;诺博汽车也已打入宝马等汽车巨头供应链。
凭借一套茂盛的森林生态体系,长城汽车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唯二的横跨能源、智能化两大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的汽车企业。
以氢能为例,长城领先于中国车企同侪抢占氢能风口,目前氢能技术中心全球仅有 5 座,长城氢能实验室是国内唯一。这让中国站上了氢能的全球牌桌,拥有抢占下一代清洁能源高地的资格。
魏建军就曾指出,汽车产业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制造水平。
眼下,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更是来到弯道超车的关键节点。肩负国家使命,长城帮助中国汽车实现从追赶到与世界巨头同台竞技,未来更有引领全球的潜质。
02
技术安全为先
铸就信任根基
让消费者放心是汽车企业立足的根本,长城汽车坚守 " 技术为先,安全为先 " 的理念,赢得车主心中 " 靠谱 " 的口碑。
现在是中国汽车历史上最好的时代,然而烈火烹油之下,乱象频出。流量战、排名战、价格战,令消费者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长城汽车坚守公平底线,拒绝低效内卷,恪守 " 守正致远 " 深邃商业价值观。在全行业狂热追求销量的时刻,长城不以牺牲产品质量而盲目追逐销量,不追逐价格战从而降低产品品质,以硬实力赢得市场。
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攻伐,盲从只会被动,而长城汽车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追求有价值的高质量的市场占有率,利润比较高的,有优势的且是消费者喜爱的,就大力推广;另一方面,亏损特别严重的产品,就适度少销售。
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质,长城汽车已成为自主品牌利润标杆。
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利润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最高,在国内汽车行业内卷加剧,利润率大幅承压的背景下,实现 " 研发 - 制造 - 销售 - 反哺研发 " 的正向循环。
安全是汽车之魂,长城汽车严守 " 安全生命线 ",魏建军甚至表示:" 为了安全,不要考虑投入产出比,没有任何东西比人命更贵 "。
2008 年,长城汽车建立了国内首个碰撞试验室,目前扩建为全亚洲最大安全试验室,拥有全场景安全体系实验能力,再加上首家获得公告检验资质的试验场等实力加持,助力长城构建厚实的 " 安全堡垒 ",让其赢得消费者长期信任。
此外,长城堪称 " 饱和式 " 研发的汽车老炮,研发投入连续三年超百亿,2024 年达104 亿元,占当年销售额的 5.2%,自研 9DCT 变速器、V8 发动机打破外资垄断,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长城还创造了 " 全球唯一 " 五大动力平台,兼容插混(PHEV)、油电混动(HEV)、燃油(ICE)、纯电(EV)、氢能(FCEV)。这种 " 大满贯 " 的全场景布局,让消费者有多个选择,可应对不同国家地理气候环境和能源结构。
最后,长城不搞饥饿营销,骨子里就带有技术和制造基因。斥资超 300 亿元投建的徐水智慧工厂,年产能可高达 75 万辆,自主配套率达 60% 以上,创建了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
正如魏建军所说,不能仅以利润为评判标准,更要看重一家企业为用户、为国家做出了哪些积极贡献。要坚持底线和长期主义,不是看明天,而要看到大后天乃至更长远的未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资源禀赋,铸就了长城汽车的信任根基。
03
人文关怀
奠定中国汽车文化基因
如果说河南的胖东来是在培育中国零售商业文化,那么汽车界的长城,不只是在造车,更是在积淀属于中国的汽车文化基因。
当前,长城汽车已发展成为拥有 8.5 万名员工,年销量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支撑起数万个汽车人的家庭。
企业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和员工、社区、本土文化达成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社会感形成归属感,归属感产生个人的存在感。
河南有胖东来,河北有长城汽车。35年来,长城坚持用人文关怀换取长期竞争力,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归属感。
为满足员工子女教育,爱和城学校应运而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站式解决教育焦虑,员工子女占比超 70%。据说,一些员工工作间隙举目窗外,就能看到正在上学的孩子,让员工安心投入工作。
长城还打造了 "15 分钟生活圈 ",投建全国首个汽车主题购物中心 " 爱情广场 "。居住方面,博创地产建成长城家园,爱情地产交付,彻底解决员工的住房、教育等后顾之忧。
这样的配置不仅在汽车企业极为少有,乃至整个中国企业界都十分罕见。
长城回馈员工也十分慷慨,2024 年末,长城还一口气给员工分发 40 亿元奖金,彰显了长城汽车对每一位员工贡献的重视与回馈。
不仅对员工,长城汽车还在重塑中国商业文化,目前已开启 "35+ 计划 ",面向全球招聘 35 岁以上人才;员工年龄不设限,公司高管中有多位 80 后,打破年龄壁垒。
放眼全球百年汽车史,造就了如日系车丰田的精益求精、尊重员工、杜绝浪费的文化;也有德系企业的严谨和细致入微的精神;如今埃隆 · 马斯克以打破常规、第一性原理风靡全球。
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站上世界舞台,必须拥有与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汽车文化,也亟需树立起一个样板。
长城汽车正是扛旗者之一。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