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郑雪
来源:迈点
图源:方隅
在产城融合的深化过程中,产业高地的活力不仅依赖于产业本身的竞争力,更取决于能否为奋斗于此的人群提供有品质、有温度的居住配套 —— 这既是破解 " 钟摆式 " 通勤的关键,也是让产业人口真正扎根、实现 " 以产兴城、以城留人 " 的核心支撑。
然而,在不少产业新区快速崛起的背后,高品质、个性化的居住供给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速度与人才居住期待,如何填补这一缺口,成为制约产城融合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命题。
8 月 15 日,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正式开业。作为方隅进入成都市场的首个项目,该公寓在选址规划、产品设计及服务配置上,精准对接产业人才对高品质租住的需求,既填补了市场空白,也实现了区域租赁住房供给的革新。
从行业维度看,这一项目不仅是方隅全国战略布局中的关键落子,更为市场化长租公寓如何深度融入产业高地、实现业态创新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可复制样本。
成都高新西区作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正加快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区域内集聚了西门子、英特尔、华为、京东方等众多世界 500 强企业。据官方数据,截至 2024 年 11 月底,该区域电子信息从业人数已突破 20 万人,经营主体约有 2.25 万家。
按照规划,2025 年成都高新西区持续加码电子信息产业建设,计划推进实施重点建设项目共计 129 个。未来三年内,还将系统规划并建设 9 个专业化产业园区,新增超过百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产业空间。
成都高新西区「双核两片两走廊」空间结构示意图。(图源:《成都高新区(南区、西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城市产业、人口加速聚集,在带来稳定且高质量租赁需求的同时,也使得品质租住的需求日益凸显。产业人才既关注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也重视周边配套的便捷性,由此催生了对 " 职住平衡 " 的迫切需求。
但现阶段成都高新西区乃至整个成都市场,房源供应还存在不足。迈点研究院发布的《2024 年成都市住房租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从 2010 年到 2023 年,成都常住人口净增 735 万,年均增长超过 50 万人,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和广州。但其普通公寓供应量却不大。
图源:迈点研究院
同时,从房源供应结构来看,部分市场存在缺口。据《2025 年上半年成都租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 2025 年 6 月底,成都保租房入市规模占城市整体租赁市场规模的 46% 左右,且主要聚焦于核心区,占比超 6 成;同时,供应端以个人房源为主导,2025 年上半年个人挂牌租赁房源总量约 13 万间;此外,机构化房源中,集中式占比仅 3 成左右。
简单来讲,现阶段成都市场的租赁产品多为分散式房源,难以形成与产业相匹配的规模化居住供给,同时在房屋品质上与产业人才的租住需求存在差距。
图源:克而瑞
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的落地,有效的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白。作为聚焦高端租赁的品牌,方隅自成立起便确立了 " 高档一居,租方隅 " 的差异化定位,深耕一二线城市成熟区位,以卓越的设计、温暖的服务重新定义 " 居住 ",为健康自律、重视社交且对品质极具洞察力的租客提供高端居住环境。截至目前,方隅已进入到上海、北京、杭州、苏州等超 20 座核心城市,运营规模超 3 万间。
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坐落于高新西清水河片区核心位置,总建筑面积近 33 万㎡,共有 A、B 两栋楼,提供 895 套房源,为产业人才的导入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空间配置来看,产城融合特征显著。公寓门口就是清水河生态艺术公园,毗邻规划中的有轨电车蓉 2 号线。生活圈内覆盖聚龙湖蜀新天街、龙湖时代天街、汉正广场、恒创蜀都等城市商业,拥有成都高新云芯学校、区人民医院等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这种 " 商业 + 教育+生态 " 的一站式理想生活圈,与高新技术人才 " 高效工作 + 品质生活 " 的双重诉求完美匹配。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是高新西清水河片区唯一的集中式服务公寓。其 " 独家性 " 不仅保障了项目的出租率,更验证了方隅对区域市场空白的精准判断。同时,方隅以品质为核心构建项目,既满足了区域中高端客群的居住需求,打造出职住一体的生活新方式,这种 " 高品质 " 又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进一步强化了产城融合的内生动力。在当前长租公寓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方隅的选址策略凸显其对市场机会的敏锐捕捉能力。
对比传统租客,产区人才更加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对于居住空间的功能性和品质感要求更高。他们既需要能承载高强度工作后休憩的 " 避风港 ",又渴望有能实现社交联结、自我提升的 " 生活场 "。传统租房市场中,要么是缺乏品质的 " 将就型 " 房源,要么是功能单一的 " 孤岛式 " 空间,始终难以匹配这群 " 日均工作超 9 小时 " 群体的复合需求。
方隅 5.0 产品,精准戳中了这一痛点——以 " 高品质基底 + 多元化场景 " 的组合拳,精准匹配产业人才对居住品质与生活方式的高阶需求,重新定义产业人才的租住标准。
作为国内公寓行业首个 GRESB(全球房产可持续性标准)认证获得者,方隅公寓从设计到施工全程践行环保,为租客打造 " 安心且可持续 " 的居住环境;产品设计上,全景玻璃外立面搭配落地玻璃,引入充足采光与景观,建筑群轻盈通透又围合出私享社区;户型通透,分区设计合理,兼具生活与办公,同时配备了多种智能家电,可调节鞋柜、卫浴的 270 度镜柜等设计,将人性化渗透到生活点滴,隐藏式空调、热水器,更带来舒展与精致的居住感受;24 小时管家服务与人脸识别门禁保障安全,全面满足租客的 " 好房子 " 需求。
图源:方隅
社区景观通过八大模块实现动静平衡:静态场景中,秘密花园的发呆亭供人放空,Mini 农场让人体验田园疗愈,户外泛会所延伸轻社交空间;动态场景里,全景户外剧场可举办音乐会、沙龙,能量环动场串联社区与外部配套,天空 CLUB 的屋顶烧烤吧成为星空下的社交场,萌宠天地则为养宠人士打造专属互动空间。
整体来看,对比市场上其他公寓产品,方隅 5.0 产品更介于传统住宅与酒店式公寓之间,既有公共属性,又体现出住宅的空间特质。
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按照方隅 5.0 产品打造,从公共区域到室内空间,将对人才需求的洞察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实体空间,呈现出 " 标准化基底 + 在地化创新 " 的鲜明特征。
具体来看,A 栋共有 413 间 38㎡的高级一居、20 间 60㎡的豪华一居套房,并配置了 300 平左右的大堂会所,超过 500 平的健身房和瑜伽室,以及 100 多平的采光庭院;
B 栋拥有与 A 栋同等面积的 462 间高级一居,20 间豪华一居套房,以及 1 间 60 平的豪华二居套房,同样配置了 300 平左右的大堂会所,涵盖台球区、氧气书吧、休闲区、卡座区等。
房间户型以一居室为主,匹配产业人才广泛需求,健身房、氧气书吧、采光庭院、篮球场等空间配置,充分满足高新技术人才对社区内的社交、解压、自我提升场景的强烈需求。
这些 " 标准化 " 之外,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还结合四川地貌元素与地域文化符号,对精装设计中进行了在地化创新,实现功能与美学的有机统一。
项目实现差异化的同时,为行业提供了文化赋能的产品范本。
高品质的租住生活,同样离不开优质的服务。对产区人才来讲,不仅需要优质的居住体验,同时追求生活归属感。
方隅公寓通过创新推出 "3.0 服务体系 ",将服务从 " 标准化流程 " 细化为 " 个性化关怀 ",打造出生活场景下的服务价值标准。
在基础服务的精细化上,方隅以 "24 小时管家服务 " 为核心,打破传统公寓固定时段值班的局限——大堂前台不仅提供入住办理,更实现管家全天候响应,结合动态外巡机制,确保租客无论深夜归家还是突发需求,都能获得即时支持。配合 "5 分钟线上维修响应 " 机制,从日常咨询到设施维护,让 " 省心 " 成为居住常态。360 ° 数字化智能服务则让便捷度再升级,比如,分户水电表与独立空调计量系统实现线上精准查询与缴费,全流程无纸化操作。
在社区生态的构建上,方隅通过合理搭配的硬件设施和定时组织的社区主题活动,让社区真正有了 " 生活气息 ",租住在此不再是孤岛,而是可以自然产生互动。比如,方隅是行业内首家宠物友好公寓,不仅规划专属 " 萌宠天地 " 供宠物活动,更创新性推出 " 宠物管家 " 服务 —— 认证专业人员提供宠物护理知识指导,配备粪便收集箱、清洁工具等便利设施,甚至提供 48 小时宠物托管与喂食服务。这种对 " 特殊需求 " 的细致考量,远超传统公寓的服务范畴。这正是方隅服务创新的体现,不再局限于 " 提供一个房间 ",而是让每个租客都能在标准化的空间里,感受到归属感。
成都高新西方隅服务公寓构建的 " 产业人才居住生态圈 ",为地方 " 留住人才 " 提供了市场化新方案,为行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新参考。
当更多企业开始复制这种 " 产业锚定 + 品质为王 + 生态共赢 " 的模式,长租公寓行业才能真正摆脱同质化竞争,迈向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新高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非迈点网立场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