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生活 前天
小米AI眼镜评测:比起Vlog,融合与AI更是重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前言:AI 眼镜行业,迎来新的参与者】】】

对于目前的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来说,提到 "AI 眼镜 " 这类产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想到完全不同的形态。

比如,有的 "AI 眼镜 " 本质上真就是一幅眼镜形状的蓝牙耳机。它的硬件成本不高,但确实能满足一些用户以戴眼镜之名 " 听歌摸鱼 " 的需求,再加上价格不贵,所以市场表现意外的还不错。

又比如,有的 "AI 眼镜 " 带有投影光机,能在镜片内部投射图形和文字,实现类似于车载 HUD 那样的 " 增强显示 " 体验。尽管很多朋友都认为这可能是一种未来的方向,但在成本的压力下,至今客观上也没有见到在这个赛道有什么真正能让人愿意戴上一整天的产品。

除此之外,一些本质上算是变体 MR 头显的设备,有些也会打着 "AI 眼镜 " 的旗号。它们的显示更清晰、接上手机、游戏机,甚至是电脑后,也确实更有 " 乐子 "。但一方面这类设备的高价令它们更加脱离普通消费者,另一方面过于偏向 " 大屏娱乐 " 的定位,也让这样的 "AI 眼镜 " 多少脱离了随身信息终端的价值,虽然好玩、但反而也封闭了技术前景。

除了以上这三种类型,随着近年来 Vlog 视频的走红,还有一种新的 "AI 眼镜 " 形态诞生。这种 AI 眼镜没有显示能力,其与用户的交互基本全靠镜腿上的按钮、触摸板,以及语音进行。但与只能当做耳机使用的那些产品相比,它又加上了一颗足够强的摄像头,从而使得自己成为了比常规运动相机更轻量、更适合 " 随身佩戴 " 的第一人称视角视频录制设备。

当小米在前段时间发布 " 小米 AI 眼镜 " 时,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跟风海外已经大获成功的 " 那谁谁 ",也瞄准了 Vloger 这类用户。

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体验后我们发现,小米 AI 眼镜的 " 内涵 ",其实远不只是 " 拿来拍视频 " 那么简单。除了作为戴在头上的 " 摄像头 " 之外,它很可能还隐藏了小米对于未来移动生态的更多思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产品规格:由于没有显示功能,所以更像是真正的眼镜】】】

为什么我们要在本文的一开始,就列出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 "AI 眼镜 " 的典型形态?因为关注我们三易生活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此之前我们其实已经先后评测过两种不同形态、内置显示功能的 "AI 眼镜 " 产品了。

与它们相比,小米 AI 眼镜因为没有显示组件,所以它在造型上确实就更 " 像眼镜 " 了。

特别是在镜片的部分,小米 AI 眼镜提供了电致变色版和普通版两种可选。电致变色版可改变镜片颜色,也就是能作为 " 可变色太阳镜 " 使用;而普通版默认配装的是平光透明镜片,并可通过合作的眼镜门店验光、并换装合作款明月或徕卡品牌镜片," 变身 " 近视、老花、防蓝光等日常实用眼镜来使用。

与此同时,小米 AI 眼镜将最核心的功能,也就是摄像头部分放在了镜框正面的右上角,并在与之对称的位置上布置了 LED 指示灯。纵观整个行业,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布局,既可以让摄像头对眼镜外观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也兼顾了防偷拍的社会道德要求。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小米 AI 眼镜的这颗摄像头像素为 1200 万、等效光圈 f2.2,并支持最高 2K 分辨率 30FPS 的视频录制和 EIS 电子防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尺寸不大、但小米 AI 眼镜的镜头用料并不简单,它不仅有 105 度的原生大广角,而且还用上了 1G+4P 的玻塑镜片组,最外层镜片为玻璃材质,这不止可以提高光学素质,对于耐用性也有很大的意义。

很显然,作为一款镜框部分 " 造型常规 " 的 AI 眼镜,就意味着小米 AI 眼镜的计算单元和电池等部件,基本全都被塞进了镜腿里。这里面除了用于视频场景处理的高通 AR1 主控外,小米还集成了一颗恒玄的低功耗芯片来作为语音和日常待机主控。而自家的 " 金沙江 " 高密度电池,则为小米 AI 眼镜带来了 8.6 小时的典型续航能力,要远高于同类产品。

不过从它的镜腿形态来看,小米并没有使用如今流行的 " 电路后置 ",即将电池或计算单元放在镜腿最末端的做法,而是采用了更常见、直接加粗镜腿前段的思路。好在整副眼镜的镜框部分仅重 40g,再加上它采用了带有弹性的钛合金转轴,所以即便是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有压迫鼻梁或耳廓的感觉。

而且小米 AI 眼镜的镜腿之所以会看起来很粗,还不只是因为塞进了双主控和大电池,其内部还包含带有防漏音设计的对称双扬声器,以及足足五颗麦克风。换句话说,除了拍摄能力之外,它的音质和语音交互表现,也会是我们考察的重点之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互联体验:录音转写、AI 问答,相机融合,它能做的非常多】】】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 AI 眼镜并不是小米旗下第一款眼镜形态的智能可穿戴产品,所以它与手机之间配对所需的 " 小米眼镜 "APP,其实也早已过了许多代次的更新,在功能和界面设计上已经是比较完善的状态。

装好 APP、戴上眼镜,等待眼镜端完成启动流程,并发出语音提示后,很容易就能在 APP 里发现眼镜,并可以在它的主界面就看出小米 AI 眼镜最为强调的几大功能。首先就是拍照和视频录制,其次是录音转写、同声传译,再就是与小爱同学的对话功能。

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测试了小米 AI 眼镜的录音和转写质量,所使用的还是此前测试某品牌智能手机时的 " 同款 " 讲座录音。我们注意到,小米 AI 眼镜的录音转写并不是在眼镜端直接进行,而是在录制结束后,导出到手机再转写。也就是说,这里考验的其实是录音的清晰度,以及小米云端大模型对于半现代汉语半古文的录音内容识别准确度。

不得不说,测试结果让人感到了惊喜。小米现在的录音转写模型表现相当好,对于一些学术性的概念,以及涉及古人姓名的部分,错误率都相当低。可以说对于专业的商务、学术人士来说,小米 AI 眼镜的这个录音 + 转写表现,已经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了。

其次,小米 AI 眼镜也正如它的命名那样,可以作为 " 小爱同学 " 语音对话的入口。可能有的朋友会说,直接对着手机说话不也可以吗?其实还真不一样。

因为小米 AI 眼镜内置了 4+1 组(镜腿和镜架一边两个,鼻托处骨传导一个)麦克风,所以从我们的体验来看,它的 " 小爱同学 " 拾音效果要明显比手机更好,而且更不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比如在室外的嘈杂环境下,依然可以只用小声就唤醒 AI 眼镜上的 " 小爱同学 ",并正常完成提问。但要是换成用手机,音量不可避免地就要提高不少,从而可能会带来一些尴尬。

而且大家从我们的提问内容也可以看出,小米 AI 眼镜的视觉能力并非 " 常开 "。比如我们如果问它 " 面前的 XX 是什么 ",它就不能直接做出回答,因为此时摄像头没有启动。但只要先拍一张照片,再去问 " 刚才照片里的内容是什么 ",它就可以做出识别。从这个设计来看,一方面多少还是反映出了对隐私的顾虑,另一方面可能也与降低功耗、日常尽量不调用 AR1 主控的逻辑有关。

不过真要说到小米 AI 眼镜的 " 互联 " 功能,那么最出彩的部分其实是它的相机协同。

在目前的软件版本下," 相机协同 " 主要有两大限制,一是必须使用小米系的近年代款机型,其二是只能在直播或视频会议类 APP 里启用。

一旦满足了这些条件,那么就可以在手机的 " 融合设备中心 " 里,看到多出来的相机切换按键。此时,不管 AI 眼镜是无线、还是有线连接到手机,都可以与手机的相机进行 " 融合调用 "。

也就是说,这时候在第三方 APP 看来,眼镜上的摄像头直接就成为了手机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个非常让人浮想联翩的设计,因为它确实会让人想到小米今年在 MWC 上展出的外挂镜头概念机,以及他们是不是已经在谋划更进一步的 " 多设备摄像头融合 " 了。

小米 AI 眼镜的相机融合模式,可以直接在手机屏幕上实时显示拍到的视频流

相比之下,小米 AI 眼镜作为 " 音频眼镜 " 的功能则很容易被忽视,但经过我们的实测发现,它的工作逻辑也带有一定的 " 融合 " 痕迹。具体来说,如果同时给一台小米手机连接小米 AI 眼镜和小米的蓝牙耳机就会发现,AI 眼镜作为 " 外部音频设备 " 明显有更高的优先级,而且它作为音频输出设备有自己独占的设备类型图标,而不是直接被视为 " 一幅耳机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影像体验:除了不擅长微距,它确是 Vlog 神器】】】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小米 AI 眼镜的实际 " 影像能力 "。

首先从色彩表现来看,小米 AI 眼镜的成像逻辑带有很明显的高动态和高饱和度特征。特别是在大逆光场景下,它也能表现出非常 " 讨好眼球 " 的蓝天、绿叶,这种发色倒是让我们想到了较早期的小米 "AI 相机 " 逻辑。可以说虽然不至于有什么 " 德味 ",但它拍出的照片还真挺讨好眼球。

不过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小米 AI 眼镜的镜头是一颗 105 度的超广角,所以这意味着它比肉眼的视场角要大许多,因此在日常的扫街拍摄中,我们发现它更适合用于大场景的记录性拍摄,并不善于捕捉中近距离上的画面。

因为很多时候往往是我们以为已经 " 凑 " 得够近,但用眼镜拍出来后才发现,被摄对象其实只占到了画面 1/4 左右的比例。未来如果小米能提供一个预裁切模式,或许会更有利于这类题材的创作。

此外,虽然小米 AI 眼镜在宣传上并没强调有多 " 大底 ",但当我们尝试用它拍摄小动物这类活泼的对象时,也能够满足一定程度的抓拍需求,并不会出现画面上的模糊。

而在视频能力上,小米 AI 眼镜的默认视频分辨率为 2304*1728、帧率 30FPS,码率则可以达到 37Mbps 以上,这甚至比很多手机拍摄 4K 视频的码率还要高了。

从实拍的视频画面来看,小米 AI 眼镜因为自带 EIS 电子防抖的裁切处理,所以反而不像它在拍摄照片时视场角那么广,而是更接近肉眼的实际视觉距离和范围。换句话说,它明显就是为第一人称视角的 Vlog 或直播场景而设计的算法,非常适合有视频记录、或者第一人称 Vlog 拍摄需求的博主、媒体人、玩家等。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与运动相机这类设备相比,小米 AI 眼镜的摄像头部分 " 体量 " 毕竟没那么大,所以它的画质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偏 " 生产力 "。不过 AI 眼镜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其视角更接近肉眼的位置,而且拍摄过程中更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注意,同时其轻量化得多的机身,自然也比挂在胸前或顶在头上的运动相机,会进一步减少 " 用户负担 "。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总结:绝不只是 Vlog 相机,而是未来的 AI 交互入口】】】

其实,历数小米过去的眼镜类产品就不难发现,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尝试过眼镜形态的相机产品,也已经推出过多款眼镜形态的音频设备。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的小米 AI 眼镜就有那么一点将过往产品 " 融会贯通 " 的意思。

同时对于小米 AI 眼镜的典型使用场景,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与其海外竞品相同、作为专业 Vloger 的 " 拍摄设备 "。而我们相信,小米确实也有瞄准这块细分市场,有趁着竞争对手 " 水土不服 " 的机会,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图。

但小米 AI 眼镜就仅仅只是一款 " 眼镜形态的 Vlog 相机 " 吗?讲真,在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使用后,我们认为比起拍摄能力,它与手机之间所采取的相机、音频融合设计,以及作为视觉和语音 AI 功能入口的价值,实际上反而可能是其更大的潜力所在。

当然,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要想做到 " 视觉 AI" 的常时开启还有很多课题需要攻克,但至少小米方面很明显地向着这个方向踏出了一大步。这也让他们与其他目前主打 " 头显 "、" 娱乐 " 的 XR 设备相比,在基础的设计思路上就拉开了明显差异。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ai 小米 太阳镜 运动相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