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 时代眼泪 " 的帖,一个现象是:这泪总会为网络中坚力量而流。
几年前是 90 后,如今,最流行的回忆杀已轮到 00 后。
当网友都在感慨那些曾经红极一时,现在却消失的 " 顶流 "。
一个特别奇特的存在,却出现在大众眼前。
奇特在,它既是回忆杀,又一直牢牢占据 " 顶流 " 的位置:
TA 就是陪伴我们二十余年的两支中性笔,晨光 K35 和 GP1008。
你可能不认得这个型号名称,但只要看一眼就知道自己用过。
小红书 @品正一阁
小红书 @烩面脚链
事实如此。几十年过去,科技、文化、生活用品都换了好几轮,可写进几代人童年的这两支笔,始终没换,可谓是文具界的 " 顶流 " 常青树。
它们到底为什么能穿越时代周期,火到现在?
情怀当然是一部分。但更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国产中性笔先驱,它们背后有着深藏不露的国产底气与实力,与鲜为人知的故事。
晨光 K35 、GP1008,做中国人自己好笔的坚持与底气
即便是常年握着这两支笔的人,可能也从未意识到一个事实:
这两支笔之于中国文具行业的意义,远不止 " 销量爆款 " 那么简单。
它们,其实曾是整个国产文具行业格局的分水岭。
20 世纪 80、90 年代,国产文具仍处于萌芽阶段,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寥寥无几。
即便是如今的行业巨头晨光,当时主要业务也是代理国外文具。
直到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外文具供应链一夜中断,突如其来的 " 断供 " 危机,让晨光创始人陈湖雄彻底想明白:
依赖他人终非长久之计,唯有自主研发,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
于是,晨光开始筹建自有工厂,从 " 卖笔的人 ",转身为 " 造笔的人 ",更要成为 " 造中国好笔的人 "。
某种程度上,书写水笔的笔头技术含量比手表零部件还要高。其笔头由球珠、球座体和弹簧组成,加工精度要求极高。
从实心圆柱送料到掏槽,装配毫米级小珠,仅几秒钟就要完成十多道精密工序,误差控制在微米级,才能确保成品质量,因此长期被瑞士日本等国家垄断。要想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好笔,难度可想而知。
2011 年," 十二五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制笔行业的关键技术被列入其中。而在这一国家级科研攻坚中,有家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具品牌,正是该课题的核心成员之一——它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晨光。
彼时,它与太钢集团等一众重量级单位共同承担了 " 制笔行业关键材料及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的研发任务,开启了对笔头核心材料的技术攻坚。
时间来到 2016 年," 十三五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接棒开启。这一次,晨光再次担起牵头单位的角色,负责 " 制笔新型环保材料 " 这一课题的整体推进。
环保与性能并重,难度比以往更进一步。据查阅资料发现,晨光带队联合中科院金属所、太钢等单位,历经多轮材料测试、工艺验证,最终突破了新一代环保笔尖用钢的产业化难题。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才意识到,那个记忆中的 " 国民文具 " 品牌晨光,远不止我们熟悉的模样。
我们以为它只是陪伴成长的中性笔,却没想到,在大众视线之外,TA 还默默承担着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攻坚任务,参与推动 " 制笔核心材料国产化 " 的关键进程。
从行业领军者,到制笔行业内的 " 国家队 ",晨光的角色其实早已悄然转变。
TA 的努力与成就,也得到了国家权威媒体的高度认可——《人民日报》曾为其点赞。
这不仅是中国制笔行业的高光时刻,更是 " 中国制造 " 迈向 " 中国智造 " 的一个缩影。
那些稳定顺滑的笔触背后,藏着的,其实是实打实的技术突破与国家信任。
中国人的笔尖传奇远不止于此。早在 2002 年,晨光经过反复试错,死磕细节,180 天工艺调试,27 个关键生产节点的逐一攻克,17 项工艺反复优化,终于推出中国第一支自主研发的按动式中性笔晨光 K35 。
从技术上看,晨光 K35 的按动式结构,颠覆了传统的拔盖式结构,看似普通的一按一收,背后则采用着一套精巧的 " 单向阀门 " 结构设计:
静置时锁住油墨不挥发,书写时顺畅出墨无卡顿。这个匠心设计解决了传统拔盖笔帽易丢、笔头暴露在空气墨水易干的难题,咔哒一声实现了 " 即按即用 "。
早在 20 多年前晨光就提出来 K35 标志性 "4S" 设计,在今天看来仍然具备极高的前瞻设计力。
小红书 @一支牧鯨
晨光 K35,为国产按动式中性笔奠定了根基,彻底填补了中国 " 按动式 " 中性笔的历史空白。但晨光并未止步于此。同年第二支按动式中性笔 GP1008 也应运而生。
小红书 @白日梦想家
很多爱用文具的人应该都知道,晨光 K35, 是日常书写的可靠首选,而 GP1008,则是更追求写感舒适度时的优解。
它的设计纤细流畅,笔身线条干净利落,握笔处的弧线设计与手指指腹弧度自然贴合,就连笔身的小感叹号,也在悄悄回应它的名字:" 创意者 "。
晨光 K35 和晨光 GP1008 一支开创先河,奠定基础;一支精进体验,优化细节。
最关键的是,它们还共同定义了中式书写工具的实用美学及质价比。
再加上遍布街头巷尾的晨光文具店,这对国产文具双子星,很快就成了文具界的 " 国民笔顶流 "。
晨光 K35 和 GP1008 流行二十多年,绝非仅靠情怀。真正支撑它们生命周期的,是几十年来对 " 做中国人的好笔 " 的坚持与持续创新,比如一次次工艺精进造就更加顺滑书写体验,ST 笔头与软硅胶握感、从笔尖到握持全方位优化升级 ......
当然除了产品的 " 硬实力 ",颜值这一块晨光也是拿捏地死死的,比如 " 小金戒 " 透明黑笔杆,搭配亮金色中环的精致酷炫;" 实用派 " 透明色系,彰显极简美学的独特气质;玫瑰金中圈 ins 风满满的 " 玫瑰茶冻 " 系列,瞬间少女心飞起 ...... 在功能升级的同时也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具颜值的不同喜好。
与此同时,与米菲、孔庙、锦鲤等国内外知名 IP 进行合作,各种联名让人眼前一亮。
晨光米菲、锦鲤、孔庙系列
哪怕小小一支中性笔,晨光也通过设计创新、功能升级和 IP 主题,开启多样化的玩法。
小小一支笔,内藏大乾坤
要造一支真正好用的笔,并非易事。
为了还原这支 " 国民笔 " 背后的真实实力,翻查资料才发现:
原来,那个大众早已熟悉的名字 " 晨光文具 ",其实是国产文具界少有的 " 技术派选手 "。
作为亚洲最大的中性笔制造商,晨光自建有占地 550 亩的中性笔制造基地,年产量超过 50 亿支——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年晨光卖出的笔连起来足以绕地球十几圈。
其背后,既有制造端的智能系统,也有产品端的持续创新。
晨光实验室通过了 CNAS 认证(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是具备国际检测能力的重点实验室。在智能制造领域,晨光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上海市智能工厂称号;在产品质控方面,每一颗笔头都需通过自动检测系统,每一支笔芯也都要经过严苛划线仪全检。
当然光靠智能制造实力还不够,晨光在产品创新上更是 " 黑科技 " 不断,持续刷新对文具 " 好用 " 的定义,推出了多款聚焦使用体验的功能型产品:
按动钢笔:自密封结构,告别漏墨烦恼,科技守护书写清洁。
六边形战士书写行家:静音、大容量、舒适握感面面俱到,堪称书写界的 " 全能 ACE"。
超解压开关笔:一按就根本停不下来?极致顺滑的按压手感,带来解压新体验。
作业小霸王中性笔:笔如其名,专为刷题设计,久握不累,书写流畅,助你拿下题海。
双静音中性笔:追求极致安静,按动及笔夹双静音,图书馆、自习室的 " 隐形 " 好搭档。
重心可调节中性笔:自带物理外挂,随心调整重心位置,找到你最舒适的书写平衡点。
磁悬浮中性笔:笔头采用同极磁铁相斥原理,书写时仿佛有 " 磁力缓冲 ",有效缓解书写压力。
小小一支笔,内藏大乾坤。晨光,早已是制笔行业内的 " 黑科技 " 实力担当。
写的不只是字,是我们走过的成长路
所以,这两支笔能火到现在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真正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用着的人都知道:它们始终没有被超越。
晨光 K35 和 GP1008 在每一代用户的需求里,悄悄长出新的模样,始终在引领每一代人的审美与书写需求:书写感更好,握感更舒适,外观更多元,IP 联名也更懂年轻人想要的情绪价值。
也就有了现在这种 " 特殊 " 的情况:晨光逐渐成为一个跨代际的书写工具的不二之选。
我们常在网络上看到那份带着温度的分享——有人晒出珍藏多年的经典款晨光 K35 和 GP1008,它们书写了在青春岁月留下的痕迹;
也有人晒出崭新的 K35 或 GP1008,在当下的工作中闪闪发光,从青葱校园到奋斗职场,晨光始终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写下属于他们的故事。
小红书 @是劉 .
这样的故事,其实不止一个。虽说都不是什么 " 大事件 ",但串起来看,却恰恰拼出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有人说,GP1008 是自己的 " 白月光 ",那年课间借了一支笔,从此认识了一辈子的朋友。
也有人记得,自从第一次摁响晨光 K35,清脆的 " 咔哒 " 一声响起,学生时代的一场漫长而美好的序章,就此拉开。
从那以后,书包里就一直有它的位置。
最有意思的是,这些 " 怀念 " 这些笔的人,讲的不是笔,也是自己的青春与过往。
对无数人来说,从中学时奋笔疾书的考场、到大学里熬夜赶毕业设计的教室,再到职场上签下第一份 offer 的会议桌,换的是身份和场景,没变的,是手里始终握着的那支晨光按动式中性笔。
它们最珍贵的地方,也正在于此:两支笔,早已融进了成长的记忆。
一声 " 咔哒 ",一段时光;一支笔,连接着过去的自己。
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晨光 K35 和 GP1008,正是生命里某个阶段的印记。
晨光的两款笔,就这样陪伴着每个国人的重要书写时刻。
写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路。
从 " 国民笔 " 到 " 中国答案 "
正因如此,当我们回头谈起 晨光 K35 和 晨光 GP1008 时,聊的早已不只是两支笔,而是它们背后所凝聚的东西:
是科技的扎根力。从 " 中国造不出好笔 " 的质疑,到自主攻克核心技术难关,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制造的行业缩影。
是情感的连结力。在漫长的成长旅程中,中国人最期望的陪伴,从来不是轰轰烈烈,而是静静在场,正如这两支笔做的那样。
更是国产品牌那份强大的创新力。从无到有,从中国第一支,到第二支 " 按动式 " 中性笔,到今天拥有一系列功能颜值升级的产品家族。
它们走过了市场,也穿越了时代。
它们从不是停留在记忆里的 " 时代眼泪 ",而是仍在不断书写的 " 中国答案 "。
这也让我们看到,真正长久的品牌,与真正值得热爱的产品,不只是被记住,更是一直在场。
不靠情怀生存,而是在每一次落笔时,悄悄创造下一段记忆。
这,或许就是属于晨光 K35 和 GP1008 最动人的 " 续写能力 "。
也是属于国产品牌,最值得被看见的力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