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鑫
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不少人开始走进银行 " 存 " 点保险。
近日,由邮储集团控股的中邮保险以及建信人寿、工银安盛、农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招商信诺、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荷人寿几家银行系险企披露了 2025 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让市场得以观察其上半年经营情况。
与其他人身险公司相比,银行系险企背靠股东资源,更容易得到银行的支持,其主力销售渠道也多为银保渠道。观察银行系险企的经营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保险行业银保渠道的变化。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10 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3200.17 亿元,同比增长 12.38%;合计实现净利润 96.21 亿元,同比增长 90.51%。
在经历了利率下行、监管深入推行 " 报行合一 " 和 "1+3" 网点放开等变化后,银保渠道正在转型中前行。阵痛之余,银行系险企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偿付能力指标分化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偿还债务的能力,偿付能力充足率是评价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性的核心指标。
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付能力监管指标包括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风险综合评级 3 个有机联系的指标。保险公司须同时满足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100%、风险综合评级在 B 类及以上三项指标,才能被认定为偿付能力达标。
背靠实力雄厚的股东,几家银行系险企在资本补充和公司经营管理层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综合风险评级方面,6 家银行系险企的上一季度综合风险评级在 AA 级及以上,其中交银人寿、农银人寿、招商信诺、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的评级均为 AA 级,工银安盛的评级为 AAA 级。而中邮保险、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的评级为 BB 级,中信保诚人寿的评级则为 BBB 级。
在偿付能力具体监管指标上,截至 2025 年第二季度末,10 家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 143.0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 206.97%。其中,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的为中荷人寿(197%),最低的为建信人寿(12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的为中银三星人寿(262.25%),最低的为中邮保险(194.59%)。
银行系险企偿付能力水平一览
保险业务收入位次生变
与银保渠道保费增长的步调一致,2025 年上半年,10 家银行系险企的保险业务收入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均在百亿元以上。
具体来看,中邮保险以 1180.72 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稳居榜首,也是唯一一家保险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水平的银行系险企。
在 300 亿保险业务收入的竞争中,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的体量相当。在具体位次变化上,建信人寿以 338 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超越工银安盛,坐上保险业务收入的第二把交椅,农银人寿则以 326.11 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跻身第四位。
在增长速度上,中邮保险、农银人寿、建信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中荷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36.48%,迈入百亿元门槛。
今年上半年,招商信诺实现保险业务收入 256.5 亿元,同比下降 3.87%。对此,招商信诺方面表示,公司积极响应监管部门控风险、促转型的要求,在行业转型攻坚期加速推进大健康战略,以差异化发展路径穿越低利率周期。未来三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产品结构调整,突破平庸不求规模,业务目标和资源支持将全面倾向健康类业务。目前,公司积极降低负债成本,主动放弃保费高、利率高的固收类产品,固收类产品新单年化保费到 2025 年上半年已降为 0。同时,公司加快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银保渠道的分红险占比从 2021 年的 6%,提升至 2024 年的 70%,2025 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 95% 以上。
在净利润方面,今年上半年,中银三星人寿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转变为亏损 5.43 亿元,是 10 家银行系险企中唯一一家亏损的公司。
中邮保险以 51.77 亿元的净利润排在非上市险企的第二位、银行系险企的第一位。工银安盛和中信保诚人寿的净利润均在 10 亿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中信保诚人寿去年上半年处于亏损状态,其净利润的变化与会计准则的切换不无关系。
今年上半年,农银人寿、交银人寿、建信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 7.43 亿元、6.09 亿元、5.65 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农银人寿和交银人寿下降幅度分别为 33.72%、21.62%。
今年上半年,招商信诺、光大永明人寿以及中荷人寿的净利润均在 3 亿元以下。与去年同期相比,光大永明人寿扭亏为盈,招商信诺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32.14%。在会计准则切换后,中荷人寿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1631.25%。
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部分银行系险企进行了会计准则的切换,例如中邮保险、工银安盛、农银人寿、建信人寿、交银人寿。有的险企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会计准则切换,例如中信保诚人寿、中荷人寿,但也有部分险企未披露新准则的执行情况,默认为按旧准则会计口径执行,例如招商信诺、中银三星人寿等,本文数据未进行不同口径的区分。
银行系险企年中经营情况一览
会计准则扰动业绩
一位银行系险企从业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在新旧会计准则的过渡期,部分数据指标波动加剧,特别是净利润、净资产和投资收益率等指标,这是会计准则调整下的必然现象,也并不意味着险企经营情况出现恶化。以净资产为例,在新准则下,保险公司保险合同负债(或资产)要及时反映利率市场和金融风险的变化,叠加利率下行的市场环境,折现率曲线波动加剧,对险企净资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在旧准则下,基于 750 日移动平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平滑机制对市场利率的短期波动则没有那么敏感。
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的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10 家银行系险企中,有 7 家的净资产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特别是一些已经切换了会计准则的险企净资产波动趋于稳定。中信保诚人寿、农银人寿、中荷人寿 3 家险企的净资产分别较去年同期出现下降。例如,在今年切换了会计准则的中信保诚人寿,上半年净资产较去年同期下降 24.63% 至 95.97 亿元;中荷人寿的净资产上半年下降至 17.61 亿元,同比下降 69.15%。
在新准则下,投资端的变化同样明显。由于保险公司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FVT-PL)的金融资产增多,受资本市场影响,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波动加大。经济观察报记者统计发现,不同会计准则口径下的险企,在投资收益率的表现上也存在分化。
光大永明人寿、中荷人寿、招商信诺的投资收益率在 2% 以上,其余险企的投资收益率均在 2% 以下。
以更能综合、全面体现保险公司投资水平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来看,光大永明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为 5.10%,交银人寿、工银安盛的的综合投资收益率水平也在 3% 以上,分别为 3.23% 和 3.14%,招商信诺、建信人寿、中银三星人寿、中邮保险、农银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在 2% 以上,分别为 2.68%、2.42%、2.39%、2.29% 和 2.02%,中信保诚人寿和中荷人寿的综合投资收益水平低于 2%,分别为 1.77%、1.66%。值得注意的是,排名比较靠前的光大永明人寿、交银人寿以及招商信诺尚未进行会计准则的切换。
银行系险企资产净资产情况一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