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纪要库》是财联社 VIP 倾力打造的高端会议纪要类产品,结合财联社的媒体资源和行业圈层优势,为投资者提供全面、深入的市场及行业洞察,以及专业分析和解读。
立足于 30 万 + 专家数据库及覆盖 100+ 细分行业的资源,栏目近期精准聚焦AI、机器人、芯片、算力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邀约专家并持续输出产业链一线观点。详情见下:
【一】人形机器人 " 订单期 " 来袭?栏目邀约独家专家拆解核心部件增量空间,多家公司涨超 30%
随着人形机器人、AI 终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高端消费电子、高端制造等行业发展和升级,对高精度、高复杂性、高强度等零件需求进一步提升,MIM 工艺在精密、复杂、关键零部件生产中的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凸显,据券商分析师称 "MIM 工艺或迎来蓝海市场 "。
在获悉金属注射成型(MIM)需求或迎增长这一趋势后,财联社 VIP 特联合蜂网火线直连 "金属注射成型 MIM" 行业专家,调研当前 MIM 工艺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产业链发展方向。会议后,栏目汇总专家观点并发布文章《" 金属注射成型 MIM" 工艺匹配机器人零部件轻量化 + 高耐磨性的刚性要求》。
专家的核心观点如下:
就 MIM 的应用方向来看:
消费电子是目前中国 MIM 市场最大的应用领域,仅手机相关应用就占据了 59.1% 的市场份额。最典型的应用是智能折叠屏手机的铰链系统。铰链结构复杂、零件众多且对精度、强度和耐磨性要求极高。
对于机器人领域来说,零部件轻量化、高集成度、耐磨性的要求也与 MIM 工艺的能力形成了匹配。比如,人形机器人的关节、灵巧手等部位空间极其有限,却需要集成大量的传动和传感元件。MIM 技术擅长制造尺寸微小(克级甚至毫克级)、形状复杂的零件,如微型齿轮、连杆和支架,这使得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复杂的功能成为可能。
①灵巧手:MIM 是制造微型关节、连杆、齿轮箱构件的理想工艺,其与电动工具齿轮箱的制造在技术上有共通之处,随着灵巧手需求的爆发,MIM 将成为实现其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可行路径。
②减速器:作为机器人的 " 关节 ",减速器的精度和刚度至关重要。目前,MIM 工艺已被应用于谐波减速器和行星减速器中的部分小型精密零件,例如供应商为特斯拉机器人提供的减速器小部件。国内厂商如东睦股份等,已在开发用于谐波减速器的 MIM 电机部件和齿轮产品,显示出 MIM 在减速器核心组件制造中的应用潜力。
③结构件与连杆:机器人的骨骼和传动连杆对强度、刚度和轻量化有极高要求。特斯拉等头部企业已开始测试将 MIM 工艺用于齿轮箱、连杆等核心结构件。国内供应商如海昌新材,正将其在电动工具领域的 MIM 连杆和齿轮箱制造经验,成功迁移至人形机器人领域,并已向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等企业送样测试和认证,标志着 MIM 在机器人结构件领域的应用已进入产业化验证阶段。
④传感器外壳与支架:机器人集成了大量传感器,如六维力矩传感器,其外壳和安装支架需要具备高刚性和尺寸稳定性,以确保传感数据的准确性。MIM 能够制造出满足这些要求的复杂结构件,并实现功能集成。
从市场来看,全球 MIM 产业高度集中于亚洲,亚洲的工厂数量占全球的 75%,而中国大陆又占据了亚洲 MIM 工厂的 70% 以上,是全球 MIM 制造的绝对中心。
2023 年,中国 MIM 市场规模约为 9.26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18.8 亿美元,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0.67%。更早的数据也显示了强劲的增长轨迹,市场规模从 2011 年的 10 亿元人民币增长到 2019 年的 67 亿元,并预测在 2025 年达到 121.9 亿元。
文章提及海昌新材、悦安新材、东睦股份在内的多家 MIM 相关上市公司,截至 8 月 15 日收盘,其中新莱福(MIM 零部件应用)区间最高涨幅达 47.34%,海昌新材(MIM 方案商)区间最高涨幅达 39.44%。
【二】芯片股异动!栏目敏锐察觉资金流向,快速连线行业专家解读各类光学器件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和技术壁垒
8 月 6 日,芯片股午后异动拉升,光刻机方向领涨,新莱应材涨超 10%,广立微、澜起科技、晶方科技、经纬辉开、阿石创、捷邦科技等跟涨。消息面上,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1797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20%,环比增长 7.8%。
财联社 VIP 敏锐察觉资金异动的方向,火线直连半导体行业专家全面解读各类光学器件在半导体领域的应用和技术壁垒,并于 8 月 7 日晚汇总专家观点发布文章《半导体光学》。文中梳理出的具体专家会议亮点如下:
据会议中专家透露,半导体光刻机用的光学元件,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必须具备极强的抗辐射、耐高温、耐紫外线和抗老化能力,因为需要承受高强度激光的持续照射。其次,为了防止在激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气化物对芯片造成离子污染,所有光学元件都必须进行精密的镀膜保护,通常需要镀膜。
光刻机的光学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部分组成。
第一是光源,通常是准分子激光器,它是整个光刻机的 " 心脏 ",负责产生特定波长的光。DUV 光刻机的光源波长通常为 193 纳米,而 EUV 光源的波长则为 13.5 纳米。
第二是照明模组,它包括光束整形器、匀光镜等元件,其作用是将激光器发出的光束进行整形和均匀化处理,确保照射在掩模版上的光是均匀的。
第三是物镜,这是光学系统中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部件。物镜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分辨率,它通常由大约 30 枚高精度的非球面透镜组成,其性能直接决定了光刻机能够刻蚀的最小线宽。
第四是镀膜。镀膜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将能量损失控制在 0.1% 以内;二是过滤掉多余的杂散光,确保只有特定波段的光参与成像。高质量的镀膜不仅能提高光效转换率(通俗讲就是更 " 省电 "),还能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因为如果光的损失大,就需要提高光源的功率,这会带来散热等一系列问题。上市公司中,镀膜靶材方向国内的代表性企业是江丰电子和南大光电。
除了晶体、光源和镀膜,还有反射镜,它的成本占比也很高。一台 EUV 光刻机中大约有 300 片反射镜,每一片的更换成本都高达 1 万美金左右。国内从事反射镜和透镜生产的企业有很多,例如南京的波长光电、光智科技,以及茂莱光学、语荻光电、福晶科技、福光股份、高德红外等。
此外,光学检测设备也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在这个领域已经比较成熟,有许多企业,例如中际旭创,包括北方华创等,都在做。设备在硬件精度上已经足够使用,主要的差距在于算法层面。文章提及的中际旭创(设备),公司股价持续走高,截至 8 月 15 日收盘区间最高涨幅达 22.2%。
【三】军工 AI 迎多重催化,专家看好其将改变未来战争形态,栏目策划专题解读军工行业看点,直击龙头连板背后的原因
回顾 8 月以来的市场表现,军工方向扛起上涨的大旗。
据近期公开的解放军演习中,无人机 " 蜂群 " 与机器 " 狼群 " 的协同作战场景首次亮相,标志着 AI 集群作战已从理论走向实战。
放眼海外,美股军工 AI 巨头 Palantir 本月宣布,已与美国陆军签订一份为期十年、总价值高达 100 亿美元的企业服务协议。这份里程碑式的协议旨在全面整合并优化美军的软件与数据体系,是其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一步。
乘着市场对军工的兴趣度浓郁的契机,财联社 VIP 特策划军工行业新看点之 " 军工 AI 及无人化装备 " 方向,联合蜂网火线直连 " 特种 AI" 专家,调研当前军工 AI 以及无人化装备的发展情况。
栏目快速汇总专家观点并发布文章《军工 AI 有望改变未来战争形态,这个环节作为战场的 " 神经网络 "》,梳理出的具体专家会议亮点如下:
据专家透露:AI 正在从根本上压缩并优化 " 观察 - 判断 - 决策 - 行动 " 循环的每一个环节。
在 " 观察与判断 " 阶段,以美国 "Maven 项目 " 为例,AI 系统能以秒级的速度,从海量的无人机视频流等情报、监视与侦察(ISR)数据中,精准识别出高价值目标。而这项任务若由人类分析师完成则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周。这极大地缩短了从数据采集到形成战场态势感知的时间。
在 " 决策与行动 " 阶段,AI 算法能够实时评估战场态势,推荐最优打击方案,甚至在授权下自主开火。
结合在航天领域、陆地领域的无人装备渗透率来看:
航空方向上:1)无人机是目前技术最成熟、部署最广泛的无人作战平台,拥有数十年的实战应用历史。中国的航天彩虹等公司已是该领域全球市场的重要参与者。2)巡飞弹是一个关键的增长领域,它结合了无人机的侦察能力和导弹的直接攻击功能,提供了一种持续在线、随叫随到的打击能力。3)蜂群系统由 AI 赋能的无人机蜂群代表了空战的下一个前沿。部署数百架协同无人机所形成的饱和攻击能力,能够压倒并穿透最先进的防空系统。
陆地领域的渗透情况来看,无人地面车辆渗透率虽不及无人机,但其在高风险任务领域的部署正在迅速增加,例如爆炸物处理、前沿侦察和后勤补给。
此外,无人机的普及,必然催生了反无人系统(C-UAS)的巨大需求。中国在此领域已建立起一套完整、多层次的 " 反无人作战体系 ",整合了从雷达探测、电子干扰到激光、导弹等硬杀伤的全链条能力。A 股相关公司有国睿科技、长城军工等。
文章提及的军工 AI 相关上市公司,其近期涨跌幅如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