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 利
■贾 永
三
经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
芷江,这座刚刚经历了中国战场最后一场大会战的湘西小城,又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时刻:1945 年 8 月 21 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等 8 名日方洽降代表飞抵芷江机场,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美军有关人员举行洽降会谈。
" 洽谈投降事宜的会场,设在距芷江机场不远的七里桥。"101 岁的抗战老兵黄国熙记得," 芷江城里搭起了一座座上悬‘胜利之门’横幅的松柏牌楼,老百姓沿着机场一直排到了县城的大街上。"
今井武夫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用 " 内心充满了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 " 来形容:" 一路上穿过了好几处像是在庆祝胜利的牌楼,中美两国将士互相竖起食指和中指做成表示胜利的‘ V ’字,战败的我们犹如被一道黑暗的墙壁隔断了前途,绝望的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是不能消除净尽的。"
8 月 21 日下午,今井武夫呈上了侵华日军在华兵力部署图,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
芷江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洽降过程中,今井武夫说是来交涉停战问题的,遭到了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将军的严厉训斥。" 中方代表指出,所有侵华日军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指定地点向中国军队投降。"
一张历史照片,定格了今井武夫一行走出会场时的情景:曾经趾高气扬的日军一副垂头丧气的表情。
9 月 2 日上午,曾在硫磺岛、冲绳岛登陆战中立下战功的美军 " 密苏里号 " 战列舰,静静地停泊在日本东京湾。9 时许,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随后,包括中国在内的 9 个受降国代表依次签字。
即将迎来 30 岁生日的中国记者朱启平,现场记录了这历史一幕。签字完毕,朱启平一看手表:9 时 18 分。他写道——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当重光葵拖着那条 13 年前在上海被炸断的残腿,步履沉重地走下 " 密苏里号 " 时,上千架庆祝胜利的盟军战机,从东京湾上空呼啸而过。人们发现,那一刻,重光葵的手杖从他的臂间滑了下来。
9 月 3 日,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 3 天,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 9 月 3 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 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 9 月 3 日——如今,这个日子被全世界公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是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
(本文刊于 2025 年 8 月 14 日《解放军报》"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 " 特刊)
相关阅读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主播:朱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