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哥 前天
我坚持交社保,但不多交,因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最近最高院发布的司法解释指出,企业与牛马不管用什么形式约定不缴社保,法院都认定无效,牛马事后反悔,要求企业补缴,一告一个准

这事引起持续热议,昨天人民日报都下场发话,痛斥无良自媒体为搏眼球,误读政策、误导公众,压根不存在什么 " 全民强制社保 "

官媒指出,此次司法解释并非 " 新规 ",按我国法律规定,缴纳社保本就具有强制性,且于国于民都意义重大

原文这样写的——

于个人而言,社保是 " 生存底线 ",不是 " 可选附加项 "

于企业而言,社保是 " 未来入场券 ",不是 " 合规负担 "

于国家而言,社保是 " 社会稳定器 ",更是 " 消费催化剂 "

这意思,很明显了

虽然社保并非全民强缴,但对个人是 " 生存底线 " 啊同志,没社保活不下去,这话大家掂量掂量,已经很重了

对企业更不是什么 " 合规负担 ",那些哭穷的民企统统闭嘴,不给员工上社保本就违法,别拿 " 利润微薄 "、" 逼死企业 " 这些话来唬人,社保是未来做企业的 " 入场券 ",负担不起就关门滚蛋,没得商量

对国家是 " 社会稳定器 ",这很好理解,未来深度老龄化时代,如果很多 80-00 后都没养老金,压力全给到国家也 hold 不住

需要解释下的,是 " 消费催化剂 "

一个人没有养老、医疗、失业等后顾之忧时,会更有动力消费,而刺激消费是眼下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将来中国经济持续腾飞的关键

还是我在中国未来 10 年剧本,正在加速上演里说的,我们是全国一盘棋,所有职责部门都听中央的,一个司法解释的出台不只是司法体系内部的事,为啥早不出晚不出,就现在出?

还是为 " 反内卷 + 去产能 + 刺激消费 " 这条经济改革主线服务

在国家看来,那些给员工上社保就活不下去的 " 低附加值 " 中小民企,死了也就死了,正好缓解内卷,这就是改革的代价

……

很多人还在纠结要不要缴社保,特别是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所有社保都要自己出,压力真心大

企业员工毕竟自己只出 1/4 强,3/4 弱都企业出了,至少明面上压力小很多

上次聊社保,有个做人事的粉丝说,社保应该能多缴就多缴,缴越多越划算,还有个已退休的大妈也这么认为

多缴多得,养老更有保障

这话……怎么说呢……

放到实际国情下,现在已退休或临近退休的 40-50-60 后是觉得真香,特别是那些工作早年 " 视同缴费 " 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但对还有几十年才退休的 80-90-00 后来说,不确定性,有点大

10 多年前我刚入行学社保 ABC 时,无论中国还是美国的理财教科书都明确说,最好的养老金模式是个人账户积累制,多缴多得,就像美国的 401K 计划,这样更公平,参保人也更有积极性

但我国因历史原因(计划经济时代没专门设立养老金账户,所以 90 年代转轨时,体制内和企业员工直接折算工龄 " 视同缴费 ",但农民屁都没有),没法马上采用完全的个人账户积累制,只能采用过渡性的 " 统账结合 " 模式,也就是社会统筹的 " 基础养老金 "+ 多缴多得的 " 个人账户养老金 ",合一起才是发放的总和养老金

照理说,转轨都过去 30 年了,该从 " 统账结合 " 转为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了吧?

实际并没有,只是对基础养老金计发方式做了修正,进一步鼓励多缴多得

过去我一直认为,有些地方基础养老金入不敷出,动了很多还没退休的个人账户里的钱,形成严重空账,所以改革推不下去,只能继续下一代交钱养上一代的模式

这种自己不为自己养老负责,而是由下一代为上一代养老负责的现付现收制,遇到人口断崖式下跌,就压力山大了

后来我意识到,不愿从更强调 " 平等 " 的大锅饭(统筹)模式转型成更在意 " 公平 " 的完全个人账户积累制,还有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左派当道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保天然就有富人多出点帮穷人的社会共济职能,官方认为," 统账结合 " 既要又要,就是最佳模式

这个底层逻辑决定了,富人社保缴越多,共济给穷人的钱越多

以上海为例,养老金个人缴费的 8% 才能计入你个人养老金账户,企业缴纳的 16% 都拿去统筹,也就是给我妈发下月养老金去了,我先替我妈谢谢诸位上海缴社保的牛马了 ~

医保也类似

个人缴纳的 2% 全进个人医保账户,企业缴纳的 10% 则根据年龄划分不同比例进个人账户

34 岁以下不划,35-44 岁划入 1%,45 岁以上划入 1.5%

逻辑是年纪越大身体越差,看病概率越高,所以医保也是天生偏向更弱势的中老年人,年纪越大,扶助力度越大

但哪怕 45 岁以上,企业和个人加起来缴纳的大部分医保费用,还是进了统筹账户,给我妈下月去社区医院配药,享受 90% 报销用了,再次替我妈谢谢诸位牛马大大了 ~

剩下失业、工伤、生育三险(上海的生育保险已合并入医保),虽然都很低,加起来不到 3%,但对我个人来说,等于全给社会作贡献了,将来不会有一分钱回报(灵活就业人员这仨小险可不参保 / 禁止参保

那位人事只看到现在养老金计发公式是多缴多得,却忽略了还有这么多统筹成本,是我们将来享受养老金待遇前,必须额外付出的

所以我司自小宝转去广州后,参保人员只剩我和力嫂两人,虽然但是严格征收,但我俩实际还是贴着每年上海社平工资 60% 下限缴费(我司实际已是个空壳的夫妻老婆店 ~)

就这样,企业 + 个人合起来也要 2700/ 人 / 月

……

除了明面上算得清的统筹成本,还有几个不确定性,是 80-90-00 后参保时要提前考虑到的风险

在现行养老金计发规则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微调参数,也会影响我们将来能拿到的养老金

一是领取养老金的年龄

根据今年开始执行的延退政策,84 年出生的力哥也会和 76 年出生的男同胞一样,63 岁退休

但 2040 年后,会不会出台新规,再次延迟呢?

不好说,得看到时的老龄化程度和养老金支付压力……

虽然养老金能领到老死,但起始领取年龄再延迟个几年,对养老保险实际 IRR 会有很大影响,进一步降低社保养老金长期投资回报率

二是可领取养老金的最低缴费年限

根据今年开始执行的延退政策,2030 年后退休的人员,最低社保缴费年限从目前的 15 年开始提高,每年提高半年,到 2040 年后,一律提高到 20 年

但如果 2050 年退休的话,也继续执行 20 年标准吗?

不好说,得看到时的老龄化程度和养老金支付压力有多大

如果继续上升到 25 年,或更高呢?

我已缴了 18 年社保,但我从没想过满 20 年后停缴,一是医保不能断,二是缴费年限越高,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越高,三是我无法乐观相信到我退休时,最低缴费年限还能维持 20 年……

三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记账利率和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养老金发放标准很简单:个人养老账户累计储蓄额 / 计发月数

累计储蓄额取决于你那么多年共缴了多少钱,以及国家那么多年帮你理财的利息增值(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如果未来国家队善于理财,进一步放开权益投资门槛,社保基金继续在缅 A 狂割韭菜,这个利率可能就会高一点,但想要高收益也要冒高风险,同样很难说……

不确定性更大的是 " 计发月数 ",得看到时的老龄化程度和养老金支付压力

目前 60 岁退休的计发月数是 139 个月

假如你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本利和 50W,每月拿到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就是 50W/139=3597

但随着人均寿命越来越长,将来 60 岁退休时的计发月数改成 145 个月(新试点标准),到手就变成 50W/145=3448

只要微调一个数字,到手养老金瞬间缩水 4.1%

再看长远些,60 岁退休的计发月数会不会进一步上调到 151 个月,甚至 157 个月呢?

这些不确定性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国家手里,遇到 " 微调 ",只能接受,可谓 " 敌在暗,我在明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但讲真,我国延退进程比我原来预想的慢得多,也柔得多,毕竟考虑到社会接受程度,兹事体大,稳定压倒一切,所以没必要太担心国家将来 " 不讲武德 ",保你 " 老不死 " 还是没问题的

……

社保养老金最大价值,不在个人账户那点钱,这钱你自己拿去理财或买商业年金险,没准收益更高,也不用担心延迟退休或 " 计发月数 " 增加之类的不确定性

最大价值,在于基础养老金挂钩的是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

这几年负通胀,但改开 40 多年来多为高通胀,很多人心有余悸,担心通胀卷土重来

眼下是很难爬出负通胀泥潭,可 30 年后到底通胀 or 通缩,天晓得

但基础养老金的计发方式天然具有抗通胀功能,给人吃了定心丸

因为不管社会如何变,你退休后的基础养老金永远和那时的社平工资挂钩

像日本过去那样严重通缩导致工资长期冻结,你的养老金最多每年微涨,像美国这些年高通胀,工资持续涨,你的养老金也跟着涨,且比 CPI 涨幅更高一点,国家确保你到手养老金实际购买力不缩水

说到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养老金天然承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责

你现在收入越低,混得越差,越应该咬紧牙关坚持缴社保,将来国家对你的倾斜力度越大

这是保障你晚年生活的救命稻草,即官媒说的" 生存底线 ",毕竟你也没余力再做其他养老准备,社保再不缴,就真是裸奔,将来老无所依,会死得很难看……

反之,你现在收入越高,混得越好,社保反而越不重要,它只能保你将来饿不死,想要高品质退休生活,还要有钱用那些高价的进口自费好药,必须尽早搭建自己的养老体系

社保养老金 + 企业年金 + 个人养老储蓄计划,三条腿走路

单位有企业年金的福利,应该尽可能多缴,因为不用和穷人统筹共济,现在缴的钱,将来都还是你的,划算

单位没企业年金的,只能在个人储蓄上多下功夫

激进的可以多考虑长期基金定投

保守的可以多考虑商业年金险

后者最大价值,在于确定性,几岁开始领养老金,每月 / 年能领多少,都提前锁死,童叟无欺

这恰恰是社保养老金和基金定投无法给予的

成熟的理财者,都具备风险对冲思维

股市和债市对冲,人民币和美元对冲,黄金和比特币对冲,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对冲,(夫妻双方)体制内铁饭碗和辞职创业对冲……

养老也一样

我们可以押宝 AI 时代养老问题能得到较好解决

但不能全压 AI,要是 AI 养老的商用化速度不及预期,到我们老了还派不上用场,怎么办?

所以乐观押宝 AI 的对冲面,就是悲观押宝子女,还得靠子女兜住养老最后底线

社保的对冲面,则是商业年金险

社保能托底 + 抗通胀,但不确定性很大

年金险确定性高,能提升你的养老品质,但长期利率锁死,万一 30 年后出现恶性通胀,就比较被动

两相结合,既能抗通胀,也提高了养老资产确定性

肯定有人会问,如果险司破产了咋办?哪还有你说的 " 确定性 "?

作为稳定压倒一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金融监管比国外更严苛,你买的内地保险比香港新加坡美国的更安全,因为国家采取 " 连坐 " 制度,任何一家险司出事了都要全行业一起擦屁股善后,再不济国家也会想办法填窟窿,比如让国寿之类的央企险司出钱 " 履行社会责任 ",所以哪怕恒大安邦暴雷了,买了他们家保险的依然安全无忧

问了下小宝,眼下还能买到的性价比最高的年金险是星海赢家

年轻时交钱,老了按月 / 年领钱,结构简单

以 30 岁男性为例,每年交 5 万,连续交 10 年,共 50 万

从 60 岁开始,每年可领 47887 元,一直领到老死

单从账面上看,活到 70.5 岁就 " 回本 " 了,再往后,活的时间越长,IRR 越高

如果狗屎运活到 99,还能额外一次性爆金币,领取 50 万祝寿金

所有领取时间和金额,全白纸黑字写在合同上

当然,上面说的只是常规领取方式,即每年领取金额一样

对自己长寿没信心,怕享受不到高龄 bonus,反而便宜了险司,可选 " 先甜后苦 " 版,80 岁前领得多,80 岁后领得少

反之,担心长寿风险,高龄遇上高通胀,可选 " 先苦后甜 " 版,开始领得少,但越往后领得越多

力哥给自己配置的巨额年金险就是这种 " 先苦后甜 " 版领取方式,别看我现在发福了,我对自己长寿很有信心 ~

具体选哪个版本,看个人喜好,点击下方小程序,可预约顾问了解详情——

注意,这两年持续降息,马上又要到保险集体降息的时间节点,这款产品也会在 8 月 31 号下架,不排除提前下架的可能,有需要的速度了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社保 美国 催化剂 养老金 养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