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 14小时前
腾讯押注!深圳又一行业龙头IPO,年入23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来源:猎云精选;文 / 孙媛

深圳,又跑出一个 IPO。

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全球领先的消费级 3D 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创想三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据灼识咨询,按 2020 年至 2024 年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累计出货量计,创想三维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 3D 打印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市场占有率为 27.9%。

而顺着这个 IPO 动作看去,会发现它亦是一场深圳顶级风投的资本盛宴。

2021 年,创想三维曾获得 IPO 前唯一一轮 5 亿元外部融资,一举获得 9 家资本 " 团购 ",投后估值升至 40 亿元,其中不乏深圳有头有脸的 VC,前海 FOF、深创投资本、腾讯创投及中航坪山均位列其中。

另外,早在去年 1 月,公司就在深圳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开启了上市征程。

如今正式递表,也预示着创想三维正式踏上了弃 A 赴港的新征途。

4 个 85 后干出一个 IPO,年收 23 亿

创想三维的故事,来自 4 个小伙。

把时间线拉回到 2014 年,公司四位联合创始人陈春、敖丹军、刘辉林及唐京科因一场 3D 打印展会而结缘,且敏锐地察觉到市场上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空白。

当时这还是个入局者很少的行业,他们的创业初衷是想让 3D 打印像 2D 打印那样流行,便决定以 30 万元的资金开启创业之旅,成立了深圳市博领达科技有限公司 ( 即创想三维前身 ) 探索 3D 打印 。

创业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四人在深圳龙华区仅有 20 平方米的办公室,还有一张用于资金周转的信用卡。

但尽管如此,他们在短短一年内便推出了 CR-7 投入量产,实现了市场突破,并成功研发 CR-8,使打印精度和速度提高近 2 倍。

之后,公司又通过与广东的跨境大卖家合作,卖到欧美市场。

2016 年,公司又自主研发出一款爆款产品 CR-10,以 500 美元的价格打破了海外市场上千美元的价格格局,以月销量超两万台,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销售的初战告捷,也让公司提速转型自有品牌的进化。

2017 年,创想三维开启了以 "Creality" 为主品牌运营的出海故事,并推出新系列 Ender ,标志其全球销售迈入快车道。

时至今日,创想三维经过十余年行业深耕,其产品及服务主要包括 3D 打印机、3D 打印耗材以及创想云(专注于 3D 打印内容的全球在线社区)上提供的各类服务。

此外,公司还扩展了产品线,涵盖 3D 扫描仪、 激光雕刻机及配件,并于近期推出一个专注于 3D 创意成品的海外电商平台 Nexbie。

据灼识咨询,创想三维是全球 3D 创意产业主要参与者中唯一一家同时提供消费级 3D 打印、消费级 3D 扫描和消费级激光雕刻产品和服务的公司。

2022 年 -2024 年,创想三维营收分别为 13.46 亿元、18.83 亿元、22.88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 30.4%;年度利润分别为 1.04 亿元、1.29 亿元、8866 万元。

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为 7.08 亿元,同比增长 28.67%;期内利润为 8156.4 万元,同比增长 18.1%。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按 2024 年的出货量计:公司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公司的消费级 3D 扫描仪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公司的消费级激光雕刻机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三。

收入利润双增长的同时,创想三维的毛利及毛利率也很可观。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及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分别录得毛利 3.878 亿元、5.995 亿元、7.078 亿元、2.495 亿元,而同期毛利率分别为 28.8%、31.8%、30.9%、35.2%。

对此,创想三维在招股书中表示,毛利率于往绩记录期间稳步增长,主要是由于直销产生的销量较高,且其零售价格高于经销商价格。

据招股书,其线上销售渠道产生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直销;而线下销售渠道产生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对经销商的销售。

报告期内,线上销售产生的收入持续提升,从 2022 年的占比 13.5% 提升至 2024 年的 40.9%,再到 2025 年第一季度,占比更是达到 47.9%,几近与线下产生的收入持平。

IPO 前,四位 85 后联创合计持股约 81.98%,为控股股东。

深圳顶级 VC 都来投了,3D 打印群雄争霸

当然,创想三维的业绩狂奔,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

2020 年被广泛认为是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的 " 破圈元年 ",应用场景从个人创作大幅扩展至家居使用,且市场能见度显著提高推动用户认知度的增强。

近年来,3D 打印及 AI 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提升了行业,提高了 3D 打印成品的质量,降低了 3D 建模的壁垒,吸引并鼓励更多人创作 3D 物体。

一级市场,自然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2021 年,创想三维前脚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没几天,公司便拿下了 5.085 亿元 A 轮融资,且是 IPO 前唯一一轮外部融资。

当时,一共 9 家机构进场,主要都是深圳的头部 VC,其中,前海 FOF(包括:前海股权 、中原前海及智慧互联电信方舟)投入 2 亿元,深创投资本(包括深创投、南山红土)投入 1.49 亿,腾讯创投投入 7450 万元。

IPO 前,前海 FOF、深创投资本、腾讯创投位列创想三维前三大机构股东,持股约 5.81%、4.32%、2.16%。

而这家深圳顶级 VC 投深圳明星创企的故事,自然在赛道升温下,再一次提速了后者的全球化进程。

在中国品牌出海大战全面打响后,创想三维在 2021 年开始自营亚马逊品牌旗舰店,同时也搭起了独立站等渠道,次年,公司还战略性地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海外直达客户电商网站。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创想三维拥有 74 家自营在线门店及 2,163 家经销商,其销售网络涵盖全球约 140 个国家和地区。

不过,在创想三维融而优则上的动作下,还有一点不容小觑,那就是资本驻足后,赛道竞争也在加剧。

2023 年的 CES 国际消费电子展上,3D 打印还被列为其活动主题之一,参展的 5 家厂商中,有 4 家来自中国,分别是创想三维、深圳快造、安克创新、魔芯科技。

其中,安克创新卖充电宝起家,在 2022 年宣布入局 3D 打印赛道,今年 5 月,旗下品牌 eufyMake 的全球首款个人级 3D 纹理 UV 打印机 E1 在 3D 打印技术上带来亮眼突破,将工业级技术转化为个人消费级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其在全球知名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上线不到 12 小时,众筹金额突破 1000 万美元,创造了历史性的海外众筹战绩。

而除了跨界玩家外,还有新势力正在崛起。

同样来自深圳,专注于消费级 3D 打印机的研发与销售 Bambu Lab 拓竹科技于 2020 年成立,创始人陶冶曾是大疆工程师,正以破竹之势改写行业规则,获 IDG 两轮投资。

2022 年,其首款 X1 系列打印机问世,便采取保守策略试水海外市场,据 2024 年第四季度《3D 打印机品牌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拓竹科技抢占 3D 打印机跨境品牌影响力 TOP1,产品用户遍布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创想三维的招股书来看,强敌环伺,自然也有所影响。

其中,3D 打印机为营收主要收入来源,占比呈现下滑的趋势,2022 年至 2024 年,其占比分别为 81.7%、74.6%、61.9%,2025 年第一季度,占比更是进一步下滑至 61.3%。

对比来看,3D 打印耗材、3D 扫描仪、激光雕刻机占比则在提升明显,显然业务向外拓展,第二增长曲线也正随之出现。

显然,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了解 3D 打印技术,开始探索其他应用场景,并因此提出了更多新的诉求和需求,也催生着老玩家们的业务拓展以及新入局者的进场。

正如创想三维在招股书中所言,在人工智能、硬件性能及数字制造技术持续发展的推动下,全球 3D 创意行业 ( 涵盖 3D 打印、3D 扫描及激光雕刻 ) 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但同时,该行业呈现出相对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尤其在 3D 打印及激光雕刻领域,前五大企业合共占据全球出货量的绝大部分。

这意味着,领先企业在打印速度及精度、材料兼容性、易用性、生态系统完整性及软件集成度等多个维度展开竞争。

随着产品功能及用户期望的不断演进,具备强大研发能力、稳固供应链及全球社区参与的企业将更有能力保持竞争优势。

故而此次 IPO,创想三维募资也主要朝着研发投资、海外用户营运,全球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开发等方向进行持续投入。

创想三维联创之一刘辉林曾表示,创想三维的优势是入场早、有一定品牌积累和技术基础,但公司亦是一家成长型公司,要抓住市场机会,继续成长。

登陆港股,或是创想三维全球化成长的新机会。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3d打印 腾讯 深圳 ipo 3d打印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