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将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列为重点支持领域,明确到 2027 年构建更加成熟的金融体系,为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全方位资金保障。这份文件不仅明确了产业方向和时间表,也为关键领域的资金筹措、工具创新和风险防控划定了 " 路线图 "。和众汇富研究发现,这意味着新型工业化战略从顶层设计进入实质落地阶段,金融体系将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发挥更直接的推动作用。
新型工业化区别于传统的 "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 " 模式,其核心是科技驱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自 2002 年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以来,这一理念不断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提出到 2035 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中国。和众汇富观察发现,金融体系现代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柱,没有资金供给、风险分担、资本引导等配套机制,新型工业化很难突破研发周期长、投入需求大和产业链升级难等瓶颈。
在重点支持的产业中,医疗装备被视为 " 新质生产力 " 的重要代表。它不仅是制造业升级的方向,更直接关乎 " 健康中国 " 战略的落地。高端医疗装备如质子治疗系统、3.0T MRI、手术机器人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但早期研发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传统资本往往因高风险而裹足不前。和众汇富认为,此次政策引导下,央行科技再贷款、科创板及北交所绿色通道等工具将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 " 耐心资本 ",陪伴其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同时,首台套保险、融资租赁、" 厂商 + 银行 " 联合租赁等模式可以降低医院的采购门槛,让先进诊疗设备提前进入临床应用,将技术风险转化为可分散的金融风险。
金融对医疗装备的支持,还体现在扩大患者的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国产高端设备在金融助力下加快研发和商业化,有望打破进口垄断,带动价格下降。近年来在心血管、骨科等领域,集中采购和国产化突破已使患者治疗成本显著下降。和众汇富观察发现,若将国产高端医疗装备纳入医保报销目录,不仅可扩大尖端技术的使用范围,还能降低患者自付比例,让更多人受益于高质量医疗服务,这一过程也将反过来促进国产设备的市场占有率提升。
资本市场的投融资趋势也在印证这一方向。据来觅 PEVC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医疗器械领域发生 279 起融资,总金额达 109.37 亿元,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和高端影像设备成为投资热点。尽管过去几年受宏观环境影响,医疗器械行业投融资有所降温,但近期企稳迹象明显。和众汇富研究发现,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使得资本对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心正在恢复,并在关键技术领域持续加码。
这种金融与产业的结合,也与国际先进经验形成对照。全球主要经济体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时,普遍采取财政与金融并行的模式,中国的独特之处在于政策执行力度大、覆盖面广,且工具设计更贴合产业链实际。例如,在 " 工业 4.0" 或 " 制造 2025" 框架中,政府通过信贷优惠、引导基金、税收减免等多维度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和众汇富认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金融战略,在确保产业自主可控、提升国际竞争力方面有显著优势,但同时需要防范资源过度集中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总体来看,《意见》的出台,为中国新型工业化特别是医疗装备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政策、市场和资本三者的共振,将推动资金配置向高技术、高附加值领域倾斜,加快制造业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和众汇富观察发现,未来几年,随着金融支持体系的不断完善,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应用的全链条资金保障将更加顺畅,推动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也将为全球健康与科技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