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了,我的年度 TOP5 可能要大更新了,原因无他,只是新品越来越卷了,各家都是铆足劲放大招。
而这款 FAudio 的 SPRING 能入榜的原因也很简单,调音是我喜欢的调调,并且也是高素质动圈耳机,加入我的动圈入耳收藏毫无问题。
这款耳机还有个更接地气的名字— " 绿神圈 ",因为 FAudio 的前几条塞子都有 " 神圈 " 之名,这一路继承下来也就 " 神 " 了起来。
直言不讳,这次 " 绿神圈 " 相比之前的 " 神圈 " 要更名副其实一些,因为它在素质和音色两方面都有突破,不是兼顾,也不是迁就,而是技术和调音两方面都有极大的进步。
声学技术
其实从 " 绿神圈 " 的商详页面就能看出 FAudio 的理工气息,对每处细节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里我只简单梳理下一些核心部分。
" 绿神圈 " 的振膜是双振膜结构,由两种材质组成,钛振膜负责中、低频部分,复合纤维负责高频、极高频部分。这种振膜结构类似大音响中的同轴单元设计,能提升频响范围,又能避免非同轴多单元带来的近场聆听撕裂感问题,让声音的指向性更好,结相更接近点音源,提升整体声音的自然度提升。
当然这种振膜的加工难度也相当高," 绿神圈 " 的振膜相比上代薄了 15%,但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配上全新的高灵敏度磁路系统,让整个单元在运行效率和行程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再配合独有的专利技术 Triple Built-in Acoustic Chamber ( T.B.A.C ) 作为辅助(能通过三个腔体来平衡单元的气流,降低不自然抖动),来提升单元的解析力和能量感。
甚至单元的机内线和焊锡都是特选的,采用的是法国制造纯银线芯,降低内阻,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
从这套 " 组合拳 " 可以看出," 绿神圈 " 声学部分的功力是相当深厚的,甚至可以说独此一家。
线材方面 " 绿神圈 " 采用 24 AWG 线径的台湾产无氧铜与法国产纯银线 4 芯混编而成,插头为 4.4mm 平衡插头,标配即是顶配,基本无需折腾线材。
耳套也是 Premium Plus 的软硅胶耳套,材质的亲肤性和柔软度都不错,佩戴也很舒适,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长时间聆听。
FAudio 还贴心地配了一对外壳保护套,能避免金属外壳划伤,不过使用时需要注意," 不要偏移遮挡了气孔 ",不然会影响声音。
声音体验
" 绿神圈 " 是我喜欢的 " 中性偏暖 " 风格,解析力极高的同时,又有着恰到好处的衰减,自然度和完整度都相当高,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调音瑕疵,非常适合爵士、流行、古典乐、电影原声碟和部分 ACG 曲目。
极低频和低频部分绝对是 " 绿神圈 " 的亮点,极低频的下潜极深,量感极其充沛,大编制古典或者一些电影原声带中(推荐试音曲目《流浪地球 2》原声碟),有极强的震撼感和压迫感,并且瞬态比较快,泛音不拖沓,解析力表现优秀,复杂编曲下也有不逊于动铁单元的细节还原能力。而在一般流行曲目或者舞曲中,也有着非常不错的绿叶表现,其低频的氛围感和包围感都是极佳的,少有敌手。
中频部分,人声是清透,热情,轻度修饰的,对于歌手音色还原是比较客观的,简单说比较挑唱功、录和制水平。人声位置贴耳,绝对的 C 位,即使是比较 " 燃 " 的 ACG 曲目中,人声也不会被低频乐器挤走。
" 绿神圈 " 的高频和极高频是通透、明亮且自然的,极高频没有刻意拔高来制造空气感和抓耳感,但整体上更耐听,而且结相的线条感一点不弱,微弱的跳动也能清晰捕捉,听完整张小提琴或者管乐专辑也是没有问题的,不会进入挑错模式。
声场还原上," 绿神圈 " 的优势是安定性,乐器的声音结相位置不会因为响度的大小而飘忽,这点是非常难得的。声场的规模是宽松的,左右和纵深都还不错,乐器的定位感明显,空间距离也足够,大编制曲目下也不会有拥挤感。
" 绿神圈 " 的声音是推荐用 " 完整维度 " 去品鉴的,它既有动圈单元的特性,流畅、自然、大气;也有着现代声学技术的高瞬态、高解析、高还原能力;并且调音上偏 " 泛流行 ",有着热情、温暖、厚实的听感。
总结
总结就不在复述上面的话了,说点题外。
在我的动圈耳机收藏中," 绿神圈 " 和 JVC 的 FW10000 正好是听感上的互补关系,并且都有着非常自然的衰减和高解析力。
对了,动圈耳机记得多煲煲, " 绿神圈 " 我差不多煲了三周。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