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标★ IPO 日报 精彩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近日,申请科创板上市的珠海泰诺麦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泰诺麦博 ")已进入问询阶段,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泰诺麦博选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请上市,这家也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以来受理的首家公司,重启后上会的第一家企业是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家是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O 日报注意到,泰诺麦博仅有一款商业化产品,目前亏损持续扩大,运营高度依赖外部资金输入。
制图:佘诗婕
仅一款商业化产品
泰诺麦博成立于 2015 年,注册资本为 3.71 亿元,是一家面向全球市场、致力于血液制品替代疗法的创新生物制药企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搭建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 " 高通量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研发综合技术平台 HitmAb ® "、" 高效抗体表达 CHO-GS 细胞平台 " 等多项核心技术平台,不断推进全人源单抗新药的开发、制造、商业化及全球特异性血液制品的潜在替代。
泰诺麦博的核心产品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简称 "TNM002")于 2025 年 2 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为全球同类首创的重组抗破伤风毒素单克隆抗体药物,被中国 CDE 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亦为抗感染领域首个被认定为突破性治疗药物的国产创新生物药)、被美国 FDA 纳入快速通道(Fast Track)资格,在破伤风预防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革新性意义。
公司的另一核心产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单抗(简称 "TNM001")为潜在的全球第三、我国首款适用于健康及高危婴幼儿的预防用长效抗 RSV 单抗药物,目前正在进行临床 III 期试验,研究进度于全球在研呼吸道合胞病毒被动免疫制剂中处于领先位置。
也就是说,泰诺麦博目前仅有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这一款产品实现了商业化。
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属于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多款成熟竞品的竞争,包括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HTIG、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F ( ab ’ ) 2、破伤风抗毒素 TAT 等,竞品在临床已应用多年,市场教育相对成熟、具有较高的临床知晓率,且相较于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价格偏低。同时,公司所处的生物制药行业整体处于竞争激烈的态势,阿斯利康制药等国际头部企业产品已抢占大部分全球市场,这也让泰诺麦博面临着更严峻的行业竞争环境。
鉴于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系全球首款破伤风单克隆抗体药物,系全新的治疗机制,医生及患者群体对产品认知需依赖于公司的商业推广。为了扩大市场认知的范围,公司在市场推广上投入了大量资源。
2022 年 -2024 年及 2025 年 1-3 月(下称 " 报告期 "),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 389.16 万元、1242.4 万元、3510.83 万元和 2400.19 万元,合计高达 7542.58 万元。其中市场推广费由 0% 上升至 11.75%,截至 2025 年 3 月末,公司共拥有员工 767 人,其中研发人员 145 人、销售人员 350 人,销售人员数量为研发人员的 2.4 倍,公司正逐步搭建商业化销售团队。
然而,大量的销售投入与产品的市场表现之间却形成了鲜明对比。从实际经营数据来看,2025 年一季度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的销售收入仅 16.93 万元,产量为 7.91 万瓶,销量为 0.03 万瓶,产销率为 0.32%。
公司表示,斯泰度塔单抗注射液的产销率较低,主要系产品自 2025 年 3 月 12 日完成首次出货,产品获批上市销售的时间较短,尚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所致。销售周期未完全启动时,产销率偏低虽合理,但后续仍需持续关注产销数据,以及销售投入与市场转化之间是否匹配。
未弥补亏损超10亿
IPO 日报注意到,未进入商业化之前,泰诺麦博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技术服务及转让收入,主要包括向百克生物转让抗破伤风毒素抗体、抗狂犬病毒抗体相关技术和专利。
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33.98 万元、0 元、1505.59 万元,2025 年一季度药品销售收入为 16.93 万元。
从盈利层面来看,公司目前仍处于尚未盈利且持续亏损的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4.29 亿元、-4.46 亿元、-5.15 亿元和 -1.77 亿元,累计亏损 15.67 亿元,累计未弥补亏损超 10.24 亿元,亏损规模逐渐扩大。
正因为泰诺麦博尚未实现盈利,其选用了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中唯一对营业收入不做要求的第五套上市标准来申请上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为:"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 40 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此外,上述同期,公司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 -3.02 亿元、-3.09 亿元、-3.69 亿元、-1.79 亿元,整体为负且呈现下降态势,反映出公司尚未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运营高度依赖外部资金输入。
对此,招股书称,公司自设立以来持续专注于创新型生物药的开发,该类项目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高、资金投入大,而公司目前仅一款产品获批上市且商业化时间较短,因此泰诺麦博未来将面临持续亏损的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拥有国内授权发明专利 37 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 6 项,在申请发明专利超过 50 项。
为保持核心竞争力,公司的研发强度和研发费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3.23 亿元、3.93 亿元、4.25 亿元和 1.34 亿元,2022 年至 2024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14.8%。
本次科创板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 15 亿元,其中 8.37 亿元用于新药研发、3.81 亿元用于抗体生产基地扩建、3.40 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研发投入占比超 55%。
此外,公司流动负债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报告期内分别为 1.34 亿元、1.16 亿元、2.85 亿元和 2.54 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 3003.16 万元、2803.12 万元、7118.92 万元和 6650.66 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 22.36%、24.04%、24.95% 和 26.16%;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 3537.29 万元、2892.51 万元、9320.99 万元和 7181.01 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 26.33%、24.80%、32.66% 和 28.24%。流动负债在 2024 年同比提升 145.69%,主要由于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同时激增,短期借款占比持续提升,反映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加大;应付账款较高,公司表示主要由于公司多款产品委托研发服务供应商开展临床试验。
偿债能力方面,报告期各期,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 6.19、5.69、2.20 和 3.29,速动比率分别为 6.02、5.48、2.00 和 3.06,合并层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 16.54%、28.19%、58.96% 和 56.50%。2024 年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较 2023 年腰斩,2025 年一季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有所回升,但公司资产负债率上升迅速且 2025 年一季度维持在较高状态,偿债风险仍需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自身尚不具备盈利能力,公司曾多次增资扩股。2025 年 3 月,宁波康凯、安达瑞景及琴创领航(员工持股平台)以 2.73 亿元认购公司 2026.74 万元注册资本。2021 年至本次 IPO 之前,公司累计获得超 10.87 亿元融资。
本次发行前公司共有 49 名股东,包括高瓴、格力、中金资本等知名机构。多次增资与知名机构入股为公司提供了资金 " 补血 ",但也反映其对外部融资的高度依赖。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泰诺麦博无控股股东,共同实际控制人为廖化新和郑伟宏,合计控制公司 33.10% 的股权。
总体而言,泰诺麦博凭借创新单抗技术平台和全球首创破伤风单抗产品,展现出在血液制品替代领域的研发潜力。但其当前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核心产品刚进入商业化阶段,面临成熟竞品竞争与市场教育压力,短期产销率偏低与高额销售投入形成反差;持续亏损导致累计未弥补亏损超 10 亿元,经营现金流依赖外部融资,流动负债攀升与资产负债率高企也加剧了财务风险。
未来,公司能否通过 IPO 募资支撑研发管线推进、提升产品销量以改善营收状况,将是其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投资者而言,仍需持续关注产品商业化进度、市场竞争力及财务风险化解能力等核心指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