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更替,流星赶月,武汉发展一派生机勃勃。
去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要求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对新征程武汉发展赋予重大使命、提出更高要求。
省委全面部署支点建设,要求武汉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攀高向新、奋勇争先,武汉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正奋力转型闯关,重塑新时代武汉之 " 重 ",担当龙头责任。
这里有 " 极目楚天舒 " 的辽阔,有 " 天堑变通途 " 的壮举,也会继续创造 " 当惊世界殊 " 的新传奇。
支点之位在湖北,龙头之地是武汉。
上半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5.5%,规模与增速双双跻身副省级城市前列。
工业经济展现强大韧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 35 个行业大类中,23 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成为工业稳增长压舱石。更令人惊喜的是企业利润的改善,1 — 5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26.4%,远高于增加值增速。
" 投资武汉 " 不断注入发展新动力。上半年,武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6%,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 4 位;528 个重大项目投资中,科技创新及现代产业领域投资占到年度总投资额六成以上。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正在增强。
消费活力强劲。跟着春晚游武汉、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马拉松、热辣滚烫小龙虾等活动接续推出,形成强大的消费磁场。上半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7.3%,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展现出强劲消费增长动能。
冲刺 " 中部外贸第一城 " 底气更足。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产业园外贸产品展厅内,武汉 " 外贸尖货 " 摆放整齐,该园区产品已远销全球 20 多个国家。上半年,武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 22.3%,在 19 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保持领先。
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背后,是武汉经济 " 三驾马车 " 并驾齐驱,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两端发力。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支点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兴产业、建支点的路上,武汉当仁不让。
" 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落实总书记的要求,武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武汉,新兴产业以年均 20% 以上增速为目标不断提质扩量增效," 中国光谷 " 成为武汉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缩影;锚定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新型储能等 13 个细分领域,实施前瞻技术攻关等五大行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发展高地;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 " 老树发新芽 "。
支点龙头首先是能级的龙头。武汉把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不断提升能级、壮大综合实力,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
" 科技高峰和产业高峰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攀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 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择高而立、向上而行,这座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的城市,责无旁贷地扛起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的使命。
东湖科学城汇聚全国最硬核科研力量,汉江国家实验室由筹转建,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 41 家、牵头数全国第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也初具成效。夕阳西下,东湖高新区九峰山实验室的灯光已次第亮起。今年 3 月,全国首个 100nm 高性能氮化镓流片 PDK 平台在这里发布,30 多家半导体企业接踵而至,科研团队迅速进入 " 接单模式 "。夜色中,技术的微光汇成星海,点亮武汉的产业版图。
创新从一开始就奔着产业去。沿高新大道,长飞光纤、中国信科、华工科技分布两侧,武汉新城等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武创院 " 首批 3 家创新枢纽启动运营,创新单元总数达到 95 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在这里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瞄准难题,一项项技术攻关成果闪现。全球首片 8 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成果相继问世,高端芯片、" 稻米造血 " 创新药、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世界领先。
在 " 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 指引下,武汉积极探索产业转型路径,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产业升级引擎全速运转——汽车、钢铁、化工 " 三大战役 " 齐头并进,新能源汽车产量 16.6 万辆、同比增长 16.5%;武钢年产 55 万吨的全球最高端无取向硅钢项目投产;人工智能、商业航天、工业母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超 20%;先进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加快突破,上半年规模超 300 亿元。
数字经济脉动强劲——去年底,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 GDP 比重超 50%,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 14.6%;软件业务收入连续三年两位数增长,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一;全国首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在汉运行;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 1000 家,产业规模三年均增 30% 以上。" 汉融通 " 促成融资 4218 亿元,主要指标居中西部同类平台第一。
民营经济与 " 专精特新 " 企业星火成炬。截至 6 月底,武汉民营企业达 115.9 万家,上半年净增 18.2 万户,增速 13%,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全球首款 SC 频段手机直连卫星相控阵天线、华中 10 型智能数控系统 …… 越来越多实验室的成果已在市场上 " 各就各位 ",如今创新链与产业链像咬合紧密的齿轮,推动传统支柱产业焕发新活力,也催生出新兴领域的爆发式增长。
枢纽,是武汉的地理禀赋,更是发展的战略选择。
"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 ""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 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 "…… 牢记总书记嘱托,武汉加快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当务之急,先建强通道。
年初,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投用,武汉成为中部地区第一个拥有机场三跑道城市。距此 100 公里外,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航空客货运双枢纽,打造服务全球国际贸易的航空货运大通道。
汉南港区获批临时开放,成为长江中上游为数不多的具有外贸功能的汽车滚装船港区。黄金水道不断释放 " 黄金效益 "。
获批建设中欧班列华中区域集结中心,武汉不断完善中欧班列境外通道网络,参与构建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
积极发挥自身超大城市功能,都市圈协同发展让武汉辐射力更强。
最快年底,武汉、襄阳、宜昌 " 金三角 " 实现 1 小时通勤。得益 1 小时高铁圈、3 小时高速圈加速形成," 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周边,头部在武汉、链条在周边,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周边 " 成为现实,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建强通道,补齐的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短板。随着获批建设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 " 五型 " 国家物流枢纽完成布局,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 " 五型 " 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这意味着,武汉正实现从 " 物流枢纽 " 到 " 枢纽经济 " 的关键转型。
过去,国外消费者购买中国汽车,从下单到交付一般需要 3 个月时间。如今依托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的海外渠道,交付时间可以缩短 15 天至 25 天。
包括长江汽车在内的重点供应链平台,在武汉聚焦发力,链接全球资源。
湖北纺织服装 " 大脑 " 华纺链这一线上交易平台,以汉口北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为依托,具备辐射全国的能力。华纺链围绕 " 原料 + 面料 + 成衣 " 等业务场景,为纺织服装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智慧生产、智能交易、供应链融资等综合服务。到今年初,上链企业超过 1 万家,使用咨询业务企业超过 10 万家,总体交易规模超过 100 亿元。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武汉全面提升要素资源整合创新和配置能力。
对照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的要求,武汉正努力实现交通枢纽、科技枢纽、产业枢纽、文化枢纽、生态枢纽等能级的协同跃升。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武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美丽武汉建设,让一江碧水向东流。
今年上半年," 江城蓝 " 与 " 沿江绿 " 交织成夏日底色。
天更蓝,1 至 7 月空气质量优良率比去年同期提高 6 个百分点,优良天数增加 12 天;
水更清,长江武汉段水质已连续 5 年稳定保持Ⅱ类。
生态之美,不止于蓝天碧水,更在于化绿为金。
在位于武昌的中碳登大厦 3 楼登记结算大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全国碳市场的交易行情。这里,是全国碳市场的 " 总账本 ",承担账户注册、配额分配、资金清结算等工作。
运行 4 年来,这里已吸引 260 家涉碳机构和企业 " 择邻而聚 ",带动各类金融要素向长江中游城市群集聚,绿色资源变资产。
如今,全国碳市场数据中心正在加快建设," 武碳江湖 " 的注册用户已从 3 万增长到 170 万,低碳正成为 " 绿色生产力 "。
" 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 "" 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
瞄准目标,武汉乘势而上,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今年春晚,分会场的舞台设在武汉,长江两岸灯火辉煌,烟花与歌声交织成一幅热烈的画卷。春晚结束后," 跟着春晚游武汉 " 火爆出圈,江汉路步行街和吉庆民俗街的人潮如涌动的江水,从白天延续到深夜。
最新数据显示,武汉稳坐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夜游长江 " 客流量创下历史新高。5 月 21 日,全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举行,武汉向世界发出邀约。
数据见证热度:上半年,武汉接待游客 2.05 亿人次,同比增长 12%;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 1665.14 亿元,同比增长 8.1%。文旅市场 " 烟火气 " 持续升腾。
"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武汉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攀高争先,是武汉的姿态;当好龙头,是武汉的担当。这座城市坚定不移在总书记指引的航向上奋发进取,正以更强的创新策源力、更优的产业竞争力、更足的绿色含量、更美的城市气质,奋力谱写新时代的华章。
来源:长江日报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