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8 月 19 日讯(记者 张洋洋)" 打了 2 公里 16 块钱 "," 智己的车,强生的运营 "。
近日,上海临港首批无人驾驶智能网联出租车正式向公众开放运营服务。目前服务覆盖临港主城区高校、办公、商业等 58 个点位,营运时间每日 8 时 -20 时,居民可通过 " 临港出行 " 小程序点击 " 致行智联 " 进行预约。收费规则为,小于 5 公里均为起步价 16 元,超过 5 公里的里程费用为 4 元 / 公里,无其他费用。
近两日,已有不少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各自的打车体验。
从预约打车环节来看,无人驾驶出租车打车,与目前的滴滴打车流程相似。乘客只能坐后排,乘客上车后,在副驾座椅后方显示屏上输入手机号码后四位确认身份,点击 " 立即出发 " 后,车辆才能开动。
上海正在持续推进 Robotaxi 落地应用。截至目前,上海市共发放 24 张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牌照,临港有 14 张,成为国内无驾驶人自动驾驶应用的核心试验田。
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累计实现 386 平方公里产城融合区 245 条、551.7 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开放,累计有 22 家企业 364 辆车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示范运营及无驾驶人测试,并向 5 家企业的 41 辆车颁发了无驾驶人路测牌照,其中 14 辆((10 辆出租车、4 辆重卡))已取得示范运营资质。
为探索更多落地途径,本次向公众开放运营,上海临港面向客运和货运两个场景。
除目前在临港主城区向公众正式开放运营服务外,临港还已开展临港主城区到浦东机场的高快速路示范应用,打造浦东机场智慧接驳。
在智能公交方面,临港新片区已开设了通勤、高校、医疗、旅游等定制班线。
货运则是智能重卡。上海临港打通 " 一站一桥一港 "(集疏运中心站 - 东海大桥 - 洋山港)集装箱转运全过程自动化作业链路,在东海大桥、阳山深水港等区域开展闭环作业,形成 " 智能高效、闭环可靠 " 的物流集散新样板。
据上海临港方面介绍,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深化 " 产业 - 场景 - 制度 " 三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策上的先行先试优势、应用场景覆盖上的全场景优势,持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标准体系,确保智能网联汽车尤其是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辆运行的安全监管,稳步推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的规模化、商业化。
在不久前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正式发放。相较于去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放的首批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许可,仅允许企业上路测试,不可开展运营收费,今年新牌照的发放,意味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正式进入示范运营阶段。
在今年 WAIC 期间,上海市经信委透露,上海将有序扩大自动驾驶的开放区域,争取在今年年内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同步推动奉贤、闵行等区域开放。不过,年内开放的浦东全域不含陆家嘴等重点区域,因为该区域目前路况已经较为繁忙;闵行区将开放虹桥枢纽等重点区域;奉贤区因为目前的应用还不够多,暂时不会全域开放。全市的计划是到 2027 年,开放区域面积 2000 平方公里,开放道路长 5000 公里。
小马智行是今年新牌照获准企业之一,《科创板日报》记者公司方面了解到,小马智行的 Robotaxi 目前主要还是在上海浦东金桥和花木区域运营,暂时没有在临港投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