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算,近 5 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产生 4 亿部以上废旧手机。
这些废弃的手机中,约 54.2% 被消费者闲置留存,只有约 5% 能够进入专业回收渠道。
海量闲置手机为二手手机循环利用开辟了广阔市场,催生出一个待挖掘的富矿,并推动了专业二手交易商市场的发展。
日前,二手手机以旧换新服务商 " 闪回科技 " 第三次递表港交所。
2024 年,闪回科技以 10 亿元的交易额占据中国手机回收市场 1.3% 的份额,位列行业第三,排在万物新生(爱回收)、转转之后。
闪回科技的 GMV 不足作为头部平台爱回收六分之一,毛利率更只有仅有其三分之一。
盈利能力不足之下,公司 2021 年至 2024 年经营现金流持续告负,累计净流出达 1.16 亿元,运营资金主要依赖外部融资。
IPO 前公司累计完成五轮融资,并分别了签署多份带有赎回权的特殊协议。其中,A 轮、A-1 轮、C 轮约定的上市最后期限,闪回科技迟迟未能完成并一度延期。
D 轮优先股的关键条款,目前延长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若在该日期前闪回科技未完成合格的 IPO,赎回压力将进一步增加。
此次上市融资的紧迫性可见一斑。
ToB 效率
相比闲鱼、转转等聚焦二手 3C 的交易平台," 闪回有品 " 的公众认知度较低。
除规模差距外,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其采用的类 B2B 业务模式:
闪回科技较少直接从个人手中直接回收闲置设备,而主要通过与 " 采购合作伙伴 " 对接,获取消费者在以旧换新过程中置换的旧手机。
这些合作伙伴就包括三星、小米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的实体零售店,移动、联通等大型移动网络运营商的线下网点。
闪回科技在实操中向作为合作伙伴的前台销售人员提供监测与定价系统及相应培训,由这些一线人员代为完成旧手机的质检和操作流程。
因此除旧机采购成本外,闪回科技还需向上游采购合作伙伴支付一定比例的 " 推广服务费 ",并向零售店销售人员支付佣金。
此外还需承担由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产生的物流成本。因此闪回科技的二手机转手交易还是很难赚钱。
公司虽创立了 " 闪回有品 " 品牌,但其对外销售对象也主要为下游商户,而非普通消费者。
公司会将采购来的二手设备依据成色与功能进行分类和打包,批量销售给下游商家,再由后者通过自有渠道最终流向终端消费者。
近年为提升运营效率," 闪回有品 " 还在线上平台引入了实时竞拍机制:
系统基于手机品牌、成色、市场回收价格及目标利润等因素自动设定起拍价,并向商户开放限时 2-3 分钟的公开竞价。
若竞拍的最高出价超过起拍价,设备将跳过标准质检、分级与定价环节,直接寄往中标买家。
2024 年,闪回优品销量中约八成通过实时竞价完成,平均每个设备从接受检测到转售时间不超过 24 个小时。
流程精简加速回款,在保障现金流的同时极大提升周转效率。2025 年上半年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仅有 6.5 天,优于行业平均的 10-15 天。
在供需均高度分散的二手交易市场,该模式不仅保证了货源的稳定供应,还以轻资产方式在短期内实现了零售网络的迅速扩张。
2024 年,闪回科技实现营收 13 亿元,三年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 20.1%。2025 年上半年营收增超四成至 8 亿元。
闪回科技目前累计与上游采购合作伙伴的超 7.5 万零售店合作,遍布中国 31 个省份,年交易量在百万台以上。
脆弱联盟
闪回科技强调,与品牌方的 " 以旧换新 " 合作是达成了互利互惠的共赢关系:
品牌方能有效促进新机销售、提升用户粘性;而服务商则能直接触达品牌的庞大用户群,保障核心货源供应。
截至目前,闪回科技的合作版图已覆盖小米、三星、Vivo 等主流消费电子品牌,以及四大移动运营商。
2024 年,闪回科技通过上游合作渠道的 " 以旧换新 ",共计采购了 128.6 万台二手消费电子产品。
若分摊至其覆盖的 7.5 万家门店,平均单店采购量仅约 17 台。对单一零售终端而言," 以旧换新 " 带动新机销售的效果相当有限。
但这种方式达成的联盟关系难以持久的根源,仍旧在于失衡的市场供需结构。
手机是二手经济中流通性最强、需求最稳固的品类。不同成色、型号的设备均能快速匹配买家、实现流转。
高度流通性,决定了优质稳定货源的稀缺。
正因如此,服务商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获取和维持稳定供应渠道的能力。
主流二手手机交易平台大多背后均有来自平台型巨头加持:如爱回收与京东,闲鱼与阿里,均在股权绑定下获得了来自巨头生态的稳定流量支持。
闪回科技的背后缺是作为单一主机厂的 " 小米系 "。
2018 年,公司获得了来自小米集团与顺为资本的近亿元融资。截至 IPO 前,小米系资本对其持股比例超过 10%。
2024 年,公司通过前五大 " 上游采购合作伙伴 " 采购金额占比达到 67.6%,其中仅小米占比就高达 41.5%。销售端,小米品牌的手机亦贡献了公司约四分之一营收。
但由于在合作中话语权存在明显差距,手机品牌方在选择服务商时通常采取多源合作策略,而非绑定单一伙伴。
即便是身为公司最大采购来源兼股东的小米也是如此。
2022 年 6 月,小米推出自有集中回收平台,与闪回科技形成竞争关系。此前小米还领投了转转亿元美金的 D1 轮融资。
为维持市场份额,公司不得不给出更具竞争力的回收报价,以及前台佣金。
叠加去年以来," 以旧换新 " 相关政策持续推出并落地,导致市面上年限较新高端机数量明显增加,抬高了公司采购成本。
手机回收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行业竞争高度分散,CR5 市占率不超过 20%,因而价格竞争激烈。
闪回科技的核心客户以中小商户为主,价格敏感度高、品牌忠诚度有限,导致成本压力更加难以传导至下游。
2021 年至 2024 年间,闪回科技毛利率由 8.2% 下滑至 4.8%。
期间公司营收增长超七成,经调整净利润由 771 万元转为亏损 3122 万元。
仍待转型
未来三年,闪回科技计划在辽宁、河北及广东省分别设立分公司,弥补华南、东北等区域短板。
闪回科技认为,规模效应所带来的经营杠杆将逐步释放,进一步推动亏损收窄。市场份额的提升则有助于争取更高的议价权。
但现实情况是,当前对上下游议价力仍然偏弱,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可能仍难以真正破解闪回科技的盈利困境。
过去三年间,经闪回科技为手机品牌商垫付给消费者的促销折扣增加,应收账款持续攀升。
为改善资金效率并控制风险,公司推动采购渠道结构优化,以期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和回款能力。
非核心合作方明显缩减,活跃采购合作伙伴数目由 2023 年的 3000 余家精简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1808 家。
加之减少对三星渠道的采购,面向上游的应收垫款从 2.87 亿元下降至 0.94 亿元,经营现金流由此转正,实现净流入 0.44 亿元。
与此同时,与核心采购来源小米的战略协同得到进一步深化。
2023 年,公司将业务版图拓展至香港市场,成为小米在香港 " 以旧换新 " 服务的官方合作商。
次年 7 月,闪回科技作为小米的战略业务伙伴,共同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印度尼西亚开展市场调研。
随后于 2025 年 2 月,在印度尼西亚注册成立 PT Shanhui,负责海外业务运营,香港则将作为辐射东南亚地区的区域总部。
中高端产品供给增加,有望成为提升销售端利润率的重要契机。
2024 年 6 月,闪回科技与三家苹果品牌指定分销商达成战略合作。
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苹果品牌二手手机获得的收入达到 2.44 亿元,首次超过了小米。
苹果手机向来是二手市场中流通性最强的品类之一。
对闪回科技来说,掌控了稳定的二手 iPhone 货源,就意味着获得了向下游延伸、通过直接 ToC 提升利润率机会。
闪回科技确实也在着手准备。
闪回科技表示,将持续加大对自有线上平台的推广和营销投入,并计划入驻多家主流电商平台,开设以中高端二手手机为核心的专业化品牌店铺。
同时,将借助短视频内容与直播带货等方式,构建更多元的销售矩阵。
二手手机市场空间广阔、交易活跃,为行业参与者带来了潜在机遇。但红海竞争之下能挖掘出多少利润,还是一个未知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