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浩俊 08-21
50升油箱加出68升油,油枪没坏心坏了,监管不见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谭浩俊

文章首发于 " 谭浩俊 ",欢迎大家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转发。公众号及其他平台转载请在后台留言。

据澎湃新闻报道,8 月 9 日,车主杨先生驾驶油箱总容量 50 升的小车,在成都市中石油锦华天山站加油,油箱却显示为他加注了 67.96 升汽油。杨先生对此提出质疑之后,加油站表示只认油枪数据,坚持按 67.96 升收费。杨先生在加油站等了半天都无人出面解决,最终只能结账离开。

8 月 19 日,车主杨先生告诉澎湃新闻,他结账离开前向多部门进行了投诉,并要求加油站封枪。三天后," 加油站一负责人称以私人名义将多收的钱退给我,希望同意油枪解封。" 他认为没必要相互为难,就同意了。但油枪解封至今 10 天了,加油站没再给出过任何解释,或者赔礼道歉。

看得出来,有关方面在接到投诉后,确实采取了措施,对加油站实施了封枪。只是,封枪之后并没有及时派人,当着消费者的面对油枪进行计量检测,弄清楚实际加油量与油枪显示量为何相差这么多的原因。

要知道,只要当事人离开现场,就算派人检测,要想查明原因,是非常难的。类似事件,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尤其是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查过程中,也会发现加油站油枪出现问题的情况。更多情况下,则是无功而返。因为,在油枪上搞名堂,实在太简单,发现检查人员走过来,都来得及处理。面对消费者当场发现加油枪存在问题的情况,如果有关方面心里有消费者,有监管意识、服务意识,就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立即通知计量检测人员前往现场检测。

遗憾的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并没有立即行动,没有在消费者面前当场检测。也许,这也是这家加油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且在消费者当场发现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错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仅如此,事件发生 10 天了,有关方面仍然没有对事件进行认真处理,可见,当地的监管也不见了。

而从媒体反映的情况来看,也似乎可以证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是严重滞后的,反应是极其迟钝的,甚至压根没有投入精力处理。不然,到 8 月 20 日,澎湃新闻联系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部门,工作人员还在应付说,有了进展办案人员会联系投诉人。目前,他也不清楚是谁在负责处理此事。

一起原本应当作为急件处理的事,却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当作可管可不管的事,我们不禁要问:监管在哪呢?所谓的事中事后监管,到底意味着什么呢?不履行监管职责,要监管部门干嘛,要纳税人花钱养那么多监管人员干嘛。

更重要的,这家加油站,是中石油系统的,也应该是国有的。国有加油站为什么也短斤少两?个中原因到底是什么?这个地区的其他中石油加油站是否也存在类似问题,需要有个说法。对这个问题,中石油方面不能装着看不见、听不到,而必须迅速、主动、积极介入调查。否则,会严重损害中石油这家大型国企的形象的,是会影响中石油的公信力的。

我们不太相信中石油会通过这样的方式 " 赚钱 ",如果中石油都要如此下作地赚钱了,那其他油企岂不要公开抢了。这家加油站的油枪,到底问题出在哪,中石油方面要不护短,要敢于挖损害企业形象的毒瘤,并对责任人严厉惩罚。

国有企业要讲形象,监管部门要有责任,这是营造良好市场环境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国有企业都不能诚实守信,不能严格依法办事,而是偷鸡摸狗,是绝不能允许的,相信中石油也是这样的理念。因此,更需要中石油刮毒疗伤,绝不能让这样的毒瘤损害国企的肌体。我们相信这样的事,在中石油身在上只是极个别的。但是,带来的影响是破坏性的,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倒是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行为和服务意识,可能比加油站的问题还要严重。接到投诉反应不及时,面对问题处理不干脆,面对媒体的采访也是装聋作哑,如此监管,还如何履行好监管职责,企业和居民还如何信得过呢?事中事后监管还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所以,建议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应当介入,对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查,并对责任人予以问责。

新浪头条 | 大鱼号 | 雪球 |

百家号 | 东方财富 | 智云平台 |

京东金融 | 小红书

商务合作,24 小时内回复,合作邮箱:Thjly@126.com

作者谭浩俊

微信thj19881007

微博|谭浩俊微财经

视频号 I 坦然如风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