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陆TouchBase 08-21
爱康国宾纠纷未止,体检机构还值得信任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爱康国宾和患癌女律师的纠纷仍在进行中。

女律师张晓玲自曝体检 10 年未预警却患癌症后,爱康国宾起诉张晓玲名誉侵权,向其索赔 1000 万。8 月 12 日,被告张晓玲向法院提交了管辖权异议申请书,申请将本案移送至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并称希望法院不要中途允许爱康国宾撤诉。

图源网络

8 月 14 日,据媒体最新报道,张晓玲称,因管辖权异议,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已取消原定于 9 月 11 日的开庭,但对管辖权异议的申请是否成立,尚未反馈结果。张晓玲的案例仍需等待,但这一事件本质上指向体检机构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失效造成信任缺失,也体现了企业在 ESG 层面的社会责任与企业治理方向问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有许多疑问等待解答。体检报告到底该为用户发现什么?健康管理与体检机构的责任边界在哪里?类似爱康国宾这样的应对方式是否真的能让用户信任?

体检能够查出癌症吗

在北京律师张晓玲的公开控诉中,2013 至 2023 年十年间,她都在爱康国宾进行常规体检,但在 2024 年却被相继诊断出肾癌和肾癌骨转移。

她在事后诊疗中被医生告知,其肾癌病程已有三五年,骨转移也未被及时发现,这让她对包括爱康国宾在内的多家体检、诊疗单位产生质疑,认为这些医疗机构存在漏检漏诊问题。尽管随后爱康国宾发布声明,强调体检数据真实,患者于 2024 年确诊的肾癌在医学上存在多种可能,用户反映的癌胚抗原检测无法关联肾癌,检测结果有无问题需双方委托第三方论证。

其实,简单搜索不难发现,类似张晓玲与爱康国宾的纠纷并非个例

多地客户讲述了在爱康国宾体检中的不良体验:有人认为未能完整识别甲状腺问题,有人认为未能发现子宫肌瘤,更有人通过调取底层影像资料发现,未被充分提示肺癌风险。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今年安徽一名消费者就曾质疑爱康国宾旗下机构爱康卓悦存在重大疾病的漏诊。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爱康国宾相关的投诉总量达 1200 余条,其中不乏 " 体检正常却短期内确诊癌症 " 的案例。

在这些消费者的陈述中,体检机构似乎仅起到了某种 " 初检 " 功能,除漏检的可能外,还有许多问题出在,未能精准识别患者疾病风险。

专业人士介绍,常规体检确有提醒癌症风险的作用,但并不总能及时发现。比如,甲状腺、乳腺、肝胆胰脾肾、肺部的肿瘤一般都能通过常规体检发现,肺部可能需要额外再做 CT,但一般体检机构都有设备。

有时候,公众对体检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误读,目前医疗检测手段是有限的,当下的体检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健康,也不能覆盖所有疾病;不同的体检套餐对应不同体位的检测,检查项目之外的病发与体检机构无关,如胃肠镜、CT,很多体检套餐里并不包含,需要一定年龄段或者有异常症状后才做。

目前,大多数人参与的常规体检,主要覆盖人体的躯干部分,这也是人体疾病的高发位置;人的头部和小肠则处于日常体检的盲区。后者使用的设备一般体检机构也不具备,比如核磁共振成像仪,但这部分病发概率也较小。

总的来说,定期体检能检验出人体一半以上的疾病。比较难发现的是进展迅速的肿瘤,如果病程不是按年发展,都有可能难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即便是常见肿瘤,也有可能发生这类情况。

正是为了应对这种防癌焦虑,肿瘤标志物检测被很多人纳入常规体检项目。

在爱康国宾的体检项目中,张晓玲在过去十年均做了癌胚抗原定量检测,且检测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她认为这个检测有提示癌症风险作用。爱康国宾在声明中回应:癌胚抗原定量的检测结果与肾细胞癌没有被认可的关联性,不能用于是否存在肾细胞癌的风险评估,与肾癌无关。

这一解释并非毫无道理,事实上,肿瘤标志物主要用来提示消化道、男性前列腺、女性生殖系统等领域的肿瘤,该数据明显升高可以提示肿瘤风险,但不意味着有风险一定会提示数据异常

对于日常体检,公众可充分参与 B 超可查的体检项目,一般体检机构都配备,且体检费用也不高,对人体也没有辐射。但 B 超检测需要医生较高的操作和观察影像的水平,很可能因为医生水平的参差,同样部位出现差别很大的结果。

有曾经在爱康国宾工作经历的人士表示,就影像读片而言,一名医生一天看一百名患者和三百名患者,认真程度天壤之别,在这种压力下,疏漏在所难免。

缺失的 ESG 治理理念

7 年前,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爱康国宾的掌门人张黎刚曾曝光体检行业乱象,其直言一些同行 " 用护士假冒医生做超声检查 "" 抽了血做都不做,然后把血倒掉就出结果 "。张黎刚称,一些机构敢于这么做是因为检出癌症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三。

张黎刚   图源 | 视觉中国

在引发行业地震的同时,爱康国宾也凭借张黎刚的坦诚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信任。这位行业黑幕的吹哨人,如今却陷入舆情漩涡。

公开资料显示,张黎刚于 2004 年创立爱康网,2007 年爱康网并购上海国宾体检,成立爱康国宾,其健康管理业务从线上延伸至线下。2014 年,爱康国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 " 国内民营体检第一股 "。

不过好景不长,随着上市后净利润逐年下滑、股价低迷,2019 年 1 月,几经波澜的爱康国宾终于完成私有化退市,目前未重新上市。退市意味着不再受美国 SEC 的信息披露要求,自完成退市以来爱康国宾从未主动对外发布完整的 ESG 报告。因此,公众对其运营机制、医疗质量管理流程、投诉数据等关键信息的了解渠道较少。

消费者既无从得知是否存在医师误判后被内部追责、复训或淘汰的机制,也无法判断其客服系统每年接到多少医学质量投诉,以及处理比例。

爱康国宾在历年公开资料和品牌宣传中,都曾提到 " 服务质控体系 "" 内部培训与投诉机制 " 等,此次事件暴露出一系列治理盲点,这也与企业在社会责任层面的理解息息相关。退市后,公司选择在 " 治理透明性 " 上按下了静音键。这种 " 非上市 + 非主动披露 " 状态,形成了极高的信息壁垒,也导致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很难以事实和机制回应外部的合理质疑。

相比之下,其竞对企业美年健康在同年通过借壳完成 A 股资产证券化。10 年前,爱康国宾从收入和规模两方面都领先美年健康,如今,爱康国宾与美年健康的门店规模差距却在拉大。

爱康国宾官网显示,截至 2025 年 5 月,爱康集团已在全国 54 大城市设有 170 家体检、齿科与医疗中心。对比之下,截至 2025 年一季度末,美年大健康正营业的体检中心为 596 家,是爱康国宾的三倍左右。

与此同时,美年健康从 2015 年自发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到 2025 年响应深交所指南构建系统化 ESG 战略。在 2025 浙商 ESG 大会上,美年健康凭借 " 绿色运营数字化突破 + 公益生态体系化构建 +ESG 战略系统性升级 " 多维度的 ESG 特色实践,成功跻身 "2025 浙商 ESG 经典 100" 和 "2025ESG 杰出企业 " 榜单。不过,其在具体的行业建设和数据层面仍有进步的空间。

体检本质是医疗质量与风险筛查的服务,但在不少健康服务机构的治理体系中,相关风险防控往往停留在 " 表面制度 " 层面。

当用户质疑 "10 年未发现风险 " 时,企业是否能快速调取历年报告,追踪具体检查环节、相关责任人及后续改进?风险提示的有效性是否还存在不足?回答这些问题,不仅是医疗质量要求,也是服务治理成熟度的体现。

体检行业的治理升级

中国的健康体检行业有上万亿的前景,但要承接利好,很多企业将经历新一轮捶打。

多年来,不乏医疗企业在有限公开渠道中声称拥有严格的服务质控体系、建立了用户投诉反馈机制、强调合规运营与医疗伦理。然而,真正能向外部披露医疗服务关键质量指标,如漏检率、阳性检出率、用户医疗类投诉量级与解决率、医疗过失后追责流程的企业凤毛麟角。

法律界人士指出,在爱康国宾实践中,未来双方仍需在诉讼中进行更多举证。张晓玲提到十年体检未查出癌症,这一点在诉讼中还需要通过医疗学会来鉴定。此外,体检结果的论定还受制于医生的专业性判断,具体需要等待案情进一步判定。

爱康国宾事件不仅是一场企业的公关危机,也是整个行业治理升级的警示。对医疗体检企业而言,服务质量治理必须贯穿 " 全链路 "。此次事件,也让民营体检机构的科学性、责任边界等,被置于镁光灯下。

2008 年,基于体检、癌症早筛,日本全国癌症治愈率达到 68%,在全球位居前列。第二年,中国发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明确了对健康体检的概念和管理规定。此后近 20 年时间里,中国健康体检经历了井喷式发展。

爱康国宾是这个历程的重要推动者。数据显示,2025 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 3500 亿元,失去第一把交椅的爱康国宾,仍与美年健康一起占据了 60% 的份额。

在市场繁荣的光环之下,体检行业野蛮增长的问题日益显现。高速发展中,玩家动作正在变形,在投诉平台上,涉及头部企业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半月谈记者曾调查发现,民营医疗机构用的检测设备老化,检验报告不时失真。还有机构在宣传上,使用 PET/CT 检测做噱头,而这种设备不是用于体检的,在治疗中都需要慎重使用。从人员情况看,缺少满足条件的执业医师,超声检查领域人才更是不足。

人才和设备,都是决定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而对于体检机构来说,这些都是成本项。业界曾指出,在这些核心设备配置上专业度较低,是民营体检机构共同面对的问题。在体检行业进入红海、评价标准缺乏的情况下,这些最不该压缩的成本,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除了漏检、误检争议,过度体检等问题也很突出。根据《常见恶性肿瘤联合筛查专家共识(2025 版)》,40 岁以前人群中,甲状腺癌的过度诊断比例高达 99%,肺癌的过度诊断也可达到 67%。这些过度体检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让人们陷入焦虑。

一边压缩成本、一边神化功能,这或许也是今天健康体检越来越需要 " 正名 " 的原因。

目前,中国健康体检的市场空间还是很大。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诸如恶性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严重疾病的早发现需求将进一步暴发。加之 AI 的驱动,业界预计,2025 年到 2030 年,体检渗透率将从 15% 增长到 40%,市场将达万亿元。

对于爱康国宾,乃至整个健康体检行业来说,这场风波,都是重新审视自我、校准方向的契机。体检行业或许是时候给自己来一次体检了。

参考资料:

南方周末:爱康国宾 " 漏检 " 风波:十年体检未知患癌风险,责任在谁。

虎嗅:需要 " 体检 " 的是爱康国宾,且不能走几百块的套餐。

虎嗅:爱康国宾揭开癌症早发现的疮疤。

BT 财经:爱康国宾 CEO 曾痛斥体检乱象,如今 " 回旋镖 " 回来了? 

撰文 | 姜舒

编辑 | 国佳佳

排版 | 张嘉嘉

题图来源 | Unsplash

「以往内容」

新闻:||||||||||||||||||

深度:|||||||||||||||||

专访:||||||   ||||||||||

大公司:|||||||||||||||lululemon|||||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体检 爱康国宾 癌症 北京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