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计划 08-21
订阅费涨到 69 块,小牛电动车主不想忍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作者|Hayward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在广州,无论你开的是比亚迪、小鹏、小米,还是奔驰、宝马、劳斯劳斯,可能都不如一辆二轮电动车,也就是我们俗称的 " 电鸡 "、" 电驴 " 方便。

实际上不止广州,对中国大部分城市来说,二轮电动车已经是居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根据新华网及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截至 2023 年末,中国二轮电动车的市场保有量已达到 4 亿辆。

在这 4 亿多辆二轮电动车中,还有相当一部分 " 新势力 " 产品,它能和你的手机   App   连接,实时查看车辆状态,甚至能通过固件   OTA   的方式让车子得到最新最潮的功能。

但对于 " 新势力 " 中的小牛车主而言,近期的手机推送或许带来了一丝不快。

微博、小红书上有不少车主吐槽,在第一年免费之后,次年开始名为 " 小牛锐智   VIP" 的订阅服务,又涨价了:从最开始的   38   元,跳涨到   59   元后,现在已经要   69   元了。

数字看着不多,但涨幅已经达到了 16.95%,比工资的涨幅高多了。

每年   69   元,平均下来一个月才 5.75   块钱,比一杯瑞幸还便宜。但每年都要如数上交,这种 " 小数怕长计 " 的不妙预感如鲠在喉,一直在车主群体中酝酿的不满正渐渐爆发。

究竟一辆平平无奇的电鸡会有什么样的智能化功能,让用户每年付费?不断上涨的服务费是让用户得到实质帮助的代价,还是为企业生存压力买单?

从涨费到硬件 " 补票 "

到了今天从音乐、影视软件的会员,到汽车高阶智驾功能的按年订阅,消费者都司空见惯。

但把时间拨回到   2015   年,初出茅庐的小牛电动车,就敢率先在两轮电动车,也就是电鸡上实现了功能付费订阅,毫无疑问是一个大胆且领先时代的决定。

小牛电动车的付费订阅 " 锐智   VIP",主要提供了远程控制、轨迹记录、电池状态监控、OTA 升级,和最核心的车辆定位和防盗提醒。

此外,搭配了用车   App   之后,小牛电动车可以一坐上去就解锁、一离开就自动落锁,被不少车主称为 " 旦用难回 " 的体验。

再加上使用特斯拉同款松下锂电池的标签,让小牛电动车立下了 " 智能二轮电动车 " 的人设。正如特斯拉吸引了它的死忠粉一样,一大批不想买摩托和汽车,但又不甘于只骑 " 传统电鸡 " 的上班族们,成了小牛 " 智能电动车 " 的死忠粉。

当然 " 智能电动车 " 的饼能让消费者啃得下口,最大原因是最初获得功能的 " 代价 ":订阅费用并不高,  38   元的订阅年费,简直可以 " 忽略不计 "。

只是,现在小牛的 " 智能服务 " 年费从 38 元到 59 元,再到如今的 69 元,三年套餐也从 129 元涨至 159 元,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感到不对劲了。

乍一看这项服务捆绑了被视为 " 智能化 " 核心的功能,但也有用户回味过来,像   GPS   定位、行车轨迹记录等功能,很可能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

正如小红书上一些用户吐槽的,自己去买个苹果的 AirTag   放在坐垫底下,照样能   GPS   定位和寻迹,价格差不多还是一次买断,不需要每年都定时 " 上贡 "。

除了订阅费用涨价,更让用户感到不爽、吐槽更多的是的是服务协议中一条颇具争议的条款:

若服务到期后 90 天内未续费,部分智能功能将被永久性地关闭。

比如关乎车辆安全的核心功能:在   App   上查看车辆定位、车辆续航等信息,就不能再用。

这个条款就相当于在暗示消费者,只要你不续费,后面就别再想补票上车了。有的网友吐槽,这不仅制造了消费者的 " 数字焦虑 ",更在情感上形成了一种 " 惩罚机制 "。

除了上面两个被消费者广泛吐槽的点之外,随着国内 2G 网络的逐步退网,大量早期小牛车型的车联网功能陷入 " 瘫痪 ",唯一的解决方案是用户自费 299 元进行 2G 到 4G 的通信模块硬件升级。

如果说   69   元的年费只是让用户 " 不爽 ",那   299   元的功能升级费用都要用户自掏腰包,毫无疑问刺痛了用户的神经。这件事引发了大量车主的不满,甚至还被央视财经点名了。

从年复一年的软件续费,到突如其来的硬件 " 补票 ",因为 " 智能化 " 选择小牛的用户,被狠狠地上了一课。

涨不停的成本

虽然订阅费在涨,用车成本悄悄提高,但将小牛简单地批判为 " 割韭菜 " 或许有失公允。

要理解小牛的涨价行为,就必须跳出 " 电动自行车 " 的传统框架,最好的参照物就是我们熟悉新能源智能汽车。

当你购买一辆新能源智能汽车时,它和传统燃油车最大的不同就是能通过手机 App 随时查看车辆位置、远程开关空调、接收车辆被触碰的 " 哨兵模式 " 警报。

另外,你也会期待车辆能通过 OTA 技术,像手机系统一样不断更新,修复漏洞、优化性能甚至增加新功能。

这些早已被新能源汽车用户视为 " 标配 " 的智能化体验,正是小牛试图在二轮世界里复刻并普及的核心价值。

小牛的 GPS 定位与异动报警,无异于汽车的 " 寻车 " 与 " 哨兵模式 ",对于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且盗窃风险远高于汽车的电鸡而言,这一功能的刚需性甚至更强。

而小牛的 OTA 升级,则能不断优化其 BMS 电池管理算法以提升续航,或改善电控逻辑以获得更顺滑的骑行体验,这让车辆拥有了 " 进化 " 的能力,使其价值不再是落地即贬值。

但是,要实现这套媲美智能汽车的服务,背后必须有一套复杂且昂贵的硬件系统作为支撑,这些硬件被预埋在每一辆智能小牛车体之内。

这套系统的核心包括:一个作为 " 车辆大脑 " 的 ECU(电子控制单元),负责处理所有数据和指令;一个内置了 SIM 卡和 GPS 芯片的 T-Box(车联网盒子),它如同车辆的 " 手机 ",负责连接移动网络和接收卫星信号,是实现一切远程功能的硬件基础。

还有遍布车身用于感知车辆的姿态和异动的各类传感器(如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等等…

这些硬件通过车内总线网络紧密协作,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物联网终端。这套复杂的电子系统,是所有非智能电动车完全不具备的,它在出厂时就构成了一笔高昂的物料成本。

因此,小牛智能化服务的订阅费用,除了需要覆盖研发 App 和云端平台、支付数百万张 SIM 卡的流量费、租赁和维护庞大的服务器集群的成本之外,还有一个重要 " 使命 " 是持续地收回 ECU、T-Box 等硬件的成本。

广大的小牛电动车车主,本质上是在为这套 " 软件 + 硬件 + 通信 " 的综合服务体系付费。而此次涨价,则直接反映了维持并升级这套复杂系统所需的人力、研发和通信成本的持续上涨。

沉重的现实

只不过,无论商业模型多么精巧,终究要接受市场现实的无情检验。

你愿不愿意为了覆盖企业的 " 成本 " 而不断增加自己的订阅费用支出?

结果就是小牛这套在理论上能跑通的商业逻辑,最终不被大部分消费者接受。

因为它所处的赛道,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任由它定义规则的新兴蓝海,而是一个由传统制造巨头牢牢掌控、规则早已被写好的存量市场。

现在的二轮电动车市场,依然是 " 双雄争霸 " 的时代。

雅迪和爱玛,这两个从中国乡镇阡陌中成长起来的品牌,凭借其深不可测、密如蛛网的线下经销商网络和对成本近乎极致的控制能力,联手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合计份额常年维持在 40% 以上。

来自奥维云网的数据,2025   年上半年雅迪以 26.3% 的份额位居榜首,爱玛紧随其后,占比 20.0%,合计   46.3%。

另外还有一组惊人数据,仅雅迪一家在 2023 年的全球销量就已史无前例地突破 1600 万辆。这个数字,是小牛至今累计总销量的数倍之多。

包括这两个在内的大多数主力电动车品牌,几乎不贩卖 " 高端 "" 智能 "" 科技 ",主打的只有均价 2500 元的 " 便宜大碗 "。

自从技术天才李一男在   2015   年创立小牛以来,已经走过了 10   个年头。但在这些年销千万级的庞然大物面前,小牛的市场总占有率始终在低个位数徘徊,比如   2025   年上半年就只有   1.5%。

其引以为傲的 " 高端智能 " 定位,更像是在主流战场的喧嚣之外,苦心经营的一座高端 " 孤岛 "。

更具挑战性的是,所谓的 " 智能化 ",对传统巨头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 " 高不可攀的外星科技 ",人家想玩也能轻松实现。

比如爱玛部分电动车就可以通过 " 爱玛出行 " 或者 " 爱玛智行 "App,实现远程开关锁、剩余电量 / 里程实时查看、GPS   定位与轨迹回放、电子围栏报警、OTA   升级、故障诊断、骑行统计等功能;雅迪则有 " 雅迪智行 "App,功能大差不差。

|爱玛智行

  App   的部分功能

但关键的区别在于,巨头们将这些功能更多地视为促进硬件销售的 " 赠品 " 和 " 卖点 ",而非一个需要独立付费的服务项目。它们用免费的智能化,构筑了一道阻挡小牛进入主流市场的无形壁垒,直接消解了小牛订阅服务的价值稀缺性。

这时,在巨头免费策略的映衬下,小牛的订阅费显得格外刺眼。

回归本质

中国拥有超过 4 亿台的电动二轮车保有量,这个星球上最庞大的两轮出行生态,其坚实的底色,是无数用于通勤、买菜、接送孩子、穿梭于街巷送外卖的 " 生产力工具 "。

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一辆电动车的核心价值排序是清晰而务实的:第一是可靠的续航,第二是经久耐用的品质,第三是便捷低廉的维修保养成本。

当然,并不是说电鸡的智能化没有意义。毕竟是大几千的产品,每一个买过电动车的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电动车被偷的愤懑,或者出现担心车子被偷的焦虑。

GPS 定位精准到米、历史轨迹可以生成年度报告、OTA 升级优化了动能回收曲线——这些功能固然新奇有趣,也有一定的实用性,但它们是否解决了用户最痛的痛点?

当这些 " 锦上添花 " 的功能需要每年支付一笔真金白银的订阅费时,再好的小甜甜,都会在一次次的重复付费中变成 " 牛夫人 "。

这不仅是小牛一家公司的挣扎,更是所有试图在实用主义的广阔腹地,贩卖高科技梦想的二轮车品牌,所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历史文章

Review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电动车 小牛 特斯拉 智能电动车 广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