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岳先进于 2025 年 8 月 20 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成为国内首家实现 "A+H" 双平台布局的碳化硅衬底企业。
此次港股引发市场火热认购——散户超额认购倍数超 2,800 倍,成为名副其实的超购王;国际配售获多家产业及金融资本抢筹,基石投资者包括国能环保、和而泰、未来资产证券等机构。
一、全球龙头潜质:碳化硅产业的中国名片
市场热情如潮水般涌来并非偶然,核心原因可以归结为四点。
首先公司在市场份额层面完成 " 量的确权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碳化硅衬底市场规模为 88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30 年达 585 亿元,2024 — 2030 年复合增长率 37.1%,为上游衬底龙头提供穿越周期的容量与价格支撑;在这一浪潮中,天岳 2024 年以 16.7% 的全球衬底收入份额稳居前三、导电型细分市占率 22.8% 跃居全球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收入从 2022 年的 4.17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 17.68 亿元,并在 2024 年扭亏为盈,毛利率升至 24.6%,净利 1.79 亿元,经营现金流亦转正,量与质的改善已在财务结果中兑现。
其次在技术维度实现 " 质的飞跃 "。公司贯通设备与热场设计、粉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与检测的全流程能力,率先完成 2 — 8 英寸的商业化并于 2024 年推出业内首款 12 英寸样品,标志着在大尺寸化与缺陷控制上的系统性突破。截至最新披露,公司累计专利超 500 件,技术壁垒由 " 点状创新 " 转为 " 体系化护城河 ",并获得国际权威与客户验证。天岳凭借 8 英寸批量交付能力与自研工艺迭代,完成从产品级到平台级的跃迁。
第三,公司在供给侧步入 " 制造规模化 "。产能是材料龙头的估值锚。公司 " 山东 + 上海临港 " 双基地布局,2024 年总产能约 42 万片 / 年,产量 41 万片、产能利用率达 97.6%;临港工厂自 2023 年 5 月爬坡量产后有效稀释单位固定成本、抬升良率,规模经济效应开始向毛利率与现金流传导。公司中期目标明确指向百万片 / 年,随着 8 英寸结构占比提升与 12 英寸导入,供给曲线将进一步左移,订单可见度与交付稳定性同步增强,为获取更长期、更多规格的平台化订单打下基础。
最后,天岳先进在需求侧构建 " 高质量客群 "。公司已与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厂商 ( 按 2024 年收入 ) 中逾半数建立合作关系,英飞凌、博世、安森美等国际龙头已是合作伙伴;区域结构上,2024 年境外收入同比增长 104%,占比近一半,全球化销售体系与品质体系已形成互相强化的飞轮。
把四条主线合起来看,天岳先进已经具备全球龙头的潜质:一是在份额与出货上完成 " 量的确权 ",并以财务指标的持续改善作背书;二是在大尺寸化、缺陷控制与全流程自研上的 " 质的飞跃 ",构筑长期技术护城河;三是在供给侧实现 " 制造规模化 ",以高利用率与清晰的扩产路径释放经营杠杆;四是在需求侧沉淀 " 高质量客群 "。随着 8 英寸放量与 12 英寸导入、海外收入权重上升及百万片 / 年产能目标的推进,公司的估值锚有望由 " 稀缺性溢价 " 过渡到 " 规模化龙头溢价 ",在全球 SiC 产业重心东移的大趋势中持续抬升竞争地位与盈利中枢。
二、"AI 眼镜+英伟达生态 " 双概念交叉
在可穿戴设备面临新一轮科技跃迁中,AI 眼镜正成为下一代 " 智能入口 "。Meta 最新财报远超预期,再次将全球目光拉回这条新赛道。
Wellsenn XR 最新报告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 AI 眼镜出货量约 87 万副,同比激增逾两倍。Ray-Ban Meta 系列表现尤为抢眼,成为需求爆发的核心推手,雷鸟、小米、逸文等厂商的新品亦带来可观增量。展望下半年,Meta、阿里、Rokid、三星、理想等品牌的新机型将集中上市,传统音频眼镜也在加速导入大模型能力,行业热度持续升温,全年销量有望冲破 550 万副。
在这一产业拐点来临之际,天岳先进在产业链中扮演的是极具稀缺价值的关键角色。公司核心产品碳化硅单晶衬底,已广泛应用于 AI 眼镜的光波导技术中。据悉,天岳先进已与包括舜宇光学在内的客户达成深度合作,推动 SiC 衬底在 AI 智能眼镜光学应用的落地。公司 IPO 招股书和多次披露资料也明确指出,AI 眼镜是其碳化硅衬底 " 第二增长曲线 " 的重点方向之一。随着模型端算力、终端轻量化不断提升,可穿戴形态的 AI 设备需求激增将为天岳先进带来强劲的订单增长与业绩增量。
另一方面,天岳先进还具备 " 英伟达概念股 " 的潜力——作为 AI 巨头生态中的 " 黄金搭档 " 出现。公开报道显示,天岳先进已进入英伟达头部生态链并深度服务其核心供应商群。未来在英伟达 AI 加速器、数据中心等上游需求扩张中,SiC 衬底供应商将天然受益。此外," 英伟达概念 " 标签,有望使其估值具备溢出式上行空间,类似以往 GPU 板块中上游材料供应商所享受到的市场认可。
将这两条主线整合观察,可以说天岳先进处于 "AI 眼镜+英伟达生态 " 双概念交叉的爆发节点。公司深度切入快速成长的 AI 智能眼镜蓝海,获取新兴终端市场的成长红利;另一方面公司顺利嵌入英伟达生态链,成长不仅限于消费级应用,还将延展至 AI 算力基础设施。
因此,天岳先进成为可穿戴 AI+ 数据中心供给 " 双主线 " 驱动的成长型标的。
结语
天岳先进登陆港交所,借力港股高效融资通道与灵活机制,为产能扩张注入活水;42.8 港元发行价构筑超 40% 的 A 股折价安全垫,吸引国际长线资金驻足。
另外,国际影响力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公司已批量供货日本头部客户并首获日本《电子器件产业新闻》" 半导体电子材料 " 类金奖,港股平台将加速其从 " 中国龙头 " 向 " 国际品牌 " 的品牌影响力升维。
当前,H 股深度折价与业绩高增错配明显。随着 AI 供应链消息释放催化剂,公司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