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必读 08-21
猛士M817:越野车的未来,既在荒野上,又在代码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8 月 17 日,成都科技馆,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曹东杰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围绕猛士 M817 的上市发布展开了一场媒体专访。这场访谈一方面披露这款新车的技术细节,还表明了越野车从 " 机械性能主导 " 向 " 智能化主导 " 的转型正在加速的趋势。

从 " 底盘优势 " 到 " 系统性突破 "

猛士 M817 的定位是 "30 万级越野车型 ",其技术亮点集中在轻量化、智能底盘与动力系统。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尤峥提到,相比猛士 917,M817 的全铝底盘减重 400 公斤,同时采用前后双叉臂结构与空气悬架,使其成为 " 全球范围内领先的技术方案 "。

猛士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曹东杰补充了更具体的细节,M817 还有前后驱动同步的智能 E 锁、VMC 底盘域控制系统对纵向、横向、垂向运动的整合,以及双电机集成两挡箱与差速锁的结合。这些技术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系统级协同实现了性能突破。

例如,M817 的底盘技术直接关联到车身安全。曹东杰提到,车身升级后可满足欧洲五星碰撞与美标最严格侧撞测试,甚至能应对沙漠翻滚场景。这种安全性的提升,并非单纯依赖材料,而是通过底盘与车身的解耦开发,将传统机械设计的线性逻辑转化为可迭代的模块化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M817 的动力系统首次实现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其 " 超级混动 + 增程 " 模式解决了越野场景下的低速高扭矩需求。这种设计,也并非简单的动力叠加,而是通过电机与发动机的协同控制,在极限路况中实现过坎效果的优化。这种 " 机械性能 + 智能化控制 " 的结合,为越野车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从 " 供应商关系 " 到 " 联合定义 "

猛士 M817 被定义为 " 智能越野第一车 ",其核心在于与华为的 " 全栈合作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提到,M817 不仅搭载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系统,还整合了鸿蒙座舱、智能车控与车云服务。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技术授权,而是从产品定义阶段的深度介入。

猛士与华为采用 "IPD 研发流程 "(集成产品开发),双方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形成 " 月度项目会 " 机制,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例如,华为在 ADS 4 系统中引入 WEWA 架构,通过云端训练生成 " 奥数级 " 复杂场景模型,再部署到车端实现感知与决策的优化。这种 " 云端训练 - 车端部署 " 的闭环,使得 M817 的智驾能力在城市与越野场景中均具备竞争力。

该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车企与供应商的边界。比如,华为的鸿蒙座舱不是简单地嵌入硬件,而是通过开放架构与猛士的车身系统深度集成。用户可通过 " 星闪钥匙 " 实现无感解锁,或通过 " 鲸鳍通信 " 在弱信号区域维持通信稳定性。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双方在电子电气架构与软件定义汽车层面达成共识。

从 " 小众需求 " 到 " 大众化场景 "

猛士 M817 的定价策略与市场定位,体现了东风集团对越野车市场的新认知。猛士品牌的目标是 " 打造中国越野文化领先者 ",而 M817 的推出正是为了覆盖 30 万级市场。这一价格区间与此前猛士 917(60 万以上)形成互补,试图通过产品矩阵覆盖不同消费层级。

M817 的设计兼顾城市与越野场景。例如,其底盘调校在高速公路上提供舒适性,而在越野工况下则切换至硬派模式。这种 " 双场景适配 " 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通过软件算法动态调整硬件参数。例如,车辆在城市驾驶时自动降低车身高度以减少风阻,而在越野时则提升离地间隙。这种设计逻辑,使得越野车不再是 " 非此即彼 " 的选择,而是成为日常通勤与周末撒野的结合体。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 M817 的智能化能力降低了越野门槛。靳玉志指出传统越野车需要用户具备复杂的操作技能(如手动锁差速锁),而 M817 的智能 E 锁与 VMC 系统可自动识别路况并优化动力分配。这种 " 傻瓜化 " 设计,使得更多普通消费者能够体验越野乐趣。

从 " 技术竞争 " 到 " 生态竞争 "

猛士 M817 的推出,暴露了一个行业趋势,越野车的竞争已从单一技术维度转向生态系统的构建。尤峥提到东风集团正在通过自营店模式(40 家)直接触达用户,而非依赖传统经销商。这种 "B2C" 模式的尝试,与华为的数字化营销能力结合,形成了新的用户运营逻辑。

猛士未来的规划将覆盖 20 万至 150 万的越野全系列,并通过 " 全能拓展 " 计划(如极限越野版)进一步细分市场。这种策略并非简单的 " 降价换销量 ",而是通过差异化产品组合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例如,M817 的改款车型可能针对城市轻越野用户,而 917 的升级版则聚焦重度越野爱好者。

华为与猛士的合作目标是 " 打造全球最好的智能越野车 "。这种野心的实现,依赖于双方在技术整合能力与市场洞察力上的持续投入。例如,华为的 ADS 4 系统在 M817 上的应用,可能为后续车型积累数据,进而推动 L3 级自动驾驶的落地。

越野车的 " 智能化溢价 " 逻辑

从猛士 M817 的技术整合与市场表现中,可以提炼出一个关键观察,越野车的智能化转型并非简单的 " 加装智驾系统 ",而是通过技术整合重构用户价值链条。

传统越野车的价值在于 " 机械性能 ",例如脱困能力、耐用性等。而 M817 的价值则体现在性能与智能化的协同:性能优化,通过智能底盘与动力系统,提升越野效率与安全性;场景扩展,通过智能座舱与通信系统,满足城市通勤与越野撒野的双重需求;用户粘性,通过 OTA 升级与生态服务(如华为鸿蒙生态),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这种价值链条的重构,使得越野车从 " 工具属性 " 转向 " 生态属性 "。用户不再仅为 " 越野性能 " 买单,而是为 " 智能体验 " 支付溢价。M817 的售价虽低于传统豪华越野车(如牧马人、大 G),但其智能化配置(如 ADS 4、鸿蒙座舱)的综合成本已接近后者。这种 " 性能 + 智能 " 的组合,正在形成新的市场动态,越野车的溢价能力不再取决于机械性能的绝对值,而是取决于智能化能力的相对优势。

结语:从 " 征服自然 " 到 " 征服市场 "

猛士 M817 的发布,标志着越野车从 " 机械性能竞争 " 向 " 智能化生态竞争 " 的转型。这一转型的核心,并非技术本身的突破,而是对用户需求的重新认知,用户需要的不仅是 " 征服自然的能力 ",更是 " 征服生活场景的便利性 "。

对于行业而言,M817 的启示在于技术整合与生态合作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关键。无论是东风的自营模式、华为的全栈赋能,还是猛士的模块化平台,都在试图通过系统性创新降低复杂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未来,当更多车企加入 " 智能越野 " 赛道时,谁能构建更高效的生态系统,谁就能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越野车标准。而猛士 M817,或许正是这一标准的起点,越野车的未来既在荒野上,又在代码里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标签

猛士 华为 越野车 ceo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