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唐曜华 实习生 姜博文
编辑 | 周炎炎
新媒体编辑 | 实习生 艾昱彤
7 月股市突破 3600 点,而债市则出现一波调整。股债 " 跷跷板 " 效应下,纯债型产品 7 月回报明显下降。
21 世纪资管研究院根据 Wind 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7 月纯债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保险资管产品平均回报分别为 0.17%、0.13%,环比分别减少 0.2 个百分点、0.22 个百分点,降幅超一半。而主动权益类理财产品则受益于股市上涨,7 月收益率明显上升。尤其主动权益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 7 月平均回报 3.94%,环比提高 2.12 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部分券商青睐北交所股票,多只收益排名靠前的产品持有北交所股票。不过参与方式以战略配售或网上新股申购等方式为主。此外,可转债依然是固收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青睐的品种。
一、资管产品表现:纯债型产品 7 月回报明显下降
今年前 7 个月,A 股在一季度初和二季度初出现了下跌,随后震荡向上,7 月末站上 3600 点。债市一度也出现大幅调整,后 " 收复失地 " 震荡向上,7 月下旬再次出现调整。
在此背景下,资管产品的表现也各有千秋。从整体表现来看,由于股市走势更强," 固收 +" 产品和主动权益类产品在收益获取上较纯债型产品更具优势。
纯债型产品方面,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表现相对更优。今年前 7 个月,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1.74%,而保险资管产品平均收益率为 1.47% 。虽然两者差距相对较小,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在这一领域展现出一定优势。
" 固收 +" 产品方面,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为 2.53%,略高于保险资管产品的 2.31%。不过 7 月份保险资管产品此类产品回报略高。
主动权益类产品则以保险资管产品表现更优,保险资管产品今年前七个月平均回报达 9.54%,而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为 8.97%。
环比变化来看,7 月纯债型产品和 " 固收 +" 产品收益率均环比下降,尤其纯债型产品降幅明显,7 月纯债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和纯债型保险资管产品平均回报分别为 0.17%、0.13%,而 6 月分别为 0.37%、0.35%,可能跟债市 7 月下旬出现一轮调整有关。
而主动权益类理财产品则受益于股市上涨,7 月收益率明显上升,主动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 7 月平均回报为 3.94%,环比 6 月提高 2.12 个百分点,主动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 7 月平均回报为 4.32%,环比提高 1.53 个百分点。
1、 纯债型产品表现:部分回报居前产品 7 月收益增长现颓势
纯债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今年前 7 个月回报居前十的产品平均回报约 5.88%,其中中长期纯债型产品占据 9 席,短期纯债型产品仅 1 席。
海通资管产品 " 怡然恒旭 1 号 " 以 8.12% 的前 7 月回报依然领跑,7 月份该产品回报 1.52% 排第六,净值依然保持不低的增长幅度,因此得以稳坐前 7 个月收益榜 " 头把交椅 "。申港证券有 8 款产品进入前十,不过这 8 款产品 7 月净值增长趋缓;长江资管 1 款短期纯债型产品回报 5.52%,但 7 月回报仅 0.4%,收益增长略显颓势。
资产配置方面," 海通怡然恒旭 1 号 " 今年一季度末持有两只货币基金,持仓比例合计达 39.36%。债券配置比例为 54.54%,前五大债券持仓全部为可转债,但合计持仓比例较去年末下降。该产品此前多次变更合同。去年 11 月第六次合同变更生效后,类别由混合类变更为固定收益类。
纯债型保险资管产品收益居前产品同样以中长期纯债型产品居多,整体收益表现略弱于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仅 1 只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回报超过 5%。
从具体机构来看,光大永明资产有 3 款产品进入前十,其中两款产品进入前两名;生命资产 1 款短期纯债型产品回报 3.60% 排第三。太保资产、泰康资产、平安资管等机构各有 1-2 款产品上榜,回报在 2.6%-3.30%(含)之间。
相比上期榜单,虽然前三名依然未变,但排第一的 " 光大永明永聚固收 7 号 " 势头更猛,7 月回报也排第一,达 0.91%。排第二的 " 光大永明永聚固收 113 号 " 和排第三的 " 生命资产睿智 26 号 "7 月净值增长已现颓势,7 月回报分别为 0.23%、0.03%。
部分产品凭借 7 月回报不低挤进前十,比如排第六的 " 泰康资产 - 信用甄选 " 和排第八的 " 百年资管弘远 26 号 " ,7 月回报分别为 0.59%、0.41%。被挤出前十的产品包括 " 泰康资产 - 稳健回报 8 号 " 等。
2、" 固收 +" 产品:部分券商青睐布局北交所股票,部分青睐通过 ETF 间接投资
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排前十的 " 固收 +"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其中 6 只为混合债券型二级产品,3 只为偏债混合型产品。
第一创业证券两款产品分列前 7 月回报第一、第二。其中 " 第一创业富显 11 号 " 以 28.92% 的回报居首。该产品属于偏债混合型产品,第 2 季度资产管理报告显示显示,该产品今年 6 月末重仓 3 只北交所股票,合计持仓比例 38.08%,剩余资金主要配置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配置比例 61.78%。需要留意的是北交所股票风险不低,并且持仓集中度不低,产品风险可能也相对更高。排第二的 " 第一创业可转债灵活配置 1 号 " 则聚焦可转债,今年二季度末重仓国债和可转债。
银河金汇旗下 3 只产品继续稳居前五,分别为 " 银河稳盈 20 号 "、" 银河融汇 26 号 ( RH2606 ) "、" 银河北极星 1 号 ",回报在 12%-16% 之间。从持仓看," 银河稳盈 20 号 "、" 银河融汇 26 号 ( RH2606 ) " 今年一季度末主要投资债券,前五大债券持仓全部为可转债,权益类投资则青睐偏成长风格股票,以及有色金属、券商等板块,包括直接投资投票和通过 ETF 间接投资。
" 银河北极星 1 号 " 为偏债混合型集合资管计划,投资基金比例更高,今年一季度末持有基金的比例为 35.5%,同样青睐通过 ETF 基金间接进行权益类投资。不过在 2024 年二季度及更早时候,该产品曾青睐直接投资股票。
部分前 7 月回报居前产品在 7 月份收益表现也居前。比如 " 第一创业可转债灵活配置 1 号 "、" 银河稳盈 20 号 "、" 银河融汇 26 号 ( RH2606 ) " 等。" 国泰君安君享荣耀进宝 " 则凭借 7 月回报(4.97%)排第二的净值涨幅挤进前十。" 财达睿达固收增强 1 号 "、" 中信证券可转债 1 号 " 等上半年回报排十的产品已经掉出前 7 个月回报前十。
保险资管排名争夺则更为 " 激烈 ",除第一名依然为 " 国寿资产 - 睿进混合 2213",前 7 个月回报达 16.35% 外,第二名、第三名均已 " 易主 "。" 百年资管弘远 18 号 " 在 7 月回报较佳的助力下排名由第九升至第三。" 泰康资产 - 益泰新享 12 号 " 由上半年回报排第六升至前 7 个月回报第二。" 百年资管弘远 11 号 " 的排名则由第二掉至第七。
" 阳光资产 - 盈时 10 号 " 前 7 个月回报挤进前十。部分产品排名掉出前十,比如 " 华安财宝资管安源固收 "、" 英大资产 - 稳利创赢 2 号 " 等。
3、主动权益类:排名波动较大,中信证券 3 只产品掉出前十
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排前十的主动权益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中,至少有一半为参与科创板或创业板战略配售的产品。这类产品持仓高度集中于配售标的,收益与对应企业上市后的股价表现强相关。
非战略配售产品则排名变动较大,今年上半年回报进入前十的 " 财达景明 8 号 "、" 中信证券资管星云 88 号 "、" 中信证券阳光 1 号 "、" 中信证券科创领先 1 号 " 等产品此次已掉出前十。方正证券 3 只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回报进入前十,这 3 只产品 7 月回报不低,在 11%-13% 之间。
还有部分产品在 7 月净值涨幅较大,并且前 7 个月回报也不低,比如 " 第一创业富显 9 号精选定增 "、" 东方红先锋 2 号 "。" 第一创业富显 9 号精选定增 " 为定增特色产品,主要参与定增、网上打新、北交所战略配售股票等,今年 6 月末股票仓位较低,仅 27.39%,主要受益于重仓股中钨高新 7 月出现大涨,因此 7 月回报较高,此外该产品还持有两只北交所股票。
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排前十的主动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均为普通股票型,共有 9 只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回报超 30%。
3 只医药医疗特色产品回报居前,其中 " 平安资管如意 10 号(医药主题)" 以 49.70% 居首," 泰康资产 - 悦泰医疗创新 " 排第二," 招商信诺资管 - 医药健康 " 排第三。此外不少成长主题保险资管产品回报不低。
二、资管机构整体收益表现
1、纯债型产品:诚通证券、恒泰证券今年前 7 月以及 7 月平均回报靠后
各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纯债型集合理财产品今年前 7 个月的平均回报如何?有 3 家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平均回报率超 3%,申港证券、海通资管、江海证券位列前三,平均回报依次为 3.15%、3.15%、3.14%,差距不大。相对而言,7 月海通资管和江海证券势头更猛,此类产品 7 月回报居前三,而申港证券 7 月回报排第九。
从近 1 年夏普比率平均值来看,世纪证券在回报前十机构中以 1.09 领先,联储证券以 0.81 紧随其后,体现出较好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纯债型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排名靠后的有中泰证券资管、诚通证券、恒泰证券等。诚通证券、恒泰证券的纯债型集合理财产品今年 7 月回报也靠后。恒泰证券和诚通证券以短期纯债型产品居多。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纯债型集合理财产品少于 3 只的机构。数据来源:Wind。
保险资管公司纯债型产品表现略弱于券商资管,共有两家保险资管公司今年前 7 个月纯债型产品平均回报超过 2%,分别为百年保险资管 2.48%、生命资产 2.14%,光大永明资产以 1.98% 的平均回报排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百年保险资管近 1 年夏普比率平均值高达 12.96,在风险调整后收益表现上较优。百年保险资管此类产品 7 月回报依然靠前,7 月此类产品回报较高的还有人保资产、泰康资产等。
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排名相对靠后的保险资管公司有国华兴益资管、工银安盛资管、民生通惠等。3 家公司此类产品 7 月回报也相对靠后,业绩压力不小。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纯债型保险资管产品少于 3 只的保险资管公司。数据来源:Wind
2、" 固收 +" 产品:国金资管今年前 7 月以及 7 月平均回报靠后
今年前 7 个月 " 固收 +" 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回报居前的券商及资管子公司中,第一创业证券以 7.50% 的平均回报领跑,银河金汇和长江资管分别以 4.92%、4.91% 的平均回报位列第二、三位,二者差距甚微。7 月此类产品净值增长较快的有太平洋证券、国泰海通资管、银河金汇等。
今年前 7 个月 " 固收 +" 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回报靠后的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包括国金资管、国证资管、华鑫证券等。国金资管此类产品 7 月平均回报也较为靠后,7 月平均回报靠后的还有国海证券、中航证券等。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 " 固收 +"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少于 3 只的机构。数据来源:Wind
保险资管公司中,今年前 7 个月 " 固收 +" 保险资管产品平均回报最高的是国寿资产,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为 4.95%,其中一只产品 " 国寿资产 - 睿进混合 2213" 为整体平均回报贡献较大,其近一年来平均回报率为 16.35%。
百年保险资管平均回报排第二,为 3.81%。工银安盛资管此类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 3.73% 排第三。
今年前 7 个月此类产品平均回报排名较为靠后的保险资管公司包括太平资产、民生通惠、华安资产等。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 " 固收 +" 保险资管产品少于 3 只的机构。数据来源:Wind
3、主动权益类产品:财通证券资管、万联资管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相对较低
今年前 7 个月主动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回报居前的券商及资管子公司中,方正证券以 20.27% 的平均回报位居榜首,近 1 年詹森指数平均值为 0.02,表现优于同类机构。方正证券旗下多只灵活配置型产品表现突出,如 " 方正鑫科 2 号 "、" 方正先进制造 1 号 " 等,今年以来回报均超 30%。
中泰证券资管紧随其后,平均回报 18.67%,其中一款战略配售产品今年以来回报达 298.94%,显著拉高了公司的平均收益率。国金资管以 12.85% 平均回报位列第三,有不少产品为战略配售产品。
若剔除战略配售和员工持股产品后,今年前 7 个月主动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回报排前三的是方正证券、财达证券、中泰证券资管。大部分战略配售和员工持股集合理财产品是给某家企业的高管或员工定制的产品,不能很好反映管理人的主动管理水平。
今年前 7 个月主动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平均回报相对较低的券商及资管子公司包括财通证券资管、万联资管等。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主动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少于 3 只的机构。数据来源:Wind
保险资管公司主动权益类产品今年前 7 个月整体表现突出,排前十的保险资管公司此类产品平均回报均超 10%。平均回报最高的是阳光资产,达 17.27%。
平均回报排第二的是工银安盛资管,为 15.53%。招商信诺资管以 13.70% 的平均回报排第三。
主动权益类产品今年前 7 个月平均回报相对较低的保险资管公司包括合众资产、中信保诚资管、太平资产等。
备注:已剔除有今年前 7 个月回报数据的主动权益类保险资管产品少于 3 只的机构。数据来源:Wind
三、资管机构动向
(一)产品发行:混合型集合理财产品发行量环比大增 112.5%。
Wind 数据显示,若以推广起始日计,7 月份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行 140 只,环比增加 25%,近 3 个月发行量呈现逐月增加的态势。债券型发行数量依然最多,有 98 只,占比 70%。FOF 产品、混合型产品发行量分别为 18 只、17 只,分别排第二、第三。混合型产品发行量环比大增 112.5%。7 月还发行了 7 只另类投资产品。
保险资管产品 7 月共登记 89 只,环比略增。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华泰资产等保险资管公司 7 月登记的产品数量较多。
(二)机构观点与策略
中信证券研究在主题为 "2025 下半年投资全景图 " 的研报中指出,全球经济和政策周期变化对 A 股影响重大,预计 2025 年四季度起,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与政策有望再次同步,财政和货币双扩张,港股和 A 股市场有望迎来指数牛市,风格上也会发生 2021 年以来的重大切换,从持续 4 年的中小票题材轮动,转向核心资产的趋势性行情。在行业配置上,除关注新兴行业,还强调消费和金融等板块在经济复苏背景下的投资价值。
银河证券研报在点评某重要会议时认为,财政与货币双轮支撑科技创新,政策有望推动资源向具备规模效应和出海能力的科技链主企业集中。
保险资管机构在资金久期长、追求稳健收益的特性之下,持续深化长期投资策略。不少保险资管公司相关人士在 7 月发表的文章中表示将加大对高股息、低波红利资产的配置,此类资产适合作为权益配置盘的底仓资产。部分保险资管公司提到看好新质生产力和新经济领域蕴含丰富的投资机会,此外将探索提升全球化配置能力。
四、市场动态
(一)行业重大政策
1、《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发布
7 月 11 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并将于 2026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适当性管理 " 要求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产品(KYP)、了解客户(KYC),并将产品特性与客户需求进行合理匹配(KYM)。
这一办法对金融机构实施适当性管理提出全面且严格的要求,既有助于消费者深化风险认知、提升自我判断能力,又能助力金融机构高效管控风险、妥善化解纠纷,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
海南跨境资管政策落地: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工作,中国人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业务实施细则》,支持境外投资者投资海南自贸港内金融机构发行的多种资管产品,初始试点总规模上限设定为 100 亿元人民币,该细则自 2025 年 8 月 21 日起生效。这一举措为境外资金投资境内市场拓宽了渠道,推动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同时也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境内资本市场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行业重要事件
1、首例券商资管子公司合并启动
近日,国泰海通发布公告,董事会审议同意国泰君安资管吸收合并海通资管及相关工作方案,国泰君安资管也同步公告公司名称变更为 " 上海国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 。这是国内证券行业首例券商资管子公司的合并重组案例,不仅将解决同业竞争问题,还有望助力国泰海通证券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核心竞争力,推动券商资管行业创新发展。
2、券商理财代销资质有望重启
7 月 11 日,中证协在 " 证券业高质量发展 28 条 " 中明确,将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稳步推动更多合规风控有效的券商取得银行理财、保险产品销售牌照。
回溯政策沿革,券商代销牌照历经多次调整,本次政策调整释放了券商代销资质全面重启的信号,将驱动券商突破单一证券服务局限,加速向综合财富管理机构转型。
说明:
1、固收 + 基金指的是以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同时投资了少量股票的基金。本期月报固收 + 基金统计的是混合债券型(包括混合债券型一级和混合债券型二级)和偏债混合型基金,其中偏债混合型基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可能超过 20%。
2、主动权益类基金统计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这四类基金。纯债型基金统计短期纯债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型基金。
3、数据提取日为 8 月 7 日,部分产品净值披露滞后,8 月 7 日后更新的净值数据可能未体现在本期月报。本期月报对资管产品的分析仅供参考,不作为推荐。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