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陕西 08-22
【文明西安】西安纺织城: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西安,有一处独特的存在——纺织城艺术街区。它像一部活着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又以崭新的姿态拥抱未来。

纺织城的兴衰与岁月沉淀

追溯往昔,上世纪 50 年代,这里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由前苏联援建的西北第一印染厂等一系列纺织企业拔地而起。

一时间,机器的轰鸣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来自江苏、浙江、河南等地的纺织人,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汇聚于此。他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也让南北文化在这里激烈碰撞。纺织城迅速繁荣起来,常住人口激增到十万多,成为西安的时尚标杆,更有着 " 小香港 " 的美誉。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部纺织业逐渐衰落,高新技术产业兴起,纺织城的辉煌渐渐落幕,上万平方米保留着前苏联建筑风格的厂区被闲置,机器停止了运转,纺织城陷入了沉寂。

然而,历史的沉淀赋予了这片土地独特的魅力。那些厚重的砖墙、林立的管道、斑驳的墙面,遗存着纺织工业的沧桑风韵,也承载着几代人的怀旧情愫。远离喧嚣都市,这里环境宁静恬然,宛如一颗被遗落的明珠,等待着被重新发现。

老厂房的艺术涅槃之路

2007 年,纺织城艺术区开始筹办,一场关于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传承的探索,就此展开。在改造过程中,建设者们秉持着保护性利用为主,改造和整理为辅,少量补充兴建的原则。

他们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园区原有厂房和建筑,让这些老建筑重焕生机。那些锯齿形的旧厂房,曾经是生产的主战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走进艺术街区,仿佛踏入了一个艺术的王国。公共艺术广场上,原西北一印的生产车间始建于 1956 年,凸起的采光窗如锯齿般独特,有着明显的建国初期工业建筑特色。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主厂房,长 188 米,宽 150 米,高度 4.6 米至 9.6 米,共计 275 个跨,总面积为 28200 平方米 。这里划分出约 2000㎡的区域作为中央通道,满足最大的人流进行参观游览。

主厂房内,中青年艺术家创作基地、艺术沙龙、展览馆、画廊、艺术家个人工作室等一应俱全,艺术家们在这里创作、生活、展示、会友,让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

壹空间展厅原是一印厂区的漂练丝光车间,位于艺术区南部,是整个园区最大的展厅,总面积为 1326 平方米。这里常常举办各类画展、摄影展、雕塑展、服装设计展、产品发布会等活动,成为了艺术展示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从创作乐园到生活美学空间

漫步在街区,随处可见充满艺术气息的雕塑、浮雕,墙壁上的涂鸦色彩斑斓,充满了个性与创意。林立的管道、生锈的纺机与现代的水景、木器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工业风与艺术范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除了艺术展览和创作空间,艺术街区还拥有众多特色小店。手办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精致的手办,每一个都承载着创作者的奇思妙想;创意饰品店内,独特的饰品琳琅满目,让人爱不释手。

逛累了,走进一家咖啡店,点一杯香浓的咖啡,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街景,感受着悠闲的时光。或是走进一家特色餐厅,品尝一顿美食,亭台楼榭、游鱼摆尾的雅致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纺织城艺术街区不仅是艺术家的创作乐园,也是市民和游客享受艺术、休闲消费的好去处。在这里,人们可以参加新书评论会、文艺讨论会、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感受浓厚的文艺氛围。孩子们可以在充满趣味的艺术空间里尽情玩耍,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如今,纺织城艺术街区已成为西安一张文艺新名片。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工业锈带到文艺新地标,它的蝶变之旅仍在继续,未来,它必将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魅力。

来源 / 文明西安

相关标签

宁静 艺术 西北 香港 活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