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通社汽车频道 08-22
车市上,我们还能相信谁?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车市热点问答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

日前,一起涉嫌 " 电车自燃 " 的案例引发业界特别关注。有报道称,武汉一位车主的理想 L9 电车今年 1 月疑似发生自燃。在利益相关方交涉过程中,地方消防部门对火灾原因的认定先后给出两个结论相反的认定书,车主不服,车辆封存数月,和车企协商陷入僵局。第二份 " 火灾事故重新认定书 " 明显有利于车企,但其具体依据是什么?地方消防部门明确的回答就是 " 不好回答 "。

一个消防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案件做了认定,却 " 不好回答 " 判案依据是什么。那么,你能相信认定书的结论是可靠的吗?如果你连一个行政执法部门的认定书都不信,你还能相信谁呢?类似悬而未决的案子还有多少?

网通社:武汉疑似 " 自燃 " 案中,对火灾事故认定书依据什么这个问题,消防部门的回答是 " 不好回答 ",您怎么看?

何仑:" 不好回答 " 或许是最诚实的回答。逻辑很简单,除非事关国家机密,认定书的依据没什么 " 不好回答 " 的;一个火灾认定书显然不会涉及国家机密,之所以 " 不好回答 ",恐怕是因为涉及到利益相关方一些实在是拿不上台面的机密。除此之外,还能是什么呢?

网通社:这种引起很大争议的案例并不陌生,一些案子至今无果。比如,山西运城问界 M7 追尾洒水车起火,一家三口死亡案;福建高速蔚来 ES8"NOA" 事故 1 人致死案;安徽高速小米 SU7"NOA" 事故 3 人死亡案;杭州北汽极狐自燃,工作人员拆 LOGO 遮羞案;哈尔滨理想 MEGA 地下车库自燃案;深圳龙华极氪 009 车祸后起火,三人烧伤案;广西玉林电车自燃祸及周边车,小区消防栓无水灭火案;山东众泰云 100 自燃,一人不治死亡案;山东高速智驾系统追尾故障车,两人死亡案;安徽合肥电车过减速带气囊爆出案等等。舆论对这类案件的质疑大体集中在这样几点上,一是有关部门在一些事故责任认定上明显偏袒车企,对车主严重不公;二案件处理缺乏透明度,有的案件连涉案品牌都不敢明示,有的案件处理结果不得而知,令人生疑;三是有的案件久拖不决,车主利益进一步损失。看来,这类案子的确不少,总会引发人们对执法公正的质疑。不少人会想,车市上我们还能相信谁(参见《买电车到底该信谁?》、《买电车到底该信谁(2)?》)?

何仑:的确。失去信任的后果一定是劣币驱逐良币。

现在车市的确存在信任危机。看看一些车企干的那点事,500 万、1000 万以内最好的 SUV 是假的,高阶智驾遥遥领先、全球领先是假的,开车可以睡觉是假的,轮端输出扭矩超过 1.8 万马力是假的,超长满电行驶里程是假的,超快速充电时间是假的,造型是假冒的,网上铺天盖地的黑白消息是假的," 终生质保 " 承诺是假的,售后配件是假货,订单、销量统计是假的,汽车可治疗糖尿病、促睡眠是假的,一辆 SUV 对撞测试中把 8 吨卡车撞断了脖子是可疑的,1500 万公里新车路试是可疑的,200 公里时速 " 瞬间刹停 " 是可疑的……(参见《新势力车企的不祥之兆?》、《" 智驾 " 测试集体翻车的背后》)

网通社:难道就没有真的吗?

何仑:当然有。比如,手机里不断推陈出新的电车自燃是真的,断轴是真的,死机是真的,智障驾驶是真的,新车生锈是真的,挡把、门把手断掉是真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质量问题是真的,售后坑爹是真的,电车保险业务巨亏、保费猛增是真的。

当然,良心车企发出的信息大都是真的。但真的也没用,因为坏的真东西没有权威统计,经常也没人管,白水军还能把它们漂白,好的真东西能被遥遥落后,被黑到 " 再不努力就只能开 BBA" 的悲催地步,还有业内权威人士会出来说," 很多人只知道 BBA 这种落后的东西 ",就差说你就是个脑残了。

就这样,真真假假得混战在一起,假的不择手段、人多势众,真的讲究底线、被动挨打,结果是乌烟瘴气、是非颠倒、黑白混淆,最后是劣币驱逐良币。

有关部门对虚假宣传、抹黑对手车企恶行已经忍无可忍,今年 3 月以来,连续表态、出手要进行整治,但目前看,那些最典型、最令人厌恶、影响最恶劣的虚假宣传案安然无恙,网上能查到的被罚案例只有两个:创维汽车 " 治疗糖尿病、促进睡眠 " 案,赛力斯销量造假案,都是去年 4、5 月份的。所以,近期才会出现 " 瞬间刹停 "、" 撞赢 8 吨卡车 "、高速领航 " 开起来基本不用手动接管 ",这样的顶风作案。

网通社:您刚才提到销量造假的问题,的确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风险。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联分会的销量统计都是厂家上报的,水分很难避免,争议多年了,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基于保险公司的新车上险量,没有利益冲突,应该是比较可靠的,所以,网通社汽车研究院在做销量统计时,会对三方数据做一个综合对比,为的是尽可能贴近实际销量。但厂家发明了 0 公里二手车的招数,来骗取电车补贴,加大新车销量数据,这些 0 公里二手车当然要上保险,于是,保险公司的新车上险量就被注水了,至于注了多少水,没人知道。我们真不知道哪个销量统计更靠谱。

何仑:还不仅是销量数据不靠谱的问题,有些关键数据,比如油车、电车自燃数量和自燃率的数据问题,去年 3 月欧阳明高院士宣称 " 油车自燃率高于电车 ",引发巨大争议,之后,有关部门就停止更新相关数据(参见《车圈第一大悬案何时了?》)。此外,保险公司对具体品牌、车型的理赔数据也不公布,有关汽车质量问题的统计数据也是五花八门,经常是相互矛盾或前后矛盾。

缺乏真实的、靠谱的数据,虚假的、有害的数据就会横行,给消费者的购车选择带来不该有的风险,败坏行业的风气和根基。

现在是有关部门下狠手加强监管、在全行业打假的时候了(参见《车市卷入死循环?》、《车圈大面积溃疡,谁的错?》)。

(图 / 文 网通社 何仑)

宙世代

宙世代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一起剪

一起剪

ZAKER旗下免费视频剪辑工具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