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 文丨陈 桐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在今年暑期档即将落幕之际,长剧市场迎来了一系列好消息。
年代剧《生万物》以黑马之姿突出重围,仅用四天便热度破万、跻身 " 荣耀殿堂 "。这部从泥土中生长出的现象级爆款,在台网两端创下多项纪录,热度持续攀升,再次向观众和市场证明了优质长剧的影响力。
另一方面,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日印发并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以下简称 " 广电 21 条 "),不仅在内容、体量等方面为长剧全面 " 松绑 ",还试点中插广告、鼓励台网联动。多项利好政策瞬间点燃影视市场,引发广泛反响。
面对观众细分和微短剧冲击," 长剧该去向何方 " 已成为近一年来长视频平台无法回避的议题。" 广电 21 条 " 出台后,正经历 " 生死考验 " 的长剧将迎来新的政策环境与发展机遇,这也将倒逼创作者与平台加速调整方向,寻找风暴中的生存策略。
是及时雨,更是定心丸
长剧整体水准持续走低,已成为行业共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长剧市场面临严峻挑战,呈现出 " 产量下降、爆款稀缺、观众流失、广告收缩 " 的多重危机。云合数据发布的《2025 上半年长剧集网播表现与上新观察》显示,今年长视频平台共上新 271 部剧集,其中国产新剧 137 部,同比增加 7 部;库存剧 71 部,同比减少 36 部。
目前,头部平台普遍面临项目荒,爆款储备严重不足。有消息称,腾讯视频今年剧集产量大幅压缩至 40 部,不足去年的一半,其中版权剧控制在 5 部以内,全面聚焦 A+ 或 S 级头部项目。
第一季度新剧开机数量锐减至 23 部,为四年来最低。某头部平台仅开机 2 部新剧,不及往年平均的六分之一。多位编剧和制片人反映,今年长剧开机项目寥寥,不少项目卡在大纲或前几集阶段,长剧过会难度比去年增加数倍。
6 月 11 日,在爱奇艺第五届 " 金豪笔编剧之夜 " 上,剧集单元评委、柠萌影业董事长苏晓表示,长剧产量已到临界点,每年 200 部以上是行业必须坚守的基准线。产量过低将导致资本与人才流失,行业创新可能停滞。
微短剧的崛起进一步挤压长剧生存空间,这一方面源于用户耐心缺失,另一方面也因长剧自身存在冗长、老套、支离破碎等问题。多重压力之下,长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在有限的时间与资源中,各方都需加速突破,整个产业链也必须重新校准价值坐标。
在此背景下," 广电 21 条 " 的推出正当其时。它通过放宽内容监管、优化审查机制、鼓励创新供给,全面提振低迷的长剧行业,将对内容创作、审查效率、播出机制及产业链各环节产生深远影响。
8 月 20 日,在爱奇艺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新规将有效缩短内容从制作、审核到播出的周期,提升创作灵活度,拓展创意空间。这些变化不仅能加快作品面世,也有助于提升其吸引力与题材多样性。
阅文集团版权业务总经理惠敏认为," 广电 21 条 " 体现了国家对优质内容供给的重视,不仅利好长视频平台,更是对影视全产业链的提振。在政策支持下,阅文将持续丰富故事矩阵,与行业伙伴共同为影视产业注入新活力。
长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
这剂被视为近年来对长视频内容生态最强有力的 " 强心针 ",不仅精准回应行业痛点,更标志着长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内容生态将加速结构性变化。
具体来看,首先新规显著提升了创作自由度,降低长剧投资的政策与市场风险,有助于扭转 " 重短轻长 " 趋势,鼓励平台加大精品长剧投入。
题材方面,新规不再严格限制古装剧的时长和比例,转而实施按需灵活管理。这极大释放了古装剧的创作空间,使其不再局限于古偶、仙侠等安全题材,可更多融入历史、悬疑、职场等元素,实现题材百花齐放。
惠敏透露,受新规鼓励,阅文旗下古装 IP《火旺》(改编自《道诡异仙》)《赤心巡天》《青山》《将门独后》(改编自《重生之将门毒后》)等项目将加速推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肯定下,预计更多优质古装剧将更快、更好地与观众见面。
同时,新规也有助于缓解古装剧 " 积压 " 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头部影视公司积压长剧超 100 部,其中近半为古装题材。《巴清传》《青簪行》《昆仑归》《天下长安》等投资过亿的大制作,部分已积压近十年。新规施行后,市场有望优先消化头部古装剧,盘活平台与片方被闲置的资金。
其次,新规取消电视剧 40 集上限,允许叙事完整、体量较大的剧集突破集数限制,经专业评审后可备案播出。这一调整释放了长篇叙事空间,利好历史正剧、重大题材等大制作。
排播方面,新规取消了季播剧两季须间隔一年的规定。在国际上,季播是常见排播模式,《老友记》《识骨寻踪》等长青剧集均延续十多年,成为现象级 IP。此前的一年间隔规定不利于维持 IP 热度和用户黏性。今后,集数放开与季播无缝衔接,将为优质 IP 的连续开发提供政策土壤,推动市场资源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此外,新规对系列剧、单元剧等试行 " 边审边播、边改边播 " 模式,分集反馈审查意见,大幅提升播出时效与创作灵活度。审查流程也进一步优化,建立总局与省局同步审查机制,压缩审查周期。复杂题材需 30 天内反馈意见,协审原则上不超过 50 天,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这意味着,长剧的播出时效和创作灵活性将得到根本改善,进而缓解制作周期长、资金流转慢等困境。爱奇艺 CEO 龚宇在 "2025 电视剧导演大会 " 演讲时曾提到,长剧周期太长,投资几年才能轮转一回,所以很多资本转投了资金回转快的微短剧。在新规的支持下,长剧的制作周期有望明显缩短,让资金流转变得更加高效。
一切回归内容本身
尽管取消集数上限引发部分网友对 " 注水剧 " 回潮的担忧,但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市场由观众数据和平台预算主导,内容质量才是成败关键,单纯拉长集数难以获得认可。
可以看出,新规的多维度 " 松绑 ",核心是为长剧创作拓展空间,激发创作热情,提高资金利用率。对平台、制作公司和创作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顺应内容创作规律,抓住市场趋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长剧进一步回归内容本身。
无论在任何时代,内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 " 好故事 "。好内容的价值,是行业历经多年摸索后的深切体悟。政策从供给端松绑后,有望推动行业进入 " 精品化 + 多元化 " 新周期,倒逼各方将资源用在刀刃上。
事实上,尽管长剧近年面临诸多困境,业内常感叹短视频、游戏和微短剧分散了用户注意力,但现象级爆款引发的追剧热潮和数据纪录一再证明:长剧的根本问题并非观众流失,而是缺乏足够新颖、优质的内容。观众对长剧的热情与期待始终存在,只是未被充分满足。
近日,《生万物》扎根乡土,甫一登场便撼动暑期档,让习惯 " 解暑大片 " 的观众沉浸于乡村故事的震撼与感动中。其热度席卷互联网,辐射至文旅、出版等多行业,展现出跨圈层穿透力。更早前的《藏海传》也点燃了长视频市场,引发全球追剧热和 " 全民编剧 " 现象。
无论何时何地,真正优质的作品终将获得市场认可,找到它的观众。" 广电 21 条 " 出台后,平台、制作公司与创作者无需再过度顾虑政策限制,而应将重点放在打造打动用户的优质内容上,面向用户、行业与生态,挖掘和展现长剧不可替代的价值。
" 广电 21 条 " 本质上是一次 " 政策归位 " ——它剥离了不必要的干预与限制,让市场回归 " 内容为王 " 的本质。放开手脚的创作者们,有更多理由和动力持续推出用户喜爱的内容,共同开拓充满可能的剧集市场。
本文为文娱价值官原创作品。
邮箱:meiqi402@163.com
欢迎关注视频号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